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帶著四歲的小孫子去走親戚,路上遇到個熟人,便攀談起來。小男孩就在這個時候自己爬上了附近的鐵軌。
等到爺爺聽到火車的汽笛聲,他才發現孫子正站在距離自己幾十米外的鐵軌上。爺爺一下子懵了,想衝過去卻一下摔倒在地上,他一面爬,一面大喊:“快跑!”
小男孩卻紋絲不動,反而站直了身子,還衝著爺爺展開了一個甜甜的笑容,直到火車轟鳴著淹沒了他。
爺爺暈了過去,家裡人趕來哭作一團。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讓這個男孩那麼從容地面對死亡?
媽媽終於明白了原因。以前每當有汽車開過來的時候,媽媽總會說:“站著別動!”如果男孩做得好,媽媽就會衝他微笑。時間長了,男孩以為,只要站著別動,就不會有危險。所以當火車開過來的時候,他仍然沒有動,還衝著爺爺微笑。
站著別動,是教給孩子最簡單的應急方法,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可是大人們是否想過,這會讓孩子養成惰性。也許男孩的事情是個意外,但假使沒有這件事,孩子以後是否會在遇到困難和危險的時候,也對自己說,站著別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