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悔的總是年輕的時光

[ 現代故事 ]

一家權威機構曾向60歲以上的老人就“你今生最後悔的是什麼”的問題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每個人的出身、學識、性格等互不相同,但後悔的時光都是年輕的時候,後悔的內容更有很多相似———

  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這正驗證了那句古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啊,年輕時都不努力,還要何時才發憤呢?青春不會永駐,人生不過百年。雖說一寸光陰不是一寸金,但虛擲時光、蹉跎歲月總是不對。畢竟,腳踏實地、日積月累,方有收穫之時。有的人迷信天分,寄託運氣,殊不知,天才、好運固然有,可垂青於自己的機率有多大?憑什麼又是你?倒是勤能補拙、天道酬勤適合於任何人。就算是販夫走卒,如果懷著不屈的心與生活抗爭,也會有所作為。記住,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沒有一種人生不能改變。

  後悔年輕時選錯了職業。這與年輕人的心態不無關係。或急功近利,或反覆好變,或貪圖安逸,以至於讀了那麼多書,考了那麼多試,依然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吃”什麼,“胃口”有多大。於是,在職場上“走馬燈”似地從一個槽頭跳到另一個槽頭,也許“飼料”是越來越精,可隨之而來的是專業拋棄了,優勢拋棄了,激情拋棄了,人也越來越沒了方向。也有一類人,是“從一而終”,是“不事二主”,可在崗不愛崗,從業不敬業,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混日子,又怎能演繹一番轟轟烈烈?其實,沒有哪一種職業絕對優越,絕對適合。

  後悔年輕時教育子女不當。眾所周知,中國的父母很重視子女教育。可問題是,怎樣的教育才算成功?衡量的標準又是什麼?在傳統教育的桎梏中,父母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從孩子上幼兒園的那天起,就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一路上把天真丟了,把童年丟了,把思想丟了,把夢想丟了,把鋒芒丟了,最後不知剩下什麼。而所有的文憑、證書,無非是為了高薪、香車、別墅種種,如果沒有,就是沒本事、沒出息,就活該要遭人鄙視。陷入這樣的誤區,有多少父母認為自己家教成功?如果老人們是後悔子女在功名利祿權勢尊位上不如人,倒不如反省有沒有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強健的體魄、良好的修養和健全的人格。

  後悔年輕時沒珍惜伴侶。如今這年頭,什麼“比翼鳥”、“連理枝”、“相濡以沫”、“與子偕老”,一天比一天稀缺。所以,閃婚和閃離都司空見慣,反正關係越簡單,就越能便捷解決問題。說到底,是自私成分居多,各人顧各人。到了晚年,才知道老本、老友與老伴不可或缺,而沒有老伴又是不幸中最不幸的事。其實,婚姻是一本存摺,年輕時,夫妻兩人往裡面存理解、信任和忍讓,到了歲數,才能連本帶利提取溫暖、幸福與和諧。如果年輕時不好好相處、倍加呵護,又哪來的夕陽無限美好呢?

  人生後悔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後悔年輕時鍛鍊身體不力,後悔年輕時孝順雙親不夠,後悔一生平淡,後悔年輕時掙錢不夠多……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些後悔,如同一面面鏡子,照著我們的過去與眼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