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後宮掀起腥風血雨十大風流豔后

[ 歷史故事 ]

北宋詞人陳師道在《踏莎行》中說:“重門深院簾帷靜。又還日日喚愁生,到誰準擬風流病。”清代學者李漁在《巧團圓·全節》中也說:“體態風流,一見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顏陋。”所謂體態風流者,放蕩不羈也!縱觀中國數千年的宮廷史,放蕩不羈的風流豔后可謂是大有人在。這裡說的乃是風流中的風流,豔后中的豔后。

一、夏姬:最具殺傷力的風流豔后

俗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如狼似虎,可見這個年歲的女人最具殺傷力!縱觀歷史上具有如此殺傷力的豔后非春秋時期的大美人夏姬莫屬。夏姬,春秋時期鄭穆公之女。初嫁子蠻。子蠻早死,繼為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與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私通。徵舒射殺靈公,孔寧等奔楚,請楚師伐陳。她被楚莊王所俘,送給連尹襄老為妻。襄老戰死,她從申公巫臣謀,託詞歸鄭,後申公巫臣娶以奔晉。這就是史料上記載的關於夏姬的一生。

據《列女傳》上說夏姬的一生,其狀美好無匹,內挾伎術,蓋老而復壯者。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三為王后,就是說她與陳靈公等三個君有不正當關係;七為夫人,就是說她先後嫁了七次。其實,還應該再加一條叫做九為寡婦。有九個丈夫死於她的採補之術。一女而克九夫,其殺傷力可見一斑。

說起來鄭穆公這個女兒生得蛾眉鳳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淫成性。少女時就是一個大美人,以至成為許多男人想要染指的物件。夏姬嫁給夏御叔不到九個月,便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雖然夏御叔有些懷疑,但是惑於夏姬的美貌,也無暇深究。這個孩子取名徵舒。夏徵舒十二歲時其父病亡,夏姬便隱居株林。夏御叔壯年而逝,有人就說他是死於夏姬的“採補之術”。

此時的夏姬已年過三十,正向四十邁進,雖徐娘半老,但仍是雲鬟霧鬢、剪水秋眸、肌膚勝雪。沒有多久,經常進出株林的孔寧與儀行父,先後都成了夏姬的床幕之賓。孔寧和儀行父都曾窺見夏姬的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孔寧從夏姬那裡出來,裡面穿著從夏姬那裡偷來的錦襠,向儀行父誇耀。儀行父心中羨慕,也私交夏姬。夏姬見儀行父身材高大,鼻準豐隆,也有相與的心思。儀行父廣求助戰奇藥以媚夏姬,夏姬對他越發傾心。

一日夏姬與儀行父雲雨之後,便解下身上的碧羅襦贈給他。儀行父自此往來更密,孔寧不覺受到冷落。孔寧知道夏姬與儀行父過往甚密,心懷妒忌,於是心生一計,於是獨自去見陳靈公,言談之間,向陳靈公盛讚夏姬的美豔,並告訴陳靈公夏姬嫻熟房中術,天下無雙。陳國的國君陳靈公是個沒有威儀的君主,他為人輕佻傲慢,耽於酒色,逐於遊戲,對國家的政務不聞不問。陳靈公擔心夏姬年齡已及四旬,恐怕是三月的桃花,早已改色了!孔寧告訴他說,夏姬熟曉房中之術,容顏不老,常如十七八歲女子模樣。且交接之妙,大非尋常,主公一試,自當魂銷。陳靈公一聽,不由慾火中燒,面孔發赤,恨不得立刻見到夏姬。

第二天陳靈公便在孔寧在陪伴下微服出遊株林,來到了夏家。事前已經得到訊息的夏姬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到陳靈公的車駕一到,便高接遠迎,一張小嘴,其聲如黃鶯,委婉可人。陳靈公一看她的容貌,頓覺六宮粉黛全無顏色,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等到夏姬卸下禮服,穿一身淡裝,恰似月下梨花,雪中梅蕊,另有一番風姿。酒宴之中,夏姬流波送盼,陳靈公不禁方寸大亂。酒不醉人人自醉,陳靈公喝得大醉。

是夜,陳靈公擁夏姬入帷,解衣共寢。但覺肌膚柔膩,芬芳滿懷,歡會之時,宛如處女。對於這個一國之君,夏姬使出了渾身解數,有少女的羞澀,表現出弱不勝情的模樣;有少婦的溫柔,展示出柔情萬種的態勢;更有妖姬的媚蕩,流露出分外的新鮮與刺激。整夜風月無邊,不知不覺早已天亮。

沒過幾天,陳靈公召孔寧和儀行父同往株林,會見夏姬,舉辦一場驚天動地的連床大會!四人抱成一團,弄出個一婦三夫同歡同樂的格局。轉眼間,夏姬的兒子夏徵舒長到十八歲,生得長軀偉幹,多力善射。陳靈公為取悅夏姬,就讓夏徵舒襲父親的司馬官職,執掌兵權。夏徵舒因感激嗣爵之恩,在家中設宴款待陳靈公。夏徵舒對陳靈公與孔、儀二人互相調侃嘲謔而心生厭惡,一時氣憤,扳弓連射兩箭,將陳靈公射死在馬廄裡。而此時孔、儀二人早從狗洞裡鑽出去,不敢回家,光著身子逃到楚國去了。

夏徵舒帶著家丁將陳靈公射殺後,謊稱陳靈公酒後急病歸天,又和大臣們立太子午為新君,就是陳成公。夏徵舒弒君,陳國人倒沒計較,但孔寧與儀行父逃到楚國後,煽動楚莊王討伐陳國。結果誅殺了夏徵舒,捉住夏姬。然而,當楚莊王一見夏姬時,不覺為之怦然心動,但楚王聽說在她身旁的男人都會被詛咒身亡,便將這個女人賜給了連尹襄。

沒想到,連尹襄也沒享幾天豔福就戰死沙場,夏姬假託迎喪之名而回到孃家鄭國,然而楚國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豔,借出使齊國的機會,繞道鄭國,在驛站館舍中與夏姬幽會,結下秦晉之好。歡樂過後,不能自持。於是屈巫第二天就上了一道向楚王辭官的表章,然後帶夏姬投奔晉國去了。當時楚莊王派公子嬰齊率兵抄沒了屈巫的家族。這個年過四旬的女人,居然讓一國外交大臣放棄整個家族與之私奔,可見其殺傷力之大,古今少有。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