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三個和尚

[ 哲理故事 ]

臨睡前,孩子又拉著我給她講故事。她現在已經長大了許多,唸了不少書,對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之類的童話,早已經不感興趣,因此,我只能給她換換口味。我決定給她講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

“從前啊,一個寺廟裡住著一個和尚,他每天挑水,打水,維持日常生活。後來,來了另外一個和尚,就變成了兩個和尚,他們一起挑水打水,很是快樂……”快說到三個和尚的時候,我頓了頓,決定吊一下她的胃口。

“三個和尚怎麼了?”女兒驚奇地看著我。

“三個和尚坐在地上,誰也不去打水了。因為扁擔只能用來一個人挑水或者兩個人抬水,不可能同時讓三個人工作。於是,他們開始推來推去……”

“爸爸,你說的是三個和尚,對嗎?”女兒問我。

“是的。”我點了點頭。

“他們的時間跟我們的一樣吧?一年天,並且是一周天?”女兒接著問。

“正確!”

“那麼,他們為什麼不把作息時間排好呢?例如,每兩天換一個和尚挑水。這樣,每週還有一天時間休息,勞逸結合,多好!”女兒用誠懇的眼神打量著我。

“他們沒有想到這一點,反正就是推三阻四的……”我想把這個故事繼續講吓去,於是只好為故事中的幾個和尚找盡藉口。

“爸爸,這三個和尚應該比我大啊?要不然的話,他們怎麼可能挑得動一大桶水?既然他們比我大,按理來說,應該比我有見識。再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們可比臭皮匠有文化多了,還會念經,他們怎麼可能沒想到類似於這樣的方法呢?”

我無語。

“爸爸,你不覺得這個故事很奇怪嗎?人都是怕渴的。他們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會去想辦法找水喝,還怎麼可能繼續呆在寺廟裡乾等著呢?”

我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什麼。

“爸爸,你怎麼不說話呢?接著講故事啊。”

——《太原晚報》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