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子哥2

[ 哲理故事 ]

、愚耕從溫州回到家裡,立馬就著手要將原本封存很好的《放縱情感》重新抄寫修改一遍,並改名叫《為了理想》。

愚耕在哈爾濱中央大街的中央書店,買過一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分上下兩冊,每冊七百多頁,總共介紹了一百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愚耕看完這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並未受到明顯的影響,更不太記得裡面的內容,這不能怪愚耕,沒有帶著崇敬的心情去閱讀《諾貝爾文學全集》,不受影響就晃受影響,不記得就是不記得,愚耕越來越不太受到什麼書的影響,越來越不會刻意要追求受到什麼書的影響,愚耕不會毫無主見地、盲目崇敬一些所謂的名著,愚耕看不慣有人總喜歡動不動就說起受到什麼名著的影響,動不動就說起受到哪位名家的影響。

愚耕看完《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唯一記得清楚,唯一受到一點點影響的是,原來《諾貝爾文學獎》的核心評選標準,就是要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優秀作品,什麼是理想主義傾向,書中無從得知,好像沒有哪位單純是因為創作出一部有理想主義傾向的優秀作品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很像是終身成就獎。

在文學創作方面,愚耕對於什麼是理想主義傾向,可以理解為如果你對現實不滿,覺得現實很不理想,你就批評現實,如果你對現實很滿意,覺得現實已經很理想啦,你就讚美現實,你要批評現實,要讚美現實,無需說出你的理想來作參照,你只要完完全全把現實說清楚了,你的什麼理想,什麼理想主義傾向,自然會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如果你能形象化地把現實說清楚,那是你的本事。

其實要將現實說清楚並不容易,如果要從最大的方面來講,從古到今直到永遠現實都是一樣的。凡可知事之性也,凡可以知事之理也。而且具體到個人,要說清楚那方面的的現實則大不一樣。難怪有幾位歷史學家也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連吉爾寫《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如今所謂的文學創作,是越來越沒什麼理想可言,並不是因為如今天的現實,比起以前的現實要單調平泛,並不是因為如今的攝像錄音,已無孔不入,好像還用文字來說清楚現實已經落伍了,相反如今這個歷史時期的現實,好多唯有用文字才能說得清楚,以前沒有哪個歷史時期的現實比如今這個歷史時期的現實,更加紛繁複雜,如今這個歷史時期的現實要用文字說清楚的地方太多太多了。人類發明文字原本就是為了把現實說清楚。難道不是這樣嗎?

愚耕改書名叫《為了理想》,旨意不是要強調他的理想是什麼,他又是怎麼實現現他的理想的,好像通篇都在講“看我的,我行你也行。”愚耕最忌諱,有人一看到《為了理想》這個書名,就以為這是一部勵志書,如果真是那樣,愚耕會覺得改名叫《為了理想》就好像是改名叫《追求夢想》,那麼俗不可耐,不排除有那些十七八歲的姑娘,特別追捧那些類似叫《追求夢想》之類時髦暢銷書。

愚耕以前也想過,如果改名叫什麼什麼理想,會怎麼樣,愚耕總覺得,現實中理想這個詞太生硬,太擺架子,太有野心了,怕有欺世盜名的嫌疑,不排除有些名叫什麼什麼理想的書,通篇都是教人如何如何急功近利,如何如何取得成功,毫無理想可言,愚耕越來越反感那些教人如何如何急功近利,如何如何取得成功的所謂勵志書,文學創作的理想,絕不同於世俗中的理想。

愚耕是看完《諾貝爾文學獎全集》,才有這種靈感,乾脆直接了斷改名叫《為了理想》,身正不怕影子斜,就不怕有欺世盜名的嫌疑,就不怕有人一看書名就以為這是一部勵志書,愚耕捫心自問,他完全是動真格的,完全是要原原本本地把現實說清楚,而且愚耕覺得能夠直接了斷地把現實說清楚,幹嘛還要形象化地來反映出現實,不排除有人選擇要用文字形象化地來反映出現實,完全是一種嬌情,是在藏拙,因為他們沒有本事,用文字直接了斷地把現實說清楚。

愚耕就不謙虛了,覺得如果連他的這部書都沒有資格改名叫《為了理想》那還有哪部書有資格改名叫《為了理想》,再沒有哪部書比他這部書更加是要把現實說清楚,甚至連愚耕最喜歡的歷史演義類書,都不能與之相比,愚耕甚至狂傲地以為,改書名叫《為了理想》,更加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愚耕相信沒有人看到《為了理想》這個書名,還會以為這是一部拐彎抹角、添油加醋說東道西談古論今,雜七雜八的書,愚耕希望有人看到《為了理想》這個書名就會相信這是一部純文學的書,相信裡面的內容純屬真實,無論誰的作品,只要是動真格的,是要原原本本地把現實說清楚,都有資格取名叫《為了理想》都不妨取名叫《為了理想》,愚耕真希望還有更多更多同樣取名叫《為了理想》的作品問世,有話大家說,大家一起來把現實說清楚。

、愚耕在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之前,首先要給《為了理想》寫一個《引子》,這也是愚耕早就想好了的,愚耕十分重視,寫好這個《引子》。

