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表此文並沒有其他的用意,只是想把我上班年以來的一些事情告訴給大家,如果能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那就是最好的了。 我是年畢業的本科生。我出生在長江邊上的一座公認的國家級特大城市,在那裡一直上學上到歲高中畢業。然而,也許是上天安排吧,我高考的分數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後調配到了河南鄭州的一所大學。雖說也是本科,但卻是一所超一般的學校,專業也是現在快濫掉的會計學。最要命的是,那是一所工科為主院校,會計學在那裡是很不受重視的專業,專業烘托的氛圍很差,學起來常常有一種孤獨感,因為周圍的講座啊、相關輔導課程啊什麼的,幾乎沒有和這個專業相關的。大學所在的城市鄭州,可能有些人知道,是一個大雜燴一樣的城市,繁榮有餘,底蘊不足,就像她盛產的燴麵一樣,龐雜卻又具體說不出什麼味道,總之覺得和我家比差了很多。我在鄭州上大學時,就不時的想,我怎麼就到了這樣一個城市,這樣一所大學,又讀了這樣一個專業???除了說這是命運之外,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合適的解釋。 好在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人眼中聽話的孩子,懂得什麼時候都應該好好的讀書。所以儘管對這個城市、這個學校、這個專業心裡頭總憋著一口氣,但還是踏踏實實的在校園中學習著。現在回憶起來,我的大學時光真是讓父母省了不少心,天天就是老老實實上課看書泡圖書館,課外的活動很少參加,因為骨子老是覺得這些事情費精力,一個月元的生活費,也過的滋滋潤潤的。畢業後看到聽到好些當下大學生們的“精彩”生活,不僅大為驚歎,竟有一種覺得自己落後於時代的感覺了。 呵呵,羅嗦了這麼久,該轉到正題了,那就是我短短的上班生涯的一些點滴和體驗。 到了年畢業時,我已經決定不回家鄉了,因為骨子裡對她太熟悉了,已激不起我的熱情了;還有就是家庭的原因,全家都在家鄉,我又是我這一輩中最小的,從小就是被長輩級人物層層保護寵愛,大學畢業後再回去,他們就又會不由自主的對我關照有加,那何時才能自己獨立? 在學校組織的一場招聘會上,我遇到了一家全國很有知名度的食品公司(為了避嫌,公司名字就不說了吧),這家公司也是那次招聘會上的搶手貨,我隨著人群也去排隊等遞簡歷。也許是我運氣好,輪到我時,那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的一把手處理了什麼事情又回到了招聘點,坐下的時候順手也接了我的簡歷細細的看了起來。接著他又問了些問題,我一一回答後,他可能比較滿意,最後說,希望我半月後,到他們公司去看一下,有了直觀認識後希望能考慮一下籤約的事情。我當時也有點意外,我沒想到這麼順利,那家公司可是整場招聘會的當紅炸子雞啊,我的專業又不是這所學校的熱門專業。當我離開招聘點時,看到身後長長的隊伍,不禁舒了一口氣:我比他們還好,我至少還沒有那麼困難。 半個月後,我去了那家公司看了一趟,看了後,我反而猶豫了。那家公司位於山東省的一座海濱小城,很乾淨整齊,但也很明顯的,經濟還不夠發達。由於那家公司是食品單位,對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為了方便運輸,公司建在一個碼頭旁邊,當裝滿原料的貨船靠港時,立即就可以透過氣墊機傳送到原料倉中,這樣就省了不少的運費。那個碼頭離市區很遠,足有三十公里,坐車到市區要在一些破車上顛簸四五十分鐘才能到。公司所在地真可說是荒涼啊,我去的時候正值隆冬,寒風凜冽、滿目枯黃,入夜後靜得可怕,只能偶爾聽到海水潮起潮落的聲音,我懷疑那裡荒涼得可以有野狼出沒。那個公司的職工結婚了的,都不願意住在那裡,全在市區買了房子,上下班班車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