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古錢

[ 歷史故事 ]
20世紀90年代初,古錢幣收藏家趙淑軍聽說河北農村有一戶人家有古錢,便馬不停蹄地趕去。搞收藏經常要靠撿漏才能得到珍品,因此不能放過每一次機會。

  到了那裡,賣家聽說了趙淑軍的來意,便搬出一個罈子,一堆錢幣“譁”地被倒在了桌上。“你看吧,要幾枚?”賣家問。趙淑軍一看,都是秦朝的半兩錢,很普通。但跑這麼老遠,不能空手回啊,就問:“多少錢一枚?”賣家不知道行情,怕開低了,始終不開口。

  兩人就這麼僵著,趙淑軍隨手又扒拉一下這堆錢幣。不經意間,他發現了一枚珍品。只看了一眼,他就不敢再看了。因為經驗告訴他,如果你盯著看,那對方就知道,這枚錢肯定非同尋常,價格就很難談了。

  趙淑軍立刻轉開目光說:“在北京,這個我們頂多賣15元,在您這兒頂多也就值10元。”賣家一聽不幹了。

  “那您想賣多少錢啊?”趙淑軍繼續追問。

  賣家開始瞎喊價:“100元一枚!”趙淑軍搖搖頭走了。

  第二天趙淑軍又去,他不提價錢,先跟賣家談感情,說“以後您上北京,我帶您玩兒去,逛長城、頤和園”,把賣家說得很開心。接著,趙淑軍話鋒一轉:“我快要回去了,您怎麼也得給我帶回點兒念想,不能讓我白跑一趟啊?”

  賣家說:“你要這麼說那就再看看吧。”賣家又把錢幣倒在桌子上,並要求只能挑5枚。趙淑軍一邊翻,一邊跟他談價,愣是砍到了30元一枚。此時的趙淑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砍價只為了分散賣家的注意力,他其實在找昨天看到的那枚珍品。趙淑軍就這麼隨手翻騰,不僅找到了,而且又發現了一枚值錢的錢幣。他不動聲色地就把那兩枚錢兒移到了自己的視線範圍內。趙淑軍認認真真地挑出5枚說:“就這5枚了。”

  “拿來我看看。”賣家突然說。說完,賣家把那5枚錢兒裝兜裡不賣了。

  這位賣家還真是聰明,此刻他想:“你是行家,你認真挑的肯定值錢。我現在不賣給你了,你肯定還得磨我,這麼一來,價錢就得由我說了。”但賣家心裡也不敢打包票,於是,他又讓趙淑軍挑,如果趙淑軍不挑了,那就說明這5枚錢兒的確值錢;要是趙淑軍還能挑出來,那就說明這5枚錢兒真就沒什麼特別的。

  趙淑軍又拿了5枚說:“就這5枚,您看行不行?”

  賣家一看這次趙淑軍真是隨便挑了5枚,心想:“看來之前他挑的那5個錢兒,的確沒什麼特別。乾脆賣你得了。”

  這時,趙淑軍著實在心裡捏了把汗,實際上他就是試探一下,第一回和第二回挑的都是普通的錢幣。他怕把那兩枚好的挑出來,賣家說不賣,他可就白忙了。

  接下來,趙淑軍說:“得了,30元一枚,5枚150元。我給你150元。”趙淑軍掏出錢來,“啪”地拍在桌子上,但這錢先不給賣家,放在那兒吸引著賣家——150塊錢在那時的農村,可不是個小數目。

  這時,賣家果然將目光移到了錢上,警惕心也就鬆了許多。而現在,那兩枚珍品還在桌上放著。

  趙淑軍心裡緊張得要命,萬一這次要是不成,可就沒機會了。於是,趙淑軍抓起那150元錢,一把塞到賣家懷裡:“150元,我不講價啊,再饒我倆吧,行不行?”

  “行,饒倆吧。”賣家說完,趙淑軍立即把那兩枚珍品錢幣拿了起來,裝在兜裡。至此,他心裡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管牛不管人
下一篇: 盜不開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