其實愚耕在威海的時候,得知他的《一個人的世界》被像扔垃圾一樣扔掉子後,就在巨大的刺激之下,大概寫成了《引子》的底稿,愚耕在哈爾濱又將大概寫成了《引子》的底稿寫了一遍,並當作新聞報料,送往新晚報,過一星期後,愚耕又從新晚報,拿回《引子》的底稿,並寄往《打工》雜誌,結果還是一點反應也沒有,任何有生命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緣無故寫出來的,愚耕更加不會無緣無故寫出一些東西來。

愚耕用了四天時間,終於在底稿的基礎上,順利地寫成了《引子》,愚耕對《引子》感到出乎意料的滿意,《引子》完全可以算是單獨創作出的一個作品,這是愚耕差不多用三年時間,創作出《放縱情感》,事隔三年後,他人生中第二次創作,愚耕是三年不創作,創作又三年,可見愚耕創作出《引子》是多麼地來之不易。

《引子》雖然只有一萬多個字,然而創作思路與《放縱情感》的創作是思路有明顯不同,愚耕不得不老實承認,他有些淡忘了,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愚耕也只有淡忘了,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才有可能事隔三年後,重整思路,創作出《引子》,都是那麼地自然而然,簡直是一種天意。

愚耕也想過,要用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將《引子》裡的內容創作成一個長篇,起碼也有十幾二十萬字,愚耕創作成《引子》,才發現他不可能做到,用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將《引子》裡的內容創作成一個長篇,就是硬逼著要他對《引子》進行擴寫,他也擴寫不出什麼名堂來,愚耕不是那種,沒有多少內容也能寫出很多字數來的人,愚耕更不是那種,出去旅遊三天,回來能寫十天感受的人,《引子》裡的內容比起《放縱情感》裡的內容,也不算少了,《引子》只寫了一萬多個字,而《放縱情感》卻寫了四十萬字左右,天了,如果要愚耕再創作出一部有四十萬字左右的作品,那得要有多少內容寫才行呀,愚耕也翻過幾本厚厚的網路小說,愚耕很好奇,這些網路小說哪有那麼多內容可寫,原來那些網路小說,都是一大把一大把,十分粗糙地把許許多多的內容編進去,怎麼編都可以何愁沒有內容,這哪是什麼內容,實質一點內容也沒有,千篇一律,好像那些喜歡看網路小說的人,天生就對一些再尋常不過的字眼,有生猛胃口,看一萬遍都不覺得飽,反正愚耕看一遍都覺得飽了,都是些什麼哄人的鬼話。

、愚耕寫好了《引子》,使得他對於要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更加充滿信心,愚耕覺得只有漸漸淡忘了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創作思路,才會相應增加一些新的創作思路,說得神秘些,就是說,才會有一些新的靈感冒出來,那樣才有可能在抄寫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做一些修改。

愚耕以前將《放縱情感》抄寫成《活路》,抄寫成《一個人的世界》一點都沒有做修改,也確實沒有想過要作一些修改,愚耕那時還完全被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捉攝住了,可見愚耕是多麼地尊重推崇,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愚耕不可能真正做到,完全拋棄,當年創作《放縱情感》的那種創作思路,用一種全新的創作思路,將《放縱情感》裡的內容完全創作成另一部作品。

愚耕要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並沒有刻意追求要修改到什麼程度,修改同創作一樣,同樣是一種偶然,可遇不可求,能修改到什麼程度,就修改到什麼程度,還是以抄寫為主。

愚耕透過三年多月的努力,終於順順利利地趕在過年之前,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這種速度,比將《放縱情感》抄寫成《活路》抄寫成《一個人的世界》慢不了多少,可見《為了理想》主要還是由《放縱情感》抄寫成的,但修改的程度確實已經相當可以啦,也確實來之不易,不能說,愚耕將《放縱情感》抄寫成《活路》,抄寫成《一個人的世界》,對於愚耕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就沒有起到一點作用,不能說,這三年的經歷與感受,對於愚耕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就沒有起到一點作用,愚耕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是一種天意。

如果《為了理想》又弄丟了的話,愚耕肯定無法再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為了理想》與《放縱情感》不能算是同一個作品。

愚耕試圖要用一個比喻來表明《放縱情感》、《活路》、《一個人的世界》、《為了理想》之間的傳承關係,比如比喻為一個人的生活中的四個不同階段,比如比喻為一組接力跑比賽的四名選手,但都很武斷,好像《為了理想》一寫出來,就承載了很多使命,不同尋常。

愚耕有了《為了理想》,又可以將《放縱情感》好好地封存起來,只要《為了理想》沒有弄丟,愚耕就捨不得將《放縱情感》拆封,這也是愚耕將《放縱情感》抄寫修改成《為了理想》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愚耕最保守的目標,是希望《放縱情感》與《為了理想》能永遠地流傳下去,在幾乎沒有印刷的古代,好多文學作品不都是靠轉抄流傳下來的,愚耕甚至感到,他還擁有《活路》與《一個人的世界》,幻想著《活路》與《一個人的世界》借用傳奇的力量,流傳下去,以至不朽。

