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石鎮的顧老頭是開雜貨店的。一次,他在外面看到一批草蓆,出廠價每張才元,覺得這草蓆弄回來每張賣元沒問題,便一下進了張。沒想到,這年夏天流行竹涼蓆,草蓆只銷出去多張。眼看這筆生意要虧本了,他選擇時機,準備削價處理。
第二年剛入夏,顧老頭就在店門口貼出告示,上面寫著幾個大字:草蓆削價處理,每張元。可告示貼出很久也無人問津。
這天,顧老頭坐在店裡正為這批草蓆發愁,鎮上的胡強跑來了:“顧老闆,你這草蓆每張賣元,豈不虧本。”
顧老頭嘆了口氣:“虧本有什麼辦法,現在元一張都沒人要。”
胡強問:“你還有多少貨?”
“多張。”
胡強說:“我統統要了。”
顧老頭愣了:“你統統要?”
“這還有假。”胡強說著,當即從身上掏出一疊錢,嚓嚓地數了數,往櫃檯上一放,然後出門叫來兩輛板車,裝上草蓆朝汽車站而去。
顧老頭這才鬆了口氣,但又很納悶:這個胡強要將這批草蓆銷往哪裡?
兩個多月後的一天上午,顧老頭忽然看見胡強正從車站方向走來,身後還有兩個拖板車的人,那板車上裝的就是他賣給胡強的那批草蓆。顯然,這些草蓆胡強沒銷出去。老實的顧老頭有些尷尬,正想回避,胡強已打招呼了:“顧老闆,這草蓆我又運回來了。”
顧老頭不好意思地說:“是沒銷路吧。”
胡強笑著說:“我銷它幹嗎?我明年還要用它賺錢呢?”
顧老頭問:“你用它賺錢?”
胡強說:“是啊,這些草蓆兩個月來為我賺了不少錢。”
原來,這幾年,胡強在省城做生意。省城是有名的“火爐”,入夏後,省城一些人,尤其是住在中心廣場附近的一些居民,都喜歡到廣場的草地上乘涼過夜,一些外地來這裡做生意的人也不願住旅店,紛紛效仿。胡強靈機一動,他想,廣場附近的居民來這裡過夜,一般都自帶草蓆或涼蓆,離廣場遠一些的人,尤其是一些外地做生意的人在此過夜,往往沒有草蓆。如果自己白天在省城做其他生意,晚上到此出租草蓆,豈不賺一筆?這一想,他便從顧老頭那裡弄來這批廉價草蓆,運到省城,入夜幹起了這樁生意:每夜出租一張草蓆元,一夜可賺二三百元。兩個多月下來,除去各項開支,光這筆生意就賺了元。
顧老頭聽後,呆在那裡好久一動也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