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童心篇(2)

[ 寓言故事 ]

給錢的人才能吹口笛

  一天,阿凡提要去趕集。一群孩子圍過來異口同聲地求他道:“阿凡提大叔,給我帶一支口笛吧!給我帶一支口笛吧!”
  其中一位小孩很有禮貌地把一些零錢恭恭敬敬地遞到阿凡提跟前,說道:“阿凡提大叔,麻煩您給我帶一支口笛吧!”
  阿凡提接過孩子手中的錢,為使其他孩子也不掃興,回答說:“好,好,我給你們帶,給你們帶。”
  傍晚,孩子們到路口等阿凡提回來。阿凡提從口袋裡取出一支口笛遞給了那位給了錢的孩子。
  “阿凡提大叔,我們的呢?難道沒給我們帶?”其他孩子嘰嘰喳喳地問道。
  “孩子們,賣口笛的人說‘這口笛只有給了錢的人才能吹響,沒給錢的人拿上口笛也吹不響’。所以,我沒給你們買,懂了嗎?”阿凡提笑了笑回答說。


它想起了童年

  一群孩子在院子裡玩球。阿凡提也來到孩子們中間,與孩子們一起玩了起來。玩著玩著,有一個調皮的孩子,一把將阿凡提頭上的色蘭搶了過來,扔到空中玩耍起來。其他孩子們也一哄而上,玩起阿凡提的色蘭來。阿凡提哪能跑得過這些頑皮的孩子呢,他東跑西顛地想把色蘭奪回來。可無論怎樣努力也不行,反而把自己累得夠嗆,於是,他放棄了色蘭回到家。
  在院門口等待他的妻子問:“阿凡提,你的色蘭到哪兒去了?”
  “嗨,老婆子,它想起了童年,跟孩子們一起玩去了。”阿凡提回答道。


先找父親

  古爾邦節那天,阿凡提的父母帶著他到喀什最大的巴扎遊玩。節日的巴扎熱鬧非凡、人頭躦動。阿凡提只顧看熱鬧卻走失了父母,他只好在人群中大聲叫嚷道:“大哥、大姐們,叔叔、大爺們,我把父母丟了,請幫我找一下,哪怕把父親找回來也行,我將有賞錢給你們。”
  “喂,你為什麼要說哪怕把父親找回來也行?難道你不想把母親也找回來嗎?”有人問。
  “先找到了父親,再找母親就好辦了。等找到了母親,我跟她要回尋找父親的賞錢就會付給你們!”阿凡提回答道。


唱了一天歌

  一天,阿凡提沒到學校去。第二天老師問他:“昨天你為什麼沒到學校來?”
  “我到醫院去了。”阿凡提答。
  “難道你病了?”老師問。
  “不,我哥到醫院拔了一顆牙。我怕別人聽見他的哀叫聲,我就站在家門口唱了一天歌。”阿凡提回答說。


腳丫子找到了吧?

  一天,孩子們在河邊玩耍,見阿凡提過來,急忙把腳伸到河裡,同聲說道:“阿凡提大叔,我們的腳丫子掉進河裡找不到了,快,幫我們找一下。”
  阿凡提走過來,用一根棍子假裝狠狠地朝孩子們的腳上打過去,孩子們以為阿凡提真的要打,急忙把腳丫子從水裡拔出來。阿凡提一見,笑著問:“怎麼樣,腳丫子找到了吧?”


一天幾個小時?

  阿凡提上經文學堂時,一天,天很熱,毛拉問他:“阿凡提,一天幾個小時?”
  “二十五個小時。”阿凡提回答道。
  “你瘋了、一天二十四小時。”毛拉怒斥道。
  “昨天您不是說白天又延長了一個小時嗎?”阿凡提說道。


你真傻

  阿凡提的兒子作了一個夢,第二天對阿凡提說:“爸爸,昨夜我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騎上了一匹駿馬在狂奔。”
  阿凡提打斷兒子的話,說道:“你真傻,既然騎了馬,你就應該騎一匹千里馬,把它騎回家來多好呀!”


誰告訴你們的?

