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年出生,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年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現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職。
年月日新東方作為中國首家教育概念股在紐約證交所以美元公募價上市,到年月日收盤價為、美元上漲了。倍。而持股、%的俞敏洪已有多億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
他的成功秘訣要從撿磚頭說起。
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匠,鄉親們經常找他幫忙蓋房子,每次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邊有磚頭他就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看著父親每天不辭辛勞地重複著這種勞作,俞敏洪很是不解,漸漸地院子裡的磚頭堆得像小山。直到有一天,一間小房子在院子裡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在院子裡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後,俞敏洪才看清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看清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一塊磚頭沒有什麼用處,一堆磚頭也沒有什麼用處,如果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就是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是如果你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造房子的磚頭,那夢想永遠無法實現。
從那以後,父親撿磚頭的形象就定格在了俞敏洪的腦海裡,成了他人生成長途中的路標。不論做什麼事情,他都問自己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就像父親撿磚頭一樣,知道磚頭將來可以蓋房子;另一個是我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像父親撿磚頭一樣,知道撿多少磚頭才能蓋起房子。
正是憑著父親教給他的撿磚頭的人生信念,俞敏洪已經為自己建造了三座漂亮的房子。
第一次撿磚頭:連考三年進北大。年俞敏洪高中畢業,第一次高考,英語只考了分,只好回家幹農活;第二年英語提高了分,還離及格差分,村裡人嘲笑他,叫他“大學生”,面對兩次的失敗,俞敏洪本來不打算考了,一般的農村家庭也沒有這個經濟實力支撐孩子考下去,可是父親不僅支援他考下去,還想方設法為他聯絡了城裡的補習班,望著父親期待的目光,俞敏洪心中的目標也更加清晰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學!第一年第二年我沒考上,是因為我撿的磚頭不夠,第三年我一定要拼命地撿磚頭。”他把連續三年的英語試題歸納成道練習題,把答案一一列出來,然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個句子背了個滾瓜爛熟,他的英語成績由此從班裡倒數第一升到了正數第一,這一年由於他的英語成績奇高,竟然考上了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第二次撿磚頭:狂聽狂背留母校。進了北大後由於俞敏洪的農村口音,英文不敢張嘴,聽力更是不行。一位老師不耐煩地說他:“你除了俞敏洪個字能聽懂外,其它的東西恐怕什麼也聽不懂吧?”。為了改變現狀他又重新開始了“撿磚頭”。他戴著耳機一頭扎進語音試驗室裡,但是兩個月後,不會說、聽不懂的現狀依然沒有多少改變。這時他想到了高考時的老辦法。他買了一套《新概念英語》抱著錄音機,鑽到偏僻的小樹林裡,他杜絕了一切人情來往,一天十幾個小時地狂聽狂背。瘋狂兩個半月以後,他終於“撿夠了磚頭”,成了一個不僅能聽,而且能講英文的人。大學畢業時俞敏洪以優異的成績留在了北大,成了一名令人羨慕的大學英語老師。
第三次撿磚頭:辭職創業成富翁。俞敏洪留校後,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不久,他結了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他重新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多賺點錢養家餬口。他又一次開始積累“磚頭”:他每天上一次課賺塊錢,後來一天上兩次課賺塊錢。再後來他看到別人辦培訓班,一天能賺塊,於是他就開辦了自己的培訓班。然而他剛剛彎腰撿到第一塊磚頭時,卻由於違反了學校有關規定,他不得不離開北大。在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無天日的時光裡,俞敏洪找到了新的機會。他曾幾次留學失敗,但是他對出國考試和出國流程瞭如指掌,於是他抓住了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次機會: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