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33歲,天生是個享樂主義者,工作12年了,在理財方面又是奇懶無比,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月光族”。俗話說得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人無算計一世窮。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兩年前,我連根蔭庇的羽毛都沒有,天天被房東催著要房租。剛談了個女朋友,又開始討論談婚論嫁的事情,經濟上的窘迫滅了我男子漢的自尊。真是有壓力才有動力,前年年底,我這個懶人準備好好地理一把財,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倒是得到一點懶人“輕鬆理財”的真經。
其實按說我是沒資格和別人說理財經驗的,因為這一年來自己的資產增值得實在有限,剛剛告別門外漢,還只是菜鳥水平。不像網路論壇裡很多人,趕上了房產飛漲的快車,資產也是輕易幾倍、幾十倍的增值。才兩三個月就把本金翻了一番,對我來說,他們才是成功者,他們的經驗的確值得學習。而我在這裡把自己摸索的投資理財心路說出來,只是想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一方面是覺得也許我代表了大多數都市的平民百姓,勤勤懇懇的工作,辛辛苦苦的攢錢,但是財富積累卻難如人意;另一方面卻又苦苦尋找抵抗通漲風險和養老的方法,希望自己和家人的下半生能幸福和安康。
我自從開始工作,薪水增加得緩慢,到現在每個月工資才六千塊錢,投資要有本錢,本錢從何而來?只好先養成自己強制儲蓄的習慣。每個月我除了控制自己的生活消費在兩千塊以內,剩下的四千就存入銀行,也就是俗稱的零存整取。這樣每個月存四千塊,十個月就能看見四萬塊的大錢,真的很開心。不過現在一些年輕人儲蓄只是為了買一隻LV皮包或者最新款的手機,在我的切身體驗看來,如果不能剋制個人超過實際的物質慾望,要想做到財務獨立自由只能遙遙無期了。
當我手上有了一定的積累,積攢了起家的“第一桶金”四萬塊的時候,我開始不滿足銀行存款低得可憐的利息。畢竟存款利息有限,扣去利息稅後收益更是大打折扣,活期利息甚至有時候約等於零。儲蓄真的不甘心,盲目投資風險又大,於是我希望找到收益率比銀行高,風險又很低的理財模式,於是開始進入初級階段的理財摸索。
2007年年初第一次聽說貨幣基金是個好東西,簡而言之,享受定期存款的利率和活期存款的便利,無利息所得稅,而且不收申購費,贖回費也比同類股票型基金要低,非常適合我這種有暫時閒置資金的人士需求。而招行的網上銀行很好用,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於是當時就把存款全部變成了招行證券的貨幣基金。買的時候還有2個點的利率吧,至少比銀行利率高,後來我瞭解到,其實貨幣基金各家公司的收益率都差不多,1.7—2.3的樣子,關鍵是要變現方便,T+1或T+2,而且操作時間和股市開市時間一致,比活期存款稍微麻煩點。
之所以選擇穩妥的貨幣基金,是因為它有三大優點,一是抗風險性,這些投資方式風險很小,有些為零(同股票型基金相比,股市大跌會拖累基金縮水,令人心存恐懼),當然收益也不高,適合剛剛起步的人士採用;二是由於擔心急著結婚有用錢的需要,隨時可能要把基金贖回和變現,有流動資金週轉的需求,而貨幣市場基金就能很好解決用錢需求和投資性的矛盾;三是貨幣基金還解決了未來投資品種的機會問題,有些投資者領到年終獎後,一次性全部買了某種產品。但我提醒投資者,即便目前暫時沒有用錢的需要,也最好不要在年初就把這筆錢全部用於某種固定投資,因為未來可能會有收益更好的產品不斷推出,所以建議投資者把部分年終獎暫時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待有合適時機再做其它投資。以上是貨幣基金投資理財方式的“三大關鍵魅力”所在。
另外,我還掌握了一些信用卡使用的“秘籍”。即每個月領到工資後不急著把準備消費的兩千塊存進信用卡,而是留下少量零花錢,把所有工資一起買了貨幣基金。等到了信用卡免息期結束的(一般有50天以上)前一兩天,把貨幣市場基金贖回一部分用來還款。一些貨幣市場基金可以設定在固定日期自動贖回轉入信用卡還款帳戶。雖然目前貨幣市場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只在2%左右,但比起銀行存款還是高一點。用投資基金的收益還信用卡的錢,不僅保證了按時還款,而且養成了投資理財的好習慣。別小看了這一點蠅頭小利,俗話說得好: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積小財,又何以至大財?
膽子練大了一點以後,我從貨幣基金裡贖出十萬購買了一定比例的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現在流行的QDII基金,沒想到半年下來增值幅度居然超過了60%。那個歡欣雀躍啊,那個激動無比啊,更加堅定了我堅持科學理財的信心。
當然,經過五年精耕細作,我小有成績,從當初帳戶的一窮二白,到現在持有的基金市值已經有45萬了。嚐到買基金的甜頭,我的膽子也略微大了起來。我覺得,現在國家經濟不斷發展,宏觀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雖然投資理財難免跌宕起伏,但我相信所有基金品種一定還會再次熱賣,還會有較大的升值和抗通脹的空間。這是一種個人揣測,也是對經濟形勢的一種信心。
怎麼樣?以上就是我個人起步的菜鳥理財學飛記。如果你還在門外猶豫徘徊,請切實行動起來吧,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新“基民”,只有一步一步學好,才能理好財,錢生錢,真正讓錢“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