  阿凡提揹著一口袋水蜜桃走在路上。不久遇見了一群小朋友,他笑著對他們說:“誰要猜對我口袋裡裝的是什麼東西,我會獎給他一個大水蜜桃。”
  孩子們哈哈笑著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水蜜桃!”
  “哎呀,我的天,是誰告訴你們的?”阿凡提說完,自己才恍然大悟,也與孩子們一起大笑起來。


一道難題

  阿凡提上學時,一次老師要對他進行考試,出題時老師問他說:“阿凡提,給你出一道難題還是出兩道容易的題呢?”
  “給我出一道難題吧!”阿凡提說。
  “那麼好吧,請你回答人是怎麼出現的?”老師問。
  “人是母親生的!”阿凡提回答。
  “在那之前呢?”老師又問。
  “老師,這是第二個問題,我只回答一個難題。”阿凡提說。


說話要慢一點

  阿凡提從小說話特別快而且利索。他在上經文學堂時,回答問題非常乾脆而準確,思維遲緩的毛拉常常聽不清他在說什麼。
  一天。阿凡提又迅速回答了毛拉的提問。毛拉對他說:“阿凡提,以後回答問題時一定要慢一點,吐字一定要清楚。”
  阿凡提記住了毛拉的這番話。一天晚上,他去毛拉家請教幾個問題。毛拉讓他把壁臺上的油燈取下來。他在取燈時,不小心把掛在牆壁上毛拉的色蘭點著了。阿凡提不緊不忙地說道:
  “毛……拉……先……生……您……的……色……蘭……著……火……了!”等他說完,毛拉的色蘭已經燒得差不多了。




  阿凡提在經文學堂讀書時,一天有人給毛拉送來了一碗蜂蜜,毛拉用一張紙把蜂蜜蓋上,放到臺子上對阿凡提說:“這是一碗毒,千萬別動,它的味也能把你毒死。”說完,就出去了。
  饞嘴的阿凡提經不住蜂蜜的誘惑,於是他把毛拉的墨盒扔到地上摔碎,然後,把毛拉的蜂蜜拿過來,抹在饢上美美地吃起來。
  毛拉回來一看碗裡的蜂蜜吃光了,便問阿凡提:“蜂蜜是誰吃的?”
  “先生,我不小心把您的墨盒摔碎了,擔心您回來發怒,想一死了之,就把這碗毒拿來聞了聞但沒有死,接著我就吃了一口還是沒死,後來乾脆全部吃了下去,可到現在也沒死,哪兒有這樣甜的毒藥呀!”阿凡提低著頭說。


我要當毛拉

  淘氣的阿凡提把一個同學打哭了。毛拉知道後,讓阿凡提伸出手來,然後用教鞭狠狠地在他手心上抽了五鞭,說道:“誰教你打人的?要當好學生就不能打人。”
  “我不當好學生,我要當毛拉。”
  “為什麼?”毛拉問。
  “毛拉可以打學生呀。”阿凡提回答說。


學徒

  阿凡提小時候,父親把他送到一個補鞋匠家裡學徒。過了兩年,父親問他:“孩子,你學會補鞋了嗎?”
  “我學會抱孩子了,再過兩年我也許能學會挑水、打掃院子。”阿凡提口答說。


您的兒子

  有人來向阿凡提報告說:“阿凡提,您的兒子在人家的婚宴上暴飲暴食,這會兒可能已經撐死了。”
  阿凡提不相信兒子會這樣,便若無其事地對那位報喪者說:“我的孩子決不會為食而亡,如果為食而亡,我決不參加兒子的葬禮。”


不吃羊的狼

  一個牧童問阿凡提:“阿凡提大叔,我放了這麼多年的羊,羊老是被狼吃掉,真是氣死我了。世界上有沒有不吃羊的狼?”
  “有!”阿凡提回答說。
  “什麼樣的狼不吃羊呀?”牧童又問。
  “死狼!”阿凡提回答說。


