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良在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就被一家公司聘用。他聰明好學,很得老闆賞識,三年後升到副總位置。
在這個位置上,柯良如魚得水,幫老闆謀劃了許多商業奇招,公司發展壯大得令人咂舌。同行的老闆們都說,誰得柯良誰得天下!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肯定不是好士兵,柯良也這樣想。在當了五年副總後,他要自己當老闆。
聽說柯良開公司,許多富人紛紛入股投資,柯良的公司剛開張就有千萬元資產。他雄心勃勃地要大幹一場。
柯良沒想到的大麻煩來臨了,做了幾筆生意,都是隻賠不賺,半年後公司破產了。
柯良相信自己的能力,他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他多方遊說,有一些相信他的本領又勇於冒險的富翁入股了他的公司。
結果,一年後柯良的公司又以破產告終。他不服輸,還要幹。可沒有人給他投資,他只好開一家小商店。但就是這個小商店,他也經營失敗了。他非常痛苦。他開始自暴自棄,因為他認為自己是江郎才盡了。
柯良的同學何爭,非常驚訝柯良的處境,這位心理學碩士開始分析柯良的天性人格。柯良終於開竅了,古代像張良那樣聰明的人為何不自己當帝王,卻輔佐劉邦打天下?這些聰明人不是胸無大志,而是明白自己的性格缺陷。他們給別人謀劃時聰明絕頂,因為不是決策人,沒有壓力。他們像自己一樣,是沒有能力在巨大壓力下決策自己的。
柯良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南下深圳,從零做起,幾年後又成為一家大集團公司的副總。他的經營招數讓同行們膽寒。他的老闆因為他的奇思妙想賺了大錢,他現在也成為千萬富翁了。
當同行誇柯良時,他都笑著說:“我就是個配角。”
柯良終於認清了自己的位置,他要一輩子做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