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間有個工地,中秋節那晚民工們都歇手回家團圓了,光棍二茂留下看夜。一個叫大春的漢子說他不想回家,兩人便做了伴。
中秋的山夜明亮而又靜謐,二茂跟大春在地鋪上閒嘮了一會兒正要入睡,忽聽帳篷門外傳來一陣細雨落地般的“沙沙”聲,像是有什麼東西過來了。他忙搗醒大春探頭一尋,只見不遠處彎曲的沙草小道上,慢慢出現了一塊湯砣大的褐色石頭。奇怪的是,那砣石頭正在不停地往山上蠕動著!
不對,兩人一個激凌再定眼細看,才發現那竟是一隻體態笨拙的老烏龜。烏龜肉可是香噴噴的益壽佳餚哇,大春正要上前抓住它,二茂卻按住他:“等等,看它往哪裡去,烏龜總是成對的,附近肯定還有另一隻。”於是,他倆就躡手躡腳跟了過去。
山腰的上面是一座舊廟,那隻老烏龜終於在一垛光滑的牆腳根下停住了。二茂正疑惑另一隻怎麼還沒出現,大春忽然輕噓一聲:“你看,那是什麼?”
只見清澈的皓月下,從那牆腳的石縫裡探出了一隻烏龜的腦袋。然而,那兒僅僅是一個縫隙,烏龜的整個身子全被壓在石頭底下動彈不得。這也許是從前哪個修廟工匠的惡作劇,故意將它嵌在裡面的,現在它居然還活著。
怪事,這廟牆少說也有五十年了,烏龜的生命無論再怎麼頑強,也抵不住如此漫長歲月的寒署侵蝕和飢渴折磨呀!它是靠什麼活下來的呢?二茂和大春正感到蹊蹺,就見外面的那隻老烏龜踮出四爪昂起腦袋,站起身子往石縫跟前靠了靠,然後熟練地將自己嘴裡含著的食物,一點一點吐進石縫中那隻老烏龜張開的嘴裡……
這“相濡以沫”的奇特情景,把二茂和大春都看呆了。猛地,大春抱起牆腳外那隻老烏龜朝二茂懷裡一塞,轉身飛快地拿來工具,小心翼翼撬開周圍的石塊,掏出了石縫裡壓著的那隻老烏龜,然後,倆人把它們一起放回了山下的水灘。
一對苦難的老烏龜終於團聚了,大春卻忽然捶著自己的腦袋哽咽起來:“我,我想回家去……”二茂不解地問:“你咋了?”大春淚流滿面:“我老婆生病在床上兩年了,沒好好地待她,我虧心啊……”
二茂忽然明白了什麼:唉,動物沒人聰明,它卻常常在教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