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這個環保廁所,被我損了老半天啦,不過,還得說句公道話:它廁所是死的,造成它成天泡病號的其實是活著的人。致使其不能好好幹活的,無非是以下四個原因之一:一是環衛工人懶惰,常常鎖著門,可以減少清掃的工作量。二是為了節約,因為環保廁所需要新增發泡液,這肯定得花錢購買。若是這兩個原因,問題似乎還不太嚴重。而若是以下的原因,就成了嚴肅的問題了:第三個原因是這個環保廁所胎裡帶病,是個偽劣產品,所以經常出故障。不過,若真是這個原因,恐怕又要與碩鼠有聯絡了。定是當初採購、建造時,有關的管事者把納稅人的血汗錢使勁兒捋了一把,肥水流進了他自己的口袋,故而才給偽劣產品開了綠燈。本來廁所的基本功能就是讓人入內如廁的,無論是以上三個原因的哪一個,造成它總是鎖著,都使得它喪失了基本功能。人們實在不可思議的時候,或許不禁要問一句:建它是用來幹什麼的?這一問就引出了第四個原因,人們自然要猜測:是否在建它之初就沒有打算讓普通人使用?或許它純粹是給上級領導或媒體記者建的?有人會說:上級領導和媒體記者是不可能使用這個環保廁所的!說得沒錯,他們是不會用的!然而,儘管上級領導不用它,但在他們視察這一區域時,看見了這個漂亮的環保廁所,自然可能讚許這一級的民生工作到位;儘管媒體記者不用它,但是他們見到了這個漂亮的環保廁所,或許會很快地給予宣傳報道。這可都是往臉上貼金抹粉的好事啊!於是,一個經常上著鎖的環保廁所,它已經不再是廁所,而被某些人賦予了新的功能——做表面文章的道具,這樣一來,它是不是比當廁所榮耀得多、對局內的人而言更有實用價值呀!而它真正的使用者——那些附近的居民和過往的行人、瞭解其真實情況的群眾們,看著這個經常鎖著門的環保廁所,只能無奈地嘆息一聲:“一個無用的擺設!”由一個環保廁所不難聯想到社會上許多涉及民生的事情,為何做起來也是轟轟烈烈的,而其結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到頭來還落得一個勞民傷財的罵名呢?根源就在於那裡的大大小小的掌權者,其用心、行事真實的出發點均考慮於己,而未著眼於民。他們雖然也會口誦著“為人民服務”,不過,這或許就跟兩歲的孩童背誦古詩詞一樣,雖然念得津津有味,但是未必懂得箇中的含義。在這些官或吏的管轄範圍之內,其服務的大方向早就變了,他們成天價想著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那點兒權利,一門心思地為自己服務、為自己的人服務、為金錢服務。有這種意識支配,還有什麼不會扭曲呢?還有什麼不能扭曲呢?這便是毛主席當年反覆提到的、要求人們警惕的所謂“演變”嗎?於是,我不由得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青少年時期——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毛澤東時代,還有那句耳熟能詳為人民服務。那時,或官或民都在想著、做著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事兒。於是,人民從方方面面體驗到了政府給予的溫暖:單位的職工有病了可以享受公費醫療、住公家的房子每月只用交幾元錢的房租、幾十元的生活費可以維持一家五六口人過一個月、中小學生學習費用低廉、大學生上學不用交學費、……等等,不一而足,並且成了常態。除了以上所說的稍微大一些的關乎民生的事情以外,那時的政府也管小事兒。比如,政府知道人民群眾既要吃喝、也自然要排洩。所以,當時雖然遠不如現在富裕,但是街頭上卻不缺廁所,幾乎每個大一點兒的路口附近都有公廁。雖然那時的公廁建造得簡陋一些,但是畢竟可以方便過往的人們隨時去五穀輪迴。曾幾何時,社會進步了,大搞城市建設、美化環境。於是,把一間間被指責為“影響市容美觀”的廁所拆掉了,但是拆的多、建的少;而新建的廁所收費的多,不收費的幾乎沒有。我前面說的那個漂亮的、不太中用的環保廁所倒是不收費,可是得它高興時,人們才能如廁,否則您就憋著吧!(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