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前說李白

[ 哲理故事 ]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可謂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有緣。詩人不僅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讓世人知曉了該樓的美名,還因此樓成就了自己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

這一年,李白“朝辭白帝”,途經“江陵”,又來到了黃鶴樓。他撩起長衫,快步登樓,眺望煙霧升騰、滾滾東去的長江不由詩興大發。正當他轉身準備為黃鶴樓題詩一首時,抬頭看到正廳大匾上鐫刻著崔顥寫的《黃鶴樓》。

李白上前細細品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越讀越覺得崔詩精妙,全詩從傳說入筆,抒發歲月如流、世事茫茫的感慨。尤其是後四句,實寫登樓所見又借景抒發了詩人胸中的縷縷鄉愁!李白連聲呼妙,駐足詩前久久凝視。

樓主人見李白到此,早就備好了文房四寶,躬身上前請李白為黃鶴樓題詩。李白淡淡一笑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主人不解其意問:“您乃一代大詩人,為何見了崔詩就詩興全無了呢?”

李白呵呵一笑說:“大詩人亦非聖人、非完人。我若寫黃鶴樓絕不會出於崔詩之右,何必再畫蛇添足呢?”滿坐之人見這位“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狂傲詩人竟能有如此自知之明,不禁交口稱讚。

然而,李白自離去後腦子裡不時閃現《黃鶴樓》的精妙,他決心學習崔顥的這種寫作方法,使自己的詩作更上一層樓。隨後他套崔詩的詩路寫了首《鸚鵡洲》詩:“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並不以此為滿足的李白嗣後又仿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隨行小廝不解李白的所作所為問:“黃鶴樓上叫你題詩你不題,為何現在反而模仿崔詩呢?”

李白遙望遠方緩緩說道:“當時不題確因崔詩無懈可擊、很難超越。現在仿他是在取他之長補己之短,不然我就是浪得虛名,最終將遭人唾棄!”

正是這種自知之明,夯實了李白“詩仙”的基礎。他的這兩首詩也與《黃鶴樓》一樣,成為了千古傳頌的名篇!  注:本作品為小小的天原創,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自《一 品 故 事網》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書生
下一篇: 烏龜的“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