“家徒四壁”或“家徒壁立”——家裡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只有四面牆壁。這是形容極度貧窮的一句成語。《史記》和《漢書》記述司馬相如貧窮時的家境,曾用過這樣的話:“家居徒四壁立”。
司馬相如是漢初的一位作家,他的詞賦寫得很出色。可是當時的漢景帝(劉啟)不喜歡詞賦,卻愛打獵。司馬相如當過陪景帝打獵的官(武騎常侍),不感興趣,就到梁孝王(即景帝之弟劉武)那裡住了幾年。當時的所謂梁,在今河南的開封、商丘一帶。梁孝王在那裡修建了梁園,招納了不少文士。司馬相如的名作《子虛賦》,據說就是在那裡寫的。(參看“子虛烏有”)
梁孝王死後,司馬相如就回到故鄉四川。他是成都人,家裡很窮,因為和臨邛的縣官王吉相識,便到臨邛去找王吉。王吉對他十分敬重,留他住了下來。臨邛有個大財主叫卓王孫,家裡的僕人就有八百之多。卓王孫聽說縣官有貴客蒞臨,想趁此結交權勢,並炫耀自己,便大張筵席,宴請司馬相如和王吉,陪客的人到了好幾百,席間非常熱鬧,司馬相如還彈了琴,博得滿座稱賞。
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新寡在家。好愛好詩文音樂,偷聽了司馬相如的彈奏,對他很是愛慕。司馬相如知道了,也對卓文君發生好感。可是卓王孫嫌司馬相如貧窮,不同意他倆結合。他倆說在一天晚上偷偷離開臨邛,逃往成都司馬相如的老家。司馬相職的老家是個什麼情況呢?——“家居徒四壁”,屋裡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可是,卓文君很勇敢,願意跟隨司馬相如過艱苦的生活。他倆開了一間小酒店,文君當壚,相如身穿犢鼻(短褲),親自操作,一點也不以為苦。拿來,漢武帝讀到了司馬相如的文章,十分歎賞,傳詔把他召進宮去,給了他官職,司馬相如從此遠近聞名,卓王孫的勢利眼也不再瞧不起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