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之戰,請注意邏輯

[ 現代故事 ]

 2012年春節期間,方舟子和韓寒之戰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寫這篇文章時,此事還沒有結局,我不想評論事情本身,只想結合自己的專業,從邏輯學的角度簡單地談談方寒事件中,方寒二人在論戰中所犯的一些邏輯謬誤。這些也常發生在其他論戰中。

  人身攻擊

  人身攻擊是透過詆譭對方的技能、才智、品格或人格,來否定對方論題。這屬於直接人身攻擊,也叫因人廢言。例如:公共汽車上,大家正排著隊按先後順序有秩序地上車,忽然,一個抹著口紅、衣著入時的女青年要插隊。一個衣著樸素的農民拉了她一下,並說:“請你到後面去排隊!”女青年回頭一看,滿臉怒氣地說:“拉我幹什麼!鄉巴佬,你也有資格來坐汽車?”

  現在,我們再回到方寒之戰,方舟子說韓寒寫的文章有代筆之嫌。而韓寒在反駁方舟子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犯了人身攻擊的邏輯錯誤。他上來就說方舟子禿頭,他的支持者麥田的老婆偷人,精子沒有活力等等。但是問題在於,縱然這些敘述全都為真,方舟子說“韓寒被代筆”仍然有可能是正確的。當然,方舟子一方也有類似的錯誤。比如(這不是方舟子的言論)有人說,一個賽車界的天才不可能也是文學天才。這是利用韓寒人生的其他成就來抹殺其文學成就的可能性,同樣是一種針對人而不是針對結論的攻擊。一個人完全有可能既是賽車天才同時又是文學天才,正如波羅丁既是化學家又是音樂家,聖艾克絮佩裡既是優秀的飛行員也是優秀的文學家,羅素既是數學家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天才來說,在兩個完全不相干的領域內取得成功絕不是不可能的。所以,方寒雙方在論證自己的觀點並反駁別人的過程中,有時對人不對事,進行人身攻擊,並沒有達到各自想要的結果,反而讓自己陷入了被動。

  迴圈論證

  迴圈論證是指在論證中,論題的真實性是從論據的真實性中推出的,是依賴於論據來論證的:例如,魯迅先生的《論辯的靈魂》,是專門揭露某反動派的詭辯方式的。在這篇文章中引了反動派一段話:“賣國賊是說誑的,所以你是賣國賊。我罵賣國賊,所以我是愛國者。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的話是不錯的,我的話既然不錯,你就是賣國賊無疑了!”可以看出,這一段話中用“你是賣國賊”來論證“我的話是不錯的”,反過來又用“我的話是不錯的”來論證“你是賣國賊”,即本來是作為論據的“你是賣國賊”的真實性,又反過來依賴於它的論題的真實性來論證。魯迅所介紹的這種詭辯方式,正是“迴圈論證”。那麼,在方寒二人的論戰中,是怎樣體現迴圈論證的呢?

  “一個天才可以取得多個領域內的成功”並不是說,韓寒就一定能夠取得這些成功,因為這隻能建立在“韓寒是天才”這一判斷的基礎之上,而這恰恰是方舟子試圖否定的東西(如果韓寒的文字的確是他自己寫的,那他無疑是一個天才)。既然如此,“韓寒是天才”就不是一個前提,而是一個需要證明的結論,那些試圖透過“韓寒是天才”來證明他完全可以寫出那些文字的論證,實際上是一個更富於技術含量的迴圈論證。

  轉移論題

  轉移論題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與其自身是同一的。例如,母親問兒子:“你的作業做完了嗎?”兒子回答:“媽媽,你的衣服洗完了嗎?”兒子的回答轉移了論題,因為針對母親的問題兒子必須先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後才能提問,否則就達不到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效果。

  在方寒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到轉移論題的邏輯錯誤。方舟子質疑韓寒的文章一出,網友們很快開始微博上散佈過去10年裡方舟子的各種劣跡,如方舟子的老婆論文抄襲,某大學的哲學系教授聲稱方舟子的文章存在抄襲,等等。這些爭論,有些沒有定論,有些無從判斷,但是問題在於,方舟子的老婆是否抄襲,與韓寒是否被人代筆沒有關係。換言之,就算方舟子老婆抄了七千萬字的文章,如果韓寒被代筆了,那就是被代筆了。大家這麼做,很明顯犯了轉移論題的錯誤,所以,在這一回合的口水戰中,這些人是不能夠成功地為韓寒辯護的。

  出現在方寒之戰中的邏輯錯誤還有很多,由於篇幅限制,在這裡不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研究。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