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不夠怎麼辦?“以房產作抵押,每月最多可貸2萬元養老。”近日,某銀行在京滬等地率先試點“養老按揭”,“以房養老”開始走進中國人的生活。
每月最多可貸2萬元
最近,某銀行在北京、上海啟動“養老按揭”業務,成為業內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據報道,該養老貸款規定借款人應為養老人本人或法定贍養人,養老人本人須年滿55歲,法定贍養人須年滿18歲。借款人應有多套房屋,其中一套用於抵押。
貸款額度將根據抵押房產的價值和養老所需的合理資金來確定,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抵押房產評估價值的60%,且銀行每月實際支付的養老金額不超過2萬元。貸款利率則按照央行公佈的同檔次基準利率或上浮執行。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
為了防止養老資金挪作他用,該行同時規定,資金必須用於老年人養老,包括日常生活費用支出、醫療、其他改善性生活支出等,資金由老年人自主支付。
“養老送終”尚難做到
“這是中國式的‘以房養老’,和國外的倒按揭還是有不小的區別。”一位銀行界人士說。他表示,國外“倒按揭”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養老送終”。借款人可選擇獲得一個信用額度,或者每月領取固定的養老金,或將兩者組合起來。在去世前,借款人無需償還任何本息,直到去世後,銀行才處置所抵押的房產以歸還本息。
同時,由於這是一種“無追索權貸款”,因此,即使由於利率、借款人壽命等超出預期,從而使銀行的借款本息超過房產的實際價值,銀行也只能自擔損失,借款人的繼承人則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目前中信銀行規定,養老按揭的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這離“養老送終”顯然還有不小的距離。業內人士說,這主要是受“住宅產權70年”的限制,70年產權到期之後,續期的費用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
推廣還需邁過幾道坎
“應該說,‘以房養老’是件好事。它可以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子女也可以減輕負擔。同時,老人不需要出售或搬出現在的居所,不影響生活質量。”一位業內人士說。
不過他認為,“以房養老”的推廣還需要邁過好幾道坎。除了70年產權帶來的不確定性,人們在觀念上能否接受也是一大問題。據悉,針對“以房養老”模式,國內一家專業機構曾在上海做過一項網路調查,結果顯示,84%的老年人不能接受。
同時,在國外,人們從倒按揭中獲得的收入是免稅的。在國內則尚缺乏相關立法。這也將影響人們參與的積極性。
此外,在美國,人們申請聯邦政府擔保的倒按揭貸款,必須首先與政府認可的第三方機構的顧問會面。該顧問將幫助借款人比較不同貸款品種的成本收費,選擇合適的貸款支付方式。在國內也尚無類似的服務機構。
【連結】
美國的“以房養老”
在美國,如果你的年齡在62歲及以上,擁有自己的房產,就可以考慮申請倒按揭貸款,以補充養老金。
美國的倒按揭有三種,一是由地方政府機構或非盈利性組織提供的“單一目的倒按揭貸款”,只能用於單一目的,如維修房屋、繳交不動產稅等,借款人有收入限制;二是聯邦政府擔保的“家庭權益轉換貸款”(HECMs),無收入限制,可用於各種目的;三是私人機構提供的倒按揭貸款。後兩者的借款成本較高。
對於HECMs,借款人可選擇在某個約定的時間內每月獲得固定金額,或在居住於該房產期間每月獲得固定金額,或者獲得一個可隨時支用的信用額度,也可將信用額度與每月支付相結合。借款人支付約20美元即可隨時改變支付方式。
申請倒按揭貸款需要一定的“前期費用”,例如2%的聯邦保險費等。倒按揭貸款按未償餘額計算利息,利息將每月計入本金,即按月複利。在貸款生效前,借款人一般有至少三個工作日的時間可無條件反悔,並在20日內取回已支付的所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