五十隻麻雀

  有兩個女學生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他說個不停,聽煩了的毛拉嚷道:“別說了,別說了,兩個女子等於一百隻麻雀。”
  小阿凡提把毛拉的這句話暗暗記在心裡。不久,毛拉的夫人來到學堂要找毛拉。小阿凡提趕緊跑來報告:“尊敬的毛拉,外面有五十隻麻雀來找您。”


井與饢

  阿凡提坐在家裡休息時,兒子哭著進來說:“爸爸,我吃的饢掉進了井裡。”
  阿凡提立刻跑出去彎腰向井下看去,也看見了自己的倒影。“喂,你都這麼一大把鬍子了,還跟小孩子爭饢吃,你不害臊嗎?”阿凡提說道。


別人就做不到

  阿凡提上學的時候,學習很差,字也寫得很潦草,他寫的字別人都不認識。
  一天,老師問他:“阿凡提,你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嗎?”
  阿凡提回答:“當然能,比如我能認識自己寫的字,別人就做不到。”


會留下五個手指印

  阿凡提上學不久,有一天回到家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老師教我們算術了,我學會了加減法。”
  “是嗎?那麼我來考考你,如果你哥哥手裡有六塊糖,你從他手中拿走五塊,會留下幾塊?”爸爸興奮地問他。
  阿凡提立刻摸了摸臉蛋,回答說:“還會留下什麼?會在我臉上留下哥哥的五個手指印。”


驢吃完草走了

  學校里老師讓學生們各畫一張畫,阿凡提因忘了帶筆,交了一張白紙。
  “阿凡提,你畫的畫呢?”老師問。
  “這就是我畫的畫。”阿凡提指著老師手裡的白紙說。
  “那麼你畫的是什麼?”老師又問。
  “我畫的是驢在吃草。”阿凡提回答道。
  “那你畫的草呢?”老師問。
  “草被驢吃光了。”阿凡提回答說。
  “那麼驢呢?”老師又問。
  “驢吃完草走了。”阿凡提回答說。


吃沙棗粉

  阿凡提在家門口吃沙棗粉,突然一陣大風颳來,把他手裡的沙棗粉全吹跑了。
  母親出來問阿凡提:“阿凡提,你在吃什麼?”
  “沒吃什麼,是大風吃完沙棗粉跑了。”阿凡提回答道。


可能丟在他肚子裡了

  一個孩子在阿凡提擺的攤上照媽媽的吩咐買了一公斤蘋果,在回家的路上他吃掉了兩個大蘋果。
  “一公斤蘋果才這麼點?”媽媽問那個小孩。
  “我不知道,攤主就給我這麼多。”那個小孩子撒謊道。
  氣得那位媽媽來找阿凡提問道:“剛才我讓兒子來買一公斤蘋果,你為什麼只給他稱了半公斤蘋果?”
  阿凡提指著自己的秤說道:“我的秤是絕對準確的,請您放心。那少了的半公斤蘋果可能是丟在那孩於的肚子裡了。”


從大門出去吧!

  阿凡提小的時候,一天他翻牆躍入一家果園,美美地吃了一頓無花果,當他吃完,剛要翻牆出去時,被果園的主人發現了。
  “阿凡提,你翻牆躍入他人的果園偷吃無花果像話嗎?”主人生氣地質問阿凡提。
  “您要是對我的翻牆躍入不高興的話,那我從大門出去好了。”阿凡提回答說。


我們是怎麼碰上的呢?

  小阿凡提問爸爸:“爸爸,您是在哪兒出生的?”
  “在海邊的老家出生的。”爸爸回答。
  “那麼媽媽呢?”小阿凡提又問。
  “在老城。”爸爸回答。
  “那我在哪出生的呢?”小阿凡提又問。
  “在新城。”爸爸又答。
  “真有意思,那我們是怎麼碰上的呢?”阿凡提又問。


讓他小心為好

  阿凡提讓兒子到街上去買饢,他往兒子手裡塞了兩塊錢,然後狠狠地在他臉上抽了一巴掌說:“去,別讓小偷把錢偷去!”妻子見了,生氣地問阿凡提:“你這是幹什麼?孩子還沒有把錢丟掉嘛!”
  “等把錢丟了再打有什麼用?還是讓他小心為好!”阿凡提回答說。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