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市區以東,幾年前新建了高新區。在高新區的西端,貫通城區和高新區的迎賓大道中央,屹立著一尊標誌性建築——數米高的群馬雕塑,它常被人們稱為“八匹馬”。
有一次,跑迎賓大道公交線路的某車隊,承接了高新區一家企業的臨時租車業務:從企業到城區幾個站點接、送企業上下班的職工。車隊派司機張師傅開車、新來的實習大學生小王姑娘跟車。
當他們的客車從市區駛近高新區時,第一次來高新區的小王遠遠地看見了群馬雕塑,便好奇地問道:“張師傅,前面的那尊雕像叫什麼名字?”
“我也說不好,只知道人們都叫它八匹馬。”張師傅回答道,接著他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我就見過七匹馬。”
張師傅的回答,立時逗起了小王的興趣,她暗自思忖:“人們都叫它八匹馬,可是王師傅卻只見過七匹,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汽車離得雕塑近了,小王數了數,確實只有七匹馬,都是昂首向西呈奔騰姿態的駿馬。很快,汽車開到了雕塑的南側,張師傅專心致志地盯著前方開車,而小王則靠在左側的車窗邊抬頭看著雕塑,隨著汽車的行進,她驚喜地發現:“是八匹馬!不對!是九匹馬!”
因為這一群馬是有前、有後的,從西邊的市區過來時,迎面看到的是最前面的七匹馬,汽車經過雕塑時,才會看到稍靠後面的另兩匹馬。
其實,幾乎所有的司機都跟張師傅一樣,只見過迎面的七匹馬。這是因為雕塑高大,司機聚精會神地開著車時,不可能仰頭去看它,自然也就看不見後面的兩匹。所以,即使經常開車駛過此雕塑的司機,也不會有機會像小王那樣挨著個兒地數到九匹馬。
另外,在所有的坐車者裡面,像小王這樣一直仰著頭數馬的人也並不多,因為她對雕塑有濃厚的興趣,別人不一定有她那種“雅興”。
顯然,人們所謂的“八匹馬”是誤傳。
當客車接了那家企業的職工向市區返回時,從群馬雕塑的北側經過,小王依然意猶未盡地看著這些馬,突然,她不由得失聲叫道:“是十匹馬!”原來,在群馬雕塑的北邊,還有一匹馬,只是它不同於另外九匹,它沒有昂首賓士,而是低著頭。看來這是一匹只知“埋頭苦幹”的馬!
今天,小王跟車最大的收穫就是徹底弄清了群馬雕塑的馬數,否定了“八匹馬”。後來,她從有關資料裡查到,群馬雕塑的寓意為“萬馬奔騰”,除了十以外,七、八、九都無法翻倍成萬,所以雕塑的設計者採用了十這個數,才能暗含此寓意。
從群馬雕塑的誤傳,聯想到生活、社會上的種種傳聞,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然也會硬被聯絡在一起,說得有鼻子有眼兒,可見凡事盲目追隨者眾、靜心思考者寡,是一點兒都不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