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午,小熊要去找小猴玩。走著走著,來到一處斷崖下時,忽然,一個低低的聲音傳到小熊耳中:“小熊,小熊,救救我!”
“是誰在喊救命呢?”
小熊四處張望著,試圖找到聲音來自哪裡。可是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小熊以為自己聽錯了,便抬腳繼續前行。這時,低低的聲音又傳了過來:“小熊,小熊,救救我!”
這一次小熊聽清楚了,聲音是從一塊大石頭下發出來的。
小熊趕忙跑到大石頭附近,繞著大石頭轉了幾圈,可是,除了看到一棵小草從石頭下探出頭來,在微微地顫動以外,並沒有看到什麼動物被壓在石頭下面。
小熊看著小草,疑惑地問道:“是你在說話嗎?”
小草又顫抖了兩下說:“是,大石頭壓得我難受,請你救救我!”
小熊用力推了推大石頭,可是大石頭太大了,小熊沒有推動。
小熊想休息一會兒再推,便站在原地看著小草,問道:“你是怎麼鑽到石頭下面去的?”
小草說:“我是一棵蒲公英,我還是一粒種子的時候,被風婆婆帶到了這裡,那時候這裡還沒有這塊石頭,可是不知怎麼回事,有一天,只聽轟隆隆一聲響,接著便是這塊大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壓在了我身上,好在大石頭沒有全把我壓住,我便使使勁,側著身子長了出來。”
“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小熊說,“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
說話間,小熊已經休息過來。他憋足了勁,又一次推大石頭,可是大石頭依然穩如泰山,而小熊卻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就在這時,小猴的聲音傳到小熊耳中:“小熊,小熊,你推這塊大石頭幹什麼呢?我找了你好半天了。”
“小猴,你來得正好!”小熊說,“來,幫我把這塊大石頭推到一邊去,救出小蒲公英!”
接著,小熊把小蒲公英的情況告訴了小猴。
小猴二話沒說,便跟小熊一道,雙手按在大石頭上,一邊喊著“一二”,一邊同時用力。可是,他們喊了四五個“一二”,累出了一身汗,大石頭仍然是一動不動。
“小熊、小猴,原來你們在這裡玩啊,讓我好找!”
就在小熊和小猴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們的好朋友小猩猩過來了。
“你們在玩什麼呢,我們一起玩!”小猩猩一邊問,一邊觀察著大石頭。
小熊說:“哪有心情玩啊,你看,一棵小蒲公英被壓在大石頭下,我和小猴用了很大的勁都沒能把大石頭推開。你來得正好,我們三個一起推大石頭!”
“算了吧,別費勁了!”小蒲公英說,“我就在這裡側著身子長吧!”
“這怎麼行呢!”小猩猩說,“你稍等,我有辦法!”
說完,小猩猩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他能有什麼辦法呢?”小熊和小猴都有些納悶。
沒過多久,小熊和小猴便看到小猩猩拿著一根木棍跑過來了。
小猩猩在距離小蒲公英不遠的地方,把木棍的一頭塞進了大石頭底下,然後又找來一塊小石頭,放在靠近大石頭的木棍下。這時,小猩猩對小熊和小猴說:“你們看到我把大石頭撬起來的時候,就一起用力推!”
小熊和小猴趕忙答應。
小猩猩握住木棍的另一頭用力下壓,大石頭漸漸離開了地面。小熊和小猴雙手擁住大石頭,一起用力,大石頭很不情願地滾到一邊去了。
“啊,好舒服呀!”小蒲公英舒展一下身體,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小熊看著小猩猩手裡的木棍,好奇地問道:“你是怎麼想到用木棍可以撬起大石頭的?”
“當然是注意觀察了!”小猩猩說,“我在山林裡遊蕩的時候,經常看到有人使用安裝著木棍的工具,也親眼看到過他們用木棍撬起倒了的大樹和石頭。”
“哦,你真聰明!”小熊用敬佩的目光看著小猩猩。
小猩猩提議說:“現在沒事了,我們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
小熊和小猴欣然應允。他們一起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
------知識連結------
用木棍撬起大石頭,運用的是槓桿原理。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槓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槓桿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彎的,但必須是硬的物體。槓桿原理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運用廣泛,如剪刀、啟瓶器、蹺蹺板、羊角錘、指甲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