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三輪起家的“涼皮大王”

[ 現代故事 ]

 在“2007中國十大經濟女性年度人物”的獲獎者中,一位來自西部地區的女企業家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下崗後靠500元賣涼皮起家,幾年間從腳蹬三輪、擺地攤發展到180多家涼皮連鎖店遍佈全國。她,就是“涼皮大王”賈亞芳。

  ■五百元起家

  1998年2月,賈亞芳主動要求從一家效益不好的國企提前下崗,告別了每月400元的工資,39歲的她決定做點事情。第二天,她就騎著腳踏車在街上轉,開始尋找自己的新起點。

  在一個賣涼皮的地攤前,她與賣涼皮的人套近乎,那人告訴她,一碗涼皮頂多能掙4毛錢。賈亞芳打起了涼皮的小算盤:一碗涼皮4毛錢,一天賣50碗就能賺20元,一個月就賺600元。賣涼皮投入小,一輛三輪車、一張長條桌、一個玻璃罩、幾十個碗碗罐罐就足夠了。沒和丈夫商量,她花500元錢到雜貨市場配齊了全套家當。

  第一天賣涼皮,天還沒亮賈亞芳就起床了,直奔市場買了50斤涼皮、10斤豆芽。當她騎著三輪車趕到工廠大門口時,職工還沒下班,廠門口已有好幾家賣盒飯、涼皮的,賈亞芳只好選擇了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下班了,工人們從廠裡出來,她手忙腳亂地為顧客調涼皮、找錢,一天下來,賣了69元。第一個月,她賺了1100元。

  ■賣涼皮也要“秘密武器”

  有了一開始的成功,賈亞芳決定擴大經營,給顧客提供一個衛生、乾淨的就餐環境。於是她投資幾千元錢租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店,專賣涼皮。但是沒想到,開張沒多久就賠了3000多元,賈亞芳不得不把店關了。

  賈亞芳分析失敗的原因,認為主要是自己的涼皮沒特點,吸引不了回頭客。於是,她用幾個月時間嚐遍了西安市的各種涼皮,瞭解到西安的涼皮主要分為漢中涼皮和秦鎮涼皮兩個品種,兩者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那為什麼不把兩者的優點相結合呢?賈亞芳決定研製自己的“獨家涼皮”。

  為此,她起早貪黑親手洗米、泡米、打漿、蒸制,反覆試驗,每個細節都認真記錄。直到有一天她滿意了,又騎上三輪車,開始擺地攤推銷她的“實驗品”。然而,第一天,賈亞芳一碗涼皮都沒賣出去。第二天,賈亞芳又在原地擺了攤兒。這回,她調好幾碗讓旁邊修鞋、賣小玩意的師傅免費品嚐。一開始大家不好意思,但賣鞋墊的一名婦女嚐了一口後,連聲說好,招呼旁邊的人快來吃。第三天,她剛擺出來,周圍擺地攤的各自買了一碗,過路人也來買。沒用一個小時,涼皮就全賣完了。

  1998年6月5日,賈亞芳的“捷爾泰涼皮店”開業了,過路人一看這個名字很稀奇,就想嚐嚐。秘密配方、口味獨特的涼皮一下子開啟了市場,開業第一天就賣了110碗,到第四天賣了560碗。小小一碗涼皮,一個月下來,賈亞芳賺了1萬多元錢。不久,就出現了顧客排隊等涼皮的現象。

  “捷爾泰涼皮”在西安聲名鵲起,一年內就設立了4家分店。1999年賈亞芳將“捷爾泰涼皮”註冊了商標。2000年,“捷爾泰涼皮”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標準化生產涼皮闖天下

  2000年初,賈亞芳產生了讓“捷爾泰涼皮”走向全國的想法,開始發展連鎖經營。她對加盟店實行統一調料、統一品牌形象、統一餐具、統一著裝等,“要把捷爾泰做成正規軍”。另外,為了符合各地人不同的口味,她調整調料的配方。南方店的口味淡一點,北方店的口味重一點。目前,她的連鎖店已經遍佈全國20多個省,發展到180家,資產已達200多萬元,解決了2000多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