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秋天,陶行知先生在重慶鳳凰山古聖寺創辦了一所育才學校,收容抗戰烽火中的難童。
為了不受國民黨的控制,陶行知不要政府的經費,組織全校師生四處募捐。
他宣佈一條紀律,募捐所得涓滴歸公,任何人都不得藉故暫借或挪用。
一言既出,躬行不怠。
他的上衣縫有兩隻大口袋,一隻裝公款,一隻裝私款。
一次,他到很遠的地方去募捐,收穫頗豐。
等到天色已暮,要購買車票回校時,一摸私款口袋,卻已囊空如洗。
此時他早已飢腸轆轆,體力不支,而車站離古聖寺尚有十幾裡之遙。
雖然他上衣那隻裝著公款的口袋鼓鼓囊囊,但他一分不肯動用,硬是拖著疲乏的身體,走著崎嶇的山路,一直到皓月中天之時才回到古寺。
守門的老和尚在依稀的月光中看到先生歸來,連聲呼喚: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菩薩保佑,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