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一扭頭,老夫人看到的卻是一張狐的臉,準確地說,是一張白狐的臉。
老夫人先是吃了一驚,隨後很快就鎮靜下來。因為彼此離得切近,她能清楚地看到狐仙的嘴邊還粘有餃子的碎末;其身側的蓋簾有一片是空的,顯然原來放在那裡的餃子已被吃了。
老夫人何等機敏,只在瞬間便判斷出此狐仙並無害人之意,只是因某些逼不得已的原因,而貿然來取食的。
“只要它不傷害靈芝就好。”此意念一起,老夫人立即朗聲問道:“我的孫媳如何了,尊仙不至於為難她吧?”
狐仙並不答話,只是用手指了一指院外,又搖了搖頭,估計是未曾加害靈芝之意。
老夫人又道:“若尊仙覺得我家的餃子還合口味,不妨多食幾個。”
狐仙感激地衝著老夫人點了點頭,又做了三次萬福的姿勢,只是仍無言語。隨後,只見其用衣襟包了一些餃子,一轉身,倏地化作一道白光向西南方向去了。
而那個方向正是山神廟的所在。
這時,眾人早已圍在了老夫人周邊,老夫人急道:“快去看看靈芝。”眾人忙不迭地衝到了院外,直奔茅廁方向。
大家來到茅廁近前,卻看見靈芝正站在一旁的草垛邊上,邊揉眼睛、邊打著哈欠。
老夫人問她:“我的乖孫媳,這確是為何?”
靈芝看到全家人都站在這裡,也覺得奇怪,就有些懵懂的回老夫人:“我記得適才如廁之後,剛走了兩步,就見眼前白光一閃,我就覺得極困,隨後就迷糊了。此刻剛剛清醒過來。”
老夫人心裡像明鏡一樣:“那個狐仙一準是先迷昏了靈芝,再模仿她的形體去院子裡吃餃子,顯然並無傷害孫媳之意。”
於是,她對孩子們說:“今天晚上發生的事兒,無論各位看到了多少,以後都不得再事傳揚,切記、切記。”
眾人點頭表示明白,然後回到堂屋將剩餘的面、餡兒包完,就熄燈安歇了。
話說老夫人回到自己的房內歇息。她正在睡夢之中,忽然,看見房門輕輕地開了,但並沒有人進來。她正在納悶,卻見本已熄了的燈卻又自行亮了,再看眼前,已然站著一位道姑,向她打了一個稽首,言道:“多謝老夫人贈餃之恩。”
老夫人看那道姑,容貌頗似靈芝,只是身材略微修長一些。只見她著一襲道袍,頭頂南華巾,手執拂塵,體態飄逸,一身仙風道骨。
老夫人問道:“莫不成仙姑便是那位狐仙?”
“正是。貧道的軀殼為狐形,故與凡人相見只能顯以狐形或者借用他人的身形,只有在凡人的夢境裡才能顯露我的原身。”道姑答道。
老夫人又問:“仙姑光顧寒舍,卻是為何?”
“說來慚愧,貧道本不應騷擾貴宅。貧道久居山神廟後面石棺之下的密室中,平日裡,貧道是以山神廟裡的貢品為食,只是因近日連下大雪,致使大雪封山,那座山神廟裡的貢品已斷了數日,貧道飢餓難耐,故行此宵小之為,還請老夫人海涵。”道姑解釋道。
道姑又道:“貧道曉得‘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道理,出家人不打誑語,日後定當加倍報答老夫人。”
“些須餃子無甚要緊,仙姑何足掛齒。”老夫人回道,接著又問:“但不知仙姑為何以狐形為軀殼?”
“唉!一言難盡哪。”隨後道姑向老夫人講述了自己悲慘的身世。
老夫人聽著道姑的敘說,不由地熱淚漣漣。
原來,道姑本是前朝此地的一位趙姓大戶人家的千金,名叫金定。由於自幼身體孱弱,金定的娘聽人言講,修行道業可以養心健身,於是就在女兒八歲那一年,送其到附近道觀裡,拜了一位道姑為師,賜號慧琳。
光陰荏苒,倏忽間已然七年有餘,在師傅的指點、教誨之下,慧琳的道業頗有長進,而且已練到能夠形神分離的境界。
這一日,師傅在對慧琳講說了道家經典之後,又道:“徒兒命中當有一劫,為師掐指算來就在近期。此間你須在家中渡過,危難之時為師自會渡你脫離,你只需如此如此即可,切記:天機不可洩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