、愚耕感到《為了理想》再也很難挑出什麼讚美來,愚耕一點都不去想,他以後還會不會又將《為了理想》抄寫修改一遍,愚耕也捨不得再拿《為了理想》去冒有可能弄丟的風險,愚耕覺得如果不是運氣特別壞得話,《為了理想》應該可以完成,《放縱情感》、《活路》、《一個人的世界》沒有完成的遺願,愚耕對《為了理想》的命運充滿信心,愚耕好奇《為了理想》到底會有怎樣的際遇,愚耕真恨不能一下子就讓《為了理想》有可能碰到的際遇,全都顯示出來,《為了理想》給愚耕帶來了無限想像的可能,愚耕可以肯定,《為了理想》在現實中能夠引領他到意想不到的彼岸,按他的說法真的又有好戲看了,他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起點,愚耕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有行動才有結果,愚耕是個急性子,真恨不能一下子就採取許多許多行動,一種結果出來了不要緊,兩種結果出來了也不要緊,很多很多種結果出來了還是不要緊,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愚耕只要朝著一個方向努力突破,一切皆有可能。

、年正月初九,愚耕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杭州打工,正月十一也就是月號,愚耕到達杭州,當天愚耕就在下沙幸福路某噴塑廠裡,找到了活幹,月號愚耕就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在噴塑廠裡結了工資,並立即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天津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天津。

月號早上,愚耕在銀錨門業找到活幹。

月號愚耕就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下午,愚耕帶磁卡《為了理想》動身去南京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南京。

月號早上,愚耕在江寧某木工廠找到活幹,並馬上就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在木工廠裡結了工資並馬上動身回家。

月號,愚耕回到家裡。

月號,愚耕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成都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成都。

月號上午,愚耕在金花普眾腳踏車廠找到活幹,下午就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隨普眾腳踏車廠搬廠,搬到九江千子門村的新廠幹活。

月號上午,愚耕被普眾腳踏車廠辭退,並結了工資。

下午,愚耕在金花鎮南帝鞋材廠裡重新找到活幹。

月號,愚耕就正式在南帝鞋材廠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從南帝鞋材廠辭工,並結了工資。

下午,愚耕就在九江的名揚傢俱廠裡找到活幹。

月號上午,愚耕搬進名揚傢俱廠,下午就正式上班幹活。

年底愚耕就回家過年。

、年正月初十,愚耕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合肥打工。

正月十一愚耕到達合肥。

正月十二愚耕在龍崗美盛服裝廠裡,找到活幹。

正月十三,愚耕就在美盛服裝廠里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在美盛服裝廠裡結了工資,並馬上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太原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太原,下午愚耕在北張的國際大都會工地找到活幹。

月號,愚耕就在國際大都會工地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旁晚,愚耕在工地上結了工資並馬上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武漢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武漢,下午,愚耕在武昌的座標城工地找到活幹。

月號,愚耕就在座標城工地正式上班幹活。

月號,愚耕在座標城工地結了工資,並馬上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去南寧打工。

月號愚耕到達南寧。

月號,愚耕在白沙大道普羅旺斯工地找到活幹。

月號,愚耕才正式在普羅旺斯工地上班幹活。

月號晚上,愚耕在普羅旺斯工地結了工資。

月號清早,愚耕就帶著《為了理想》動身回家去。

、愚耕這樣子打工,創造了一項記錄,愚耕幾乎可以不用參照任何資料,做一箇中國城市排行榜,保準比起它什麼城市排行榜客觀公正得多,要不愚耕仿效餘秋雨寫《文化苦旅》那樣,也來寫一本《打工苦旅》。

愚耕帶著《為了理想》,找過浙江文藝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愚耕幾乎可以不用參照任何資料做一箇中國出版社排行榜,比起資深業內人士做的中國出版社排行榜,更具有實際指導作用。

愚耕帶著《為了理想》找過錢江晚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合肥晚報、新安晚報、山西晚報、太原晚報、楚天都市報、南寧晚報,愚耕是打工走遍中國第一人,是中國特立獨行第一人,是中國文學創作最高峰,是中國時代特色唯一典型,是多項記錄的創造者,難道這還不夠新聞,除了愚耕誰還敢這樣吹牛,除了愚耕誰還會想到這樣吹牛,如果硬是要將愚耕創作的作品,稱之為打工文學來加以藐視得話,那愚耕創作的作品,怎麼著也算是打工文學開山之作,那愚耕怎麼著也能穩坐打工文學開山鼻祖這把交椅,有必要的話,愚耕還可以把牛皮吹大,真是怎麼吹牛都可以,對於媒體,愚耕就像是一座礦山。

愚耕還帶著《為了理想》找過《打工》雜誌,找到武漢大學文學院。

當然,愚耕還做過其它一些努力,不值一提。

其實愚耕看來不值一提的事情在別人看來還是很值得一提,愚耕越來越懶得提起一些事情,越來越懶得用文字把現實說清楚,但愚耕越來越喜歡用實際行動去弄清楚現實,去揭開謎團,去滿足他的好奇心,真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