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酒女郎打拼在美國

[ 現代故事 ]

陳佳憶只有25 歲,一米六的身材,白皙的面板,長得小巧玲瓏。可能你無法想象,這個柔柔弱弱的女子在美國已經奮鬥了5年,從一個酒吧調酒師做起,一步步地開創自己的事業,如今她擁有了上百萬美元的資產,經營著一家玩具公司。

終於當上調酒師

1999年,陳佳憶從合肥商學院畢業了,在一家外貿公司找到了一個文員的工作。但兩個月之後,她就感到厭煩了,因為每天的工作只是接電話,收發傳真,打打字,很忙,但學不著東西。陳佳憶辭掉了這份工作。後來,陳佳憶在父母的幫助下,辦理了赴美探親的簽證。陳佳憶有一個僑居在美國西雅圖的伯伯,但她說:“在美國一切都要靠自己,於是,她進入了當地的一所管理學院,她的探親簽證也換成了留學簽證。陳佳憶和其他的留學生一樣,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打工。佳憶在美國幹過很多工作,每一種都別有一番滋味。她當過家教,教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老外學漢語,每小時10美元,但時常受到人身騷擾;當過圖書管理員,給新出的圖書進行分類、上架,但非常枯燥乏味;還給自己的老師當過助理,等等。但真正令陳佳憶幹得興味盎然,並且對她以後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還是在一家餐廳裡當調酒師。

陳佳憶一開始做的是洗碗工,但絕對不像國內的餐館那樣是純手工操作,而是半機械化的流水線,分工很明確,如果你偷懶,堆到你面前的碗會越來越多。她的職責是在洗碗機洗完後,必須用3秒鐘的時間將碗擦乾,放入櫃櫥中。否則,高溫就會燙傷她的手。

就在她又想換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位經常來這裡做調酒師的時裝模特,他叫邁克,有著一頭火紅的頭髮,眼睛又深又藍。邁克其實很富有,他做調酒師純粹是出於一種個人愛好。

他對佳憶說:“調酒是一項很有藝術性的活兒,把那些赤橙黃綠、酸甜苦辣的酒啊水啊倒來倒去,像變魔法一樣,變成像‘雞尾’般琳琅滿目的液體藝術品。更奇妙的是,這酒品嚐起來就像品味人生一樣,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對了,它有點像你們的中餐,一樣菜十個人做就有十個口味,又豐富又有個性。”陳佳憶興奮地說:“那你教我調酒好不好?”邁克笑了笑說:“我可以教你,但要當調酒師就必須考執照,持證上崗。這樣,你當餐廳裡的服務員吧,給客人送酒時,順便就可以學到不少‘雞尾酒’方面的知識。一有時間,我就教你調酒。”

在邁克的幫助下,陳佳憶成為一名服務員,穿著整潔得體的套裝,優雅地來往於餐桌與吧檯之間。同時,她也開始記憶各種淡酒烈酒、蘇打飲料的名稱與特性,以及它們在櫃檯上的排放順序。吧檯裡密麻林立的酒瓶都是有一定順序的,一個熟練的調酒師,應該想都不想就能唰地拿出他需要的酒瓶。

然後,陳佳憶才開始學各種調酒的配方。邁克並沒有教她太多,只讓她把最常被點到的十幾種雞尾酒背熟,像“馬提尼”、“曼哈頓”、“血瑪麗”等等,操作都很容易,一般都是冰塊加酒,再加配料和裝飾品就可以了。但是要記清楚哪種酒裝什麼杯子,先倒什麼後倒什麼,加多少冰、多少蘇打水……就比較難了。

陳佳憶很快就喜歡上了自己的新工作,調酒技術迅速提高,邁克敢讓她自己動手為顧客調酒了。有時候,她甚至能調出一種新口味的酒來。陳佳憶非常感謝邁克對自己的幫助,但是他們還是有分歧的時候。那天,佳憶患了感冒,但不很嚴重,只是頭有點暈。佳憶吃了片藥,就去餐廳了,她覺得自己能扛得住。到了餐廳,邁克很快就發現佳寧鼻息沉重,動作也沒有以前熟練了,就問她是怎麼回事,佳憶說:“感冒了 ,有點不舒服,不過不要緊的。”

沒想一向溫文爾雅的邁克不但沒有給她安慰,反而發起火來,“你怎麼能這樣呢?‘帶病工作’可不是什麼美德!你會把你的病毒傳染給幾十甚至幾百人。你趕快回去,把病醫好了再出來!”陳佳憶覺得很委屈。走出大門時,邁克追上來說:“我替你向老闆請假,可別讓他知道了,否則他會解僱你的。”

後來,陳佳憶報名參加了一個調酒師培訓班,系統學習了調酒的理論、操作以及與顧客打交道的種種技巧,然後參加了考核,順利地拿到了調酒師資格證。在美國,調酒師需求量很大,收入也較高。當了調酒師以後,很快便小有存款,成了留學生中的一個“小富婆”。

“中國文化”的成功

陳佳憶為了方便學習,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酒吧找到了工作,仍是調酒師。以陳佳憶的調酒水平,完全可以在這家酒吧做得得心應手,但漸漸地,佳憶遇到了一系列令她難堪的事情,使她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工作了。

