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巧姑沒有與張家張四寶訂婚前,張古老見自己的三個兒媳都進門了,裡裡外外的事都主動去幹,不分彼此。如今見自己年過六十八,辛辛苦苦還當家,三個兒子在外做生意,三個兒媳種桑麻,如今年老體又衰,怕是有個不測日,他打定主意:三媳中間選出管家的來。
張古老將三個兒媳叫到身邊,說:“你們聽好,公爹年紀漸漸老,家裡擔子是我挑,你
們選個來管家,心要靈來手要巧,明天你們回孃家,出個題目你們考,哪個兒媳答得好,家裡的擔子由她挑。若是哪個答得我滿意,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
老二說:“公爹,你讓我們回孃家,太好了!很久都沒有回孃家了,”
老三說:“是呀,多謝公爹!公爹,您就不要出題考我們了。就讓老大管家吧。”
老大急忙接過話說:“哎呀,不行,這可不行,我不懂管家,這家裡買進賣出的,我不行我不行。”
老二說:“唉,就讓老大管家吧,她人好心好,我們都放心她。”
老大搶過話說:“不行不行!還是請公爹出題選管家女子吧。”
張古老說老大說的有理,轉身看著老大說:“老大,這次呢,你回孃家得住上三五天,記住啊,回來時要帶上幾個白皮紅心的蘿蔔回來。”
老大心想:白皮紅心的蘿蔔?笑著說:“哎,有了,公爹,你聽我說來,公爹出題要我答,兒媳馬上把話答,蠟燭白皮是紅心,點起給公爹慶壽辰。”
張古老說是答錯了,蠟燭是白心紅皮,他說的是白皮紅心。他調頭跟老二說:“這次你回孃家得住七……,八天。記住回來的時候啊,給我帶一隻紙包火回來。”
三人一聽都感到吃驚,各自叨咕著:“紙包火,紙包火……”
老三突然笑著說:“這,哎,有了,公爹,您聽好了,鐵匠爐裡包著火,家裡做飯灶包火,還有火籠包著火,公公烤火更暖和。公爹現在的年紀大了,想是到了冬天啊,我買個火籠回來,孝敬您老人家。您說是不是呀?”
張古老說錯了,火籠是泥包火,他說的是紙包火。
老二自言自語的說:“紙包火,紙包火,這到底包火的時什麼呀?”
“老三,啊,你吶,這次回孃家住五,嗯,三天,你就帶一隻沒有腳的腳魚回來。”
老三叨咕道:“沒有腳的腳魚。哎呀,什麼魚都沒腳?單獨這個腳魚有腳。”她想了一會兒,突然笑道:“哎,有了。公公給我出了題,這個題目最容易,斬了腳魚四隻腳,公公吃了補身體。公公,您說是不是呀?”
“不是!這腳魚生來就有腳的,你怎麼能將腳斬了呢?不行!好了,現在你們一個去做飯,一個去洗衣服,一個呢餵豬掃地。”
三個兒媳要離開時,張古老說:“慢,三個兒媳聽著,如果哪個答得好,就由她當家,這答不好嘛,就罰她幹家務半年,再不能回孃家。如果你們三個都答不出來,就,那就……”
三人同時問道:“怎麼樣?”
“你們三個都別想進我張家的門!”她們一聽都感到很吃驚。
當晚,三個兒媳呆在自己的房子裡,弄不清公公讓自己回孃家要住多少天,要自己帶回的是什麼樣的東西。
第二天早飯後,三個兒媳一同回孃家,湊巧她們同吃一河之水。
在路上,她們談論的是三個人回孃家住的時間為什麼不一樣?
來到三岔路口時,她們停了下來,老大說:“是呀,三五天到底是多長時間?還有這紅心蘿蔔有時什麼呀?你們知道嗎?”
老二說:“我住七八天,帶紙包火一個,這是什麼呀?這叫我怎麼住呀?”
老三說:“公爹叫我才住五三天,還要帶一個沒有腳的腳魚回來,這是什麼呀?大嫂,這些都是什麼呀,急死人啦!”
