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第一堂課,教授並沒有急於講課,而是先給這些新生出了一道題。
教授說:“某處要招一名偵察員。考試的方法是將所有報考的人都關在一間條件不錯的房間裡。每天有人按時送水送飯,門口有人把守。誰能第一個說服守門人,從房間裡出去,誰就被錄取。結果有一個人對守門人只說了一句話,守門人就放他出去了。你們知道他說了什麼嗎?”
教授語畢,教室裡頓時熱鬧起來,大家紛紛議論著。有個機靈的學生立即舉手回答:“就說自己生病了,要去醫院看病。”教授聽完笑著說道:“看來這位同學大學期間病假請了不少,經驗豐富啊!不過守門人考慮到你的病情,會將醫生請到你面前的。”教授的幽默引起一片歡笑。“就說母親病重,要回去照顧,這樣總得放我出去吧?”這位學生看來經過了一番思考。教授說:“守門人的一個電話就能把你的謊言揭穿。經核查,你的母親正在上班。”下面又是一片鬨笑。
這個問題,臺下近百名學生竟無一人能回答。最後,教授公佈了答案:“那個人說的是‘我不考了’。對一個放棄考試的人,守門人是可能放他走的。”臺下再次沸騰起來。教授等聲音靜下來,繼續說:“這些報考者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要透過這次考試。然而,只有一個人透過了,這是為何?因為他沒有執著於最初的目標,而是選擇退一步,反而收到了奇效!其實,做科研的過程和這很類似。由現象提出一個猜想,為了證明猜想的正確,我們進行很多的研究實驗。然而很多時候,你一心要證明猜想的正確,卻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因為猜想並非就是正確的。你甚至會發現,你的實驗完全是由一個錯誤的猜想引出來的。如果你能將最初的猜想擱置一邊,再來分析實驗的結果,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
教授向學生傳達的是一種科研的經驗,而這何嘗不是人生的寶貴經驗呢?多少人因為過於執著而模糊了視野,迷失了方向,甚至陷入絕境。在遇到困難時,若能嘗試“動搖”一下你的初衷或目標,甚至“放棄”目標,也許會看到令人驚喜的結果。這就是人生的“珍瓏棋局”。
( 年月日《渤海早報》渤海潮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