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本色

[ 哲理故事 ]

一、困難時刻獻真心*

介之推是誰很少有人知道,但對清明節大概老幼皆知。有的地方把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寒食節”就是介之推因被一把山火燒死而引出來的一個祭祀節。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末繼位之前,遭到晉獻公的追殺,在外東藏西躲、顛沛流離了十九年,缺吃少穿,狼狽之極。

晉公子重耳在多年的逃亡生涯中,離不開介之推、狐偃等一批老臣與之同生死共患難、忠貞不二的追隨和保護,更離不開像介之推這樣的鐵桿重臣的擁戴!介之推在那艱苦的歲月始終不離重耳左右,他認為重耳就是晉國的未來,國人的希望,自己頭可斷血可流但不能讓重耳有半點閃失才行。他們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殺,爬高山過草地,翻山越嶺穿平原,有時一兩天連樹皮野菜也吃不上,受盡了人間苦難。

這年收成不好,哀鴻遍地,這年月連老百姓都沒吃的,重耳他們是流落天涯之人又到哪裡去討吃的?重耳餓得臉黃黃的,前胸貼在後背上,坐在地上幾乎起不來了……在這關鍵時刻,追隨他的重臣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了解決吃的問題。介之推想,如果把自己餓死也便罷了,死一個介之推以後還會有千萬個“李之推”、“王之推”的出現;但要把晉公子重耳餓病或……這決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是晉國和晉國民眾的事,是晉國的重大損失,在他們想來,沒人可能代替重耳!介之推想到這裡時,他就找了一把尖刀藏在了袖筒裡來到了一個背靜地方,他坐在一塊石頭上用手摸摸自己的大腿,發現這裡的肉最肥實,這肉在這裡閒著也是閒著,割下來還可以救重耳的生命,自己只不過疼痛些,並不會有生命危險,即使有那又算什麼?於是,他手拿尖刀,把自己的褲子退下來,一手攥著自己大腿上的肉,一刀子下去隨著手的移動,那肉“吃吃”地被割下來了,然後撤泡尿把傷口沖沖,抓把乾土捂上,用布包紮好,雙手捧著他的大腿肉獻給晉公子重耳吃!

重耳看到血淋淋的肉後吃了一驚,問這是從哪裡弄得的肉?介之推輕描淡寫地說,買的。重耳說:“不對,人連吃的糧食都沒有,哪來的肉?”

這時,有人看到了介之推大腿的褲子有片溼,仔細一看原來是血跡,有人往他大腿上一摸,“哎呀”一聲叫:“晉公子,肉是介之推從他大腿上割下來的呀!”

重耳看到自己的鐵哥們竟然不顧自己的死活,割肉給自己吃,是一種什麼精神?是一種自我犧牲的國際主義精神!這時,重耳從來沒有這樣激動和難受過,我有這樣好部下,不愁晉國不歸我!我如果有一天當了晉君後一定要對這些忠心耿耿的功臣們加官晉爵、重重地賞賜他們……我一生也忘記不了這種勇於獻身的恩德!

二、重賞功臣忘恩人*

後來,晉公子重耳得到秦穆公的武力幫助終於返回晉國當上了君王——即著名的五霸之一晉文公!

重耳坐上國君,自然要重賞追隨他一塊出謀獻策,出生入死的功臣。別人都居功邀賞,恐怕把自己丟下或賞少了吃虧。唯有介之推“不言祿”,不吭聲,不向前,不爭利,結果他是唯一沒得到應有嘉獎的功臣!

介之推挺鬱悶地回到家,對母親說:“獻公有九個兒子,八個已死,只有文公(重耳)一人還在。看來上天還沒絕滅晉國,國家定有君主。能主持宗廟祭典而繼承王祚的,不是文公又是誰呢?這本是天意,而這些隨從流亡的人,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難道不是一種欺騙和可笑嗎?竊取人家的財物,尚且叫賊;貪占上天之大功當作自己的功勞又算什麼人呢?在下的臣子把欺妄之罪當作功勞,在上的國君對欺騙的人又加以獎賞,這樣上下相互欺矇,我難和他們同處於朝了!”

