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34)

[ 民間故事 ]

“好了。我即刻去送走鶯兒,此事徒兒務必對你義父、義母守口如瓶。”鍾玉翠又囑咐道。

“這是自然,我絕不會對義父、義母提起隻言片語,請師傅儘管放心。”雲松保證道。

鍾玉翠隨即帶了一個包袱,便離開了戲班的住處。為了避免有人跟梢,她藏到一個僻靜處易容、換裝後才來到了悅來客棧。

雲鶯聽完了師傅的講述,知道師兄不能與自己同行,不禁傷心地熱淚盈眶,但是她強忍住,沒有讓淚水流下來。

看著徒兒傷心的表情,鍾玉翠將她輕輕攬在懷中,勸慰她道:“人各有自己的難處,松兒雖然這次不能與你同行,但從他對義父知恩圖報、不離不棄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是個忠孝至誠之人,你沒有看錯了人。你二人暫且離別一年兩載,日後定有重逢之日,俗話說有情人終成眷屬,在徒兒與松兒身上定能應驗,為師也盼著那一天。徒兒要有耐心呀。”

接著,鍾玉翠又對雲鶯問道:“徒兒的家人多年來始終沒有音訊,不知你還有無別的親人可以投奔?”

雲鶯茫然地搖了搖頭。

“既然這樣,我有一個表姐的婆家住在距此地以西百十來裡的山村,我給表姐寫了一封書信,還有我表姐、姐夫的姓氏和住址,你帶著書信投奔他們去吧。”鍾玉翠給雲鶯指了一條道兒。

鍾玉翠邊對雲鶯說著,邊為其易了容,又將自己身上穿的粗布衣衫脫下來叫雲鶯換上,隨後說道:“你自己對著銅鏡照照看。”

雲鶯對著銅鏡一照,不禁笑出聲來,鏡中的自己儼然成了一位老農夫。

“徒兒這身裝扮,不僅可以逃過老闆和老闆娘所派查探之人的眼睛,在一路上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鍾玉翠解釋道。

雲鶯點頭認同。

“徒兒抓緊時間趕路,要少對路人說話,不得不說時,也要放粗了嗓音,這對咱們唱戲之人不是難事兒。以你的腳力,估計至多三、兩日便可到了我的表姐家。”鍾玉翠又囑咐道,同時又將自己帶來的那個藍布包袱遞給雲鶯:“這裡面有幾件換洗衣服,雲松送你的玉牌亦在其中,還有一些散碎銀兩,你可在路上做盤纏。”

看到師傅為自己想得如此周全,雲鶯不禁抱住了慈母般的師傅,附在她的肩頭哭出聲來:“沒想到,徒兒竟令師傅如此操心。今日一別,徒兒不知何時方能再見到師傅?”

“兩座山碰不到一起,兩個人總能見到面的,你我師徒自有再次見面之日。徒兒儘管去吧,早早離開,以免生變。徒兒先走,為師過半個時辰再離開,以免店家生疑。”鍾玉翠亦有一些傷感,但還是硬了硬心腸催促著雲鶯。

“師傅在上,受鶯兒一拜。”雲鶯對著師傅福了三福,便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師傅,含淚離開了客棧,徑直出城上了西去山區的官道。

鍾玉翠回到戲班後,便對老闆娘敷衍了一通。

老闆和老闆娘發現雲鶯不見了,自然得安排人四處尋找、打探,不過找了好幾天也沒有音信。從此,老闆娘便對鍾玉翠心存芥蒂,斷不了施以小鞋兒,而鍾玉翠對此自是心知肚明,過了半載後,她離開了這個戲班,投到了一位師姐所在的另一個戲班裡,這些都不在話下。

……

且說這一日大清早,天剛矇矇亮,靈芝揹著揹簍去山裡採藥,當她走到半山腰上的山神廟時,卻見廟門開著。“是誰這麼早就來上供?”靈芝想著,便邁進了廟門看個究竟。

她藉著廟內昏暗的燭光看見一人背靠柱子坐著,低著頭,懷中抱著一個包袱,似是一位老翁。她移近蠟燭往此人臉上、身上照了一照,老翁的面相很生,不像是本處的人。

靈芝輕輕喚了兩聲,那人沒有回答。她用手試了試鼻息,人是活的;再試了試額頭,很熱。

不用問,此人定是染上了熱病,暈倒在了廟內。

靈芝沒有多想,立即抱起老翁出了廟門,轉到了廟後的石棺前,扣動訊息,下了暗道、進入密室。這裡治療常見病症的藥物一應俱全。

(未完待續)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石棺(33)
下一篇: 石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