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寢室住的姑娘們就是很好的“典範”。那群姑娘讀的是計算機專業,當初進這個專業大都是被調劑來的,所以沒有人談得上喜歡這個專業。因為不喜歡,她們屋也是最不緊張學習的,保證成績不掛科就行,平時更多的可以看見她們在追著連續劇看,又或者是《康熙來了》,熬夜煲劇是家常便飯。大三下學期開始沒多久,在經過了兩個星期的舊日往常時光之後,可能其他寢室勤奮的孩子嚇到了她們,那些堅定信念走在考研自習路上的起早貪黑,使得她們也開始惶恐了。好像從來都不曾認真考慮過畢業這件事的她們,也開始煞有介事地憂愁起來。只是,在此之前,她們可都說過“不想讀書了”這樣的話呀,怎麼忽然都要考研了?
先說小A吧,她已經連續三個學期在開學時分,信誓旦旦說要過六級,但每一次都是以裸考失敗告終。後來她決定放棄了,覺得自己已經讀不下書了,於是在大三上學期,她找了一份媒體的實習,那時候她說不想再浪費青春在無用的背誦課本里,畢業就找工作。只是,當不斷遇見有同學奔波在自習路上,在路上揹著GRE單詞,或者在準備跨專業考研,她也慌了陣腳,在寢室看著連續劇也不安心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考個研?可能同學中考研的氣場太強,她也被吸走了。去掃了眼本校考研的招生簡章,她看到了廣播電視藝術學這個專業,心中尤生好感,於是簡單詢問了下那個專業的師哥。師哥屬於“大牛級”人物,所以在他看來,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是特別好考的,在師哥口若懸河地介紹經驗之後,小A姑娘覺得考研這事很靠譜,不就是背嘛,雖然是跨專業考試,但照師哥的說法,下苦功夫背就沒有問題了!於是辭了實習的工作,她的邏輯是這樣的:大家都考研那我也考好了,考不上再找工作唄。
可事實上,小A姑娘並沒有去了解師哥口中“容易考”的定義。廣播電視藝術學是藝術碩士,相比其他專業的學術碩士分數線是要低一點,雖然英語考的是B類而非更難的A類,但對於她這樣長期荒廢英語的人來說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況且,雖然已經買了一堆又一堆的考研書籍,但是自習上起來依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下定決心的狠勁。而像師哥那樣能夠順利考上的,都是經過了周密計劃與嚴酷摧殘自我換來的。小A現在每天除了上本科專業外,晚上還是回寢室看劇看綜藝,依舊像備考六級一樣,有口號,沒實幹。
跟小A同屋的小B倒是想著不考研了,她決定考雅思,不過她並不是為了出國。她對雅思知之不多,甚至連考試要在哪兒報名都不曉得。她只是想著,除了四六級之外自己要再考個英語證書,可能覺得這東西對找工作有加分吧。她的英語水平符合中國應試教育的成果,啞巴英語。且不說她是不是有考慮雅思成績對於什麼樣的單位才有加分的可能,就說在花了1550元之後,她能否考到一個能得到認可的6.5的分數都是個問題。她不是英語不好,只是英語不能用而已。
她們屋還有另外一個姑娘,“你考研麼?”“不知道啊。”“你就業嗎?”“不知道啊。”“那你想幹什麼呢?”“不知道啊。”她很希望有人告訴她,下一步她應該做什麼。或者給她一個模板、一份清單。她每個晚上都在跟師姐聊天,看看有哪一條路可以為自己所用。有個師姐考研失敗之後勸導她:“別考研了,咱考不過外校的。”每個師姐說的路都不一樣,她也很茫然。如果能夠原封不動copy一位師姐的畢業之路,那該有多好哇!“因為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夠幹什麼呀!”
還有多少大三的孩子像隔壁寢室的姑娘們這樣茫然無措。適合考研的學霸們就去考研搞學術吧,適合找工作的就別浪費青春苦背不喜歡的書,都說大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隨大流的事還是三思而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