介之推之母雖然也是一身正氣之老人,但聽了兒子的話後還是有些納悶,說:“你說的有些欠思考,晉公子做國君是天意不錯,但主要的還是你們這批與之共患難人的功勞,你和他們同時得到嘉獎是應該的!現在伴亡的別人都得到了,唯你沒有,你應該親自去求賞!你看現在的人沒功的還得貶低別人、蹬著別人的肩頭往上爬,說自己比誰的功都大,你是在國君最困難時期始終追隨他的呀!國君也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也許真的把你忘記了,但你不能讓他忘記你,所以你應該適時的在他面前擺下那大腿上傷疤的故事,勾起他逃亡時的苦難,自然會想起你,不然,你一生默默無聞的過去或死了,又能怨恨誰呢?”

介之推卻說:“我明知這是罪過,而又去效仿他們,那罪過就更嚴重了!況且,我已對上下相欺之事發出怨言,就更不應該享受那祿賞!”

他的母親又說:“即使不領獎,不升官,那也應該讓人們知道你的功勞;現下你看有多少人沒本事沒功勞,卻鑽破腦袋去行賄,買官!買官,就是買權!權是什麼——有人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難題,還得叫一嗓子“我爹是縣官,你敢怎樣我?”,這就是想讓權的威力無處不存,併發揮得淋漓盡致!你難道就對權力竟漠視到痴傻的地步?”

他又說:“自己表白自己,是人身文飾啊!我自身要退隱了,再加以文飾有何用?如再加以表白,這又是求顯達之心啊!”

他母親最後對這個忠心耿直的兒子也沒辦法,只好說:“如果這樣,我就和你一同隱居起來吧!”

於是,介之推背起老母親就隱居於山林之中,過上了清貧的日子。

三、晉文公弄巧成拙*

晉文公對逃亡中追隨他的功臣進行了嘉獎後,一日他忽然想起了介之推的功勞,覺得十分慚愧——實際上介之推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呀,自己怎麼會這麼粗心大意給忘了呢?於是,他便馬上派兩三個人尋找介之推母子,但沒找到,尋找人員打聽了好久才聽說他母子隱居於綿山一帶。若大的個地方兩三個人怎麼能找到,晉文公又增派去一個偵察排的兵力,到綿山上仔細地搜尋,無奈山高林密,雜草叢生,找兩個人實屬不易。後來晉文公又派了去一個團的兵力,人人手持長矛,一步一步的翻著草叢往前搜尋,幾天過去了結果還是無功而返。

晉文公聽取了團長的回報後,沉吟了好一會兒——他們要有蓋的房子還好發現,要住在一個小山洞裡……恐怕用上老美的間諜衛星也難發現!在這關鍵時刻,要說還是晉文公足智多謀——日本鬼子為找八路足彩單場找游擊隊,進村燒村,我們也放火燒山呀!讓山上寸草全無,別說是兩個人,就是兩隻兔子它也得乖乖地跑出來,即使他們藏在山洞裡,但總有出洞的時候吧?那時,他們其不成了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了嗎?於是,他命令團長在山上放上一把火……

綿山,頃刻之間,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變成了名符其實的火焰山!可是,晉文公卻低估了介之推他娘倆的決心和意志,更不瞭解他們的不屈不撓的性格。他們面對迎面撲來的烈火,仍然不下山不求榮,不與同朝的人同流合汙,最後老母親指著一棵大樹說:“兒子,你要真不樂意下山得賞或升官,更不樂意與那群貪婪的人同朝,這樹就是咱娘倆的最好歸宿!”

介之推看看大樹,頂天立地,老母親的眼力果然不錯,他跪地上衝綿山磕了三個頭,衝大樹又磕了三個頭,站起身與母親緊緊地抱著這棵大樹,有什麼心裡話都向大樹傾訴吧!大樹給予了他們最後精神上的支撐和信賴!火焰無情地吞噬著他們身衣服和肉體,卻永遠吞噬不了他們那潔淨的意志!最後,他們就把一切疼痛與痛苦全部給予大樹,娘倆互相鼓勵,互相安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直到倆人化為灰燼……

這時,天上湧來一片片烏雲,接著一聲炸雷,頓時下起了傾盆大雨,蒼天被這錚錚鐵骨的漢子震憾得哭了……

介之推他娘倆被大火活活燒死的訊息傳到了晉文公那裡後,他十分懊悔,下令厚葬介之推,改綿山為介山,以示追悼與紀念;頒賜綿上之地作為介之推的祭田。晉文公說:“藉此記下我的過失,並表彰好人!”

晉國的百姓為紀念介之推,每年冬至後的第天,一般在清明節那一天即介之推被焚日,就定為“寒食節”,家家戶戶禁菸火,吃三天寒食。這樣有的人把清明節也稱“寒食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富家子與窮小子
下一篇: 金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