她們就在原地打轉,個人唸叨自己的回孃家住得時間和帶回的東西,一時難解開的題。
就在這時,一位名叫巧姑的姑娘來到她們的身邊,熱情地問道:“三位大嫂,在這裡唉聲嘆氣,有什麼為難之事,說出來讓我聽聽,也許我能幫上你們的忙。”
老大說:“姑娘,我們是三子嫂,今日一起回孃家,想不到我家公爹,這個老古董出了三道難題給我們,要我們答不出來呀,我們無臉去見他老人家。可是我們三人昨晚想了一夜,到現在還沒有想出來呢。所以呀在這裡發呆吶。”
老二、老三連忙說:“對呀,對呀。”
巧姑問:“是什麼難題呀?能說給我聽聽嗎?”
老二向巧姑講了公爹給她們出的難題。
巧姑認真地思考著:白皮紅心蘿蔔,紙包火,沒有腳的腳魚,三、五天,七、八天,五、三天,高興地說:“唉,三位大嫂,我看這事並不難。”
三個兒媳吃驚忙問:“姑娘,你有什麼好主意?”
“三位大嫂,我若說的不對不要見怪,”
她們要姑娘快說。“三位大嫂,你們聽了,你們家公公刁靈人,三五就是十五天,七加八來十五天,五三天也是十五天。她們一聽,覺得巧姑說的有理,責怪自己沒有想到。
“大嫂,紅心蘿蔔是雞蛋,紙包火是燈籠盞,沒腳甲魚是豆腐,三題說難也不難。”
大嫂一拍大腿,笑道:“白皮紅心是雞蛋吶,對對對!雞蛋才是白皮紅心吶。”
“紙能包火的時燈籠,對對對!燈籠才是紙包火。”老二說。
“沒腳甲魚是豆腐,豆腐是像沒腳的甲魚。”
三位兒媳向巧姑道謝後,高高興興地回孃家去。
到了規定的日期,張古老在門口見三位兒媳一同回家了,很是高興,忙問:“你們是怎麼知道自己回孃家住的是十五天的時間?”
老大說:“公爹要我住三、五天,三五十五,就是叫我住上十五天再回來嘛。”,
老二說:“是呀!公爹叫我住上七、八天,七加八,也是十五天,自己住七八天也是十五天。”
老三說:“對呀!公爹叫我住上五三天,五三也是十五天,”
張古老聽了三兒媳的話後,公爹誇先她們想的不錯,確實是十五天。接著又問道:“那麼,東西都帶回來沒有?”
大兒媳高興地說:“帶回來了。”從隨身帶的包裹裡拿出幾個雞蛋送到公爹的手中說:“公爹要我帶回的是白皮紅心蘿蔔,實際上就是雞蛋。雞蛋生來長又圓,雞蛋敬給公爹吃,公爹吃了轉少年。”
張古老樂得笑了起來。
老三上前將手中的燈籠獻給公爹,說:“紙包火來是燈籠,做個燈籠給公公,公爹夜裡好走路,走起路來一陣風。”
張古老高高興興地接過紅燈籠,哈哈大笑起來。老三上前從提籃裡拿出一塊豆腐,說:“沒腳甲魚是豆腐,豆腐下鍋叫嘟嘟,兒媳炒給公爹吃,公爹吃了暖身子。”
張古老笑道:“好,好兒媳,那麼都是我的好兒媳,難得那麼如此孝順,都不錯。哎,”公爹仔細打量三個兒媳,然後問道“這些都是你們自己想出來的?”
老大說:“公爹,公公聽了,我們行到三岔口,三個難題蒙了頭,有個姑娘十七八,眉清目秀又俊俏。”
老二接著說:“難題都是她解出。靈靈氣氣足計謀。”
老三上前說:“公公快去託媒人,就給四寶說媳婦。”
張古老疑惑地問道:“有這麼好的姑娘?她住哪兒?叫什麼名字?”
老大告訴公爹,說:“她就住在南頭村,名叫,叫巧姑。”
張古老說:“巧姑,這名字不錯呀!待我親自去看看。”
三個兒媳都說,請公爹快去吧。 張古老將燈籠交到老二手中,高興地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