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荒漠草原上,生活著一種白大角羊。
傳說中,它們的一對大角能夠帶來好運,因此,遭到人類大量獵殺。為了生存,大角羊自身進行了“基因革命”,不但角越長越小,並移居到高聳、陡峭的山谷中生活,練就了一套特殊的爬山本領。
它們那特別的蹄子,可以緊密地釘著打滑的巖面,在陡峭的石壁上如履平地,疾步如飛,身上的毛色也變異成易於保護自己的黃褐色。除了盤旋在高空的金雕,能夠叼走新出生的,體質羸弱的小大角羊外,陸地上的食肉動物,歷來對它們“望羊興嘆”。
然而,有一次,一隻小大角羊,獨自跑到山谷下,不幸淪為一隻飢腸轆轆的獵豹的點心。這隻獵豹,從此落下了非大角羊不吃的毛病。天天蟄伏在山下,守候大角羊的蹤影,甚至不顧豹命危險,追上嶙峋的山谷。獵豹“顧嘴不顧命”的瘋狂行為,充分顯示:大角羊肉,讓它們無意中發現了一道無比可口的美味。很快,附近的獵豹也發現了這個秘密。可憐的大角羊又多了一種兇猛、彪悍的天敵,成群結隊的獵豹“潛伏”在山谷周圍“豹視眈眈”、“守山待羊”。
聰明的大角羊當然不會“坐以待吃”,每當遭遇勁敵獵豹的襲擊,就撒開四蹄,左衝右突,向最最陡峭、嶙峋、崎嶇的巖壁奔逃、躲避。令人奇怪的是,這個過程中,一貫群體捕獵、爭食的獵豹,沒有一隻“橫刀奪愛”,“半路殺出”,而是一律安靜地“隔山觀鬥”。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萬分好奇、匪夷所思的動物學家們經過多次觀察、研究,終於找到了令人驚歎不已的答案:越是危急關頭,大角羊選擇逃生的路徑,越是陡峭、險峻無比,猶如萬丈深淵上的細細獨木橋。而獵豹體積龐大,奔跑速度快,狹路上猛不丁跳出“第三者”,另一隻獵豹立馬會因此而摔下懸崖、粉身碎骨。所以,獵豹們捕獵大角羊時,嚴格墨守一條原則:任何一隻同伴追逐大角羊,直至它美美享受完戰果,其餘獵豹,絕不干擾、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