在美國,酒吧屬於大眾消費的地方,魚龍混雜,三教九流,無所不有。特別是在學校附近,年輕人非常多,一堆一堆人圍著聊天,到處都是大電視在放籃球或橄欖球的比賽,一般都比較吵鬧。如果碰到學校裡有球賽,酒吧裡更是吵翻了天,不同球隊的球迷聚集在一起談論自己的球員,爭論比賽的結果。吵著吵著,雙方很快就劍拔弩張,甚至大打出手。每當這個時候,酒吧裡除了要損失一部分財物外,服務員、保安也受到傷害。看到他們被酒精燒紅的眼睛,聽著他們粗野的叫嚷,陳佳憶感到特別害怕。

除了有打架之外,令陳佳憶頭疼的是有的顧客醉了之後,還在要酒。這時,佳憶只好竭力引開他對酒精的注意,彬彬有理地說:“我建議您喝一杯可樂加冰,怎麼樣?”如果被他拒絕了。怎麼辦呢?顧客就是上帝,她不能和他爭論,也不能拒絕他的要求。

如果說這些陳佳憶都能適應的話,那麼受到的性騷擾實在是令她忍無可忍。美國是個性開放的國家,酒吧調酒師的聲譽也不是很好,在吧檯前常常放一些高腳椅子,年輕男子就坐在那裡同吧檯內的調酒師開一些玩笑,甚至打情罵俏。

有一次,一個留著鬍子的黑人男子對陳佳憶說:“小姐,你真漂亮,做我的女朋友好嗎?”佳憶說:“很遺憾!我已經有男朋友了,他對我很好。”“那沒關係,做我的性夥伴吧,我的身體很強壯的……”

陳佳憶大怒,端起一杯剛調好的酒向他臉上潑去,黑人青年碰了一個釘子,狼狽而去。不料,這件事被酒吧老闆看到了,他不但沒有安慰佳憶,反而指責她不該對客人無禮,並要扣她的工資。第二天,陳佳憶就辭職不幹了,她要找一份有尊嚴有前途的工作。

陳佳憶辭掉調酒師的工作時,已有數萬美元的存款。這些錢用來做什麼呢?陳佳憶陷入了沉思。她瞭解到,中國是一個世界製造業大國,特別是玩具,每年出口美國的金額都在200 億以上。但是,玩具中卻鮮有中國品牌,大多數是為美國的玩具公司加工產品,中國玩具企業賺取的只是加工費。真正有中國特色的玩具並沒有打進美國市場。

2002年底,陳佳憶的公司——“中國傳統玩具網”在網上正式開張營業了。她租了一間屋子,請了一個學計算機的美國男孩做幫手,開始向美國家庭推銷中國玩具。當時美國的網路經濟正是紅火,透過一臺電腦和一根電話線,任何有需求的客戶都可以上網瀏覽和購物。

美國家庭從1989年開始,領養了大約34000個的嬰幼兒,這些孩子的美國父母都比較重視文化的多元性。而且,美國有上千萬的華僑,他們的子女也需要來自祖國的傳統文化。但是,他們去哪裡找到一個畫有龍飛鳳舞圖案的撥浪鼓呢?

陳佳憶首先瞄準的就是這些客戶,她的目光敏銳,發現了這個潛在的市場。一開始,佳憶只是賣一些教中國方塊字和成語的兒童讀物,加上中國民族音樂CD。開張的第一個月,她的銷售額就有1500 美元。初戰告捷,佳憶倍感振奮,她相信自己的這條路走對了。

很快地,陳佳憶開始新增有中國特色的兒童衣物和日常用品。後來只要是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兒童產品,她都會放進目錄看看銷量如何。現在她的公司產品種類已達上千種,從京劇臉譜、泥娃娃、九連環,到圍棋、古琴、刺繡,應有盡有。這些東西不但兒童喜歡,就是成年人也很喜歡,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移民過生日時,選擇陳佳憶的玩具作禮物。

為了宣傳她的公司,她還飛到美國各大城市參加領養家庭的社交聚會。去年,中國傳統玩具網站的銷售額達40萬美元,公司也擴大了,在西雅圖的郊區租了一個廠房。現在她請了3 個僱員,公司樓下的貨庫裡,存放著經常要郵寄出的產品。

公司雖然很小,管理卻很先進,使用專業軟體來管理庫存和接受訂單;而唐人街裡,大多數商店僅有一個計算器。每天的訂單她都要進行統計,分析出近階段哪些產品比較受歡迎,然後,她再從國內進貨。

中國玩具在美國的暢銷,不僅令陳佳憶找到一條生財之道,也令國內的玩具廠商大感意外。

一位浙江的玩具企業老闆這樣對佳憶說:“過去,我們一直是來料加工,拿到美國公司的設計方案之後,按照他們的要求生產。一般都是一些電子玩具、洋娃娃之類的。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很多,競爭激烈,加工費也越來越低。現在,我們生產有自己特色的產品,有自己的品牌,直接出口到美國,日子好過多了。”

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陳佳憶的客戶就已經超過2萬,而且大多數都是回頭客。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兒童也開始喜歡有中國特色的玩具。不再喜歡電動汽車,轉而喜歡中國的小人書、泥娃娃。她的下一個目標是向美國的博物館和公立學校推銷她的商品,因為這兩種機構在族裔慶典時需要大量實物來展示中國文化。

在美國做生意,只有苦幹是不夠的,還要有敏銳的眼光,靈活的頭腦。好在陳佳憶有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熟悉中美兩國的文化。為了能夠獲得持續發展,佳憶建立了客戶檔案,對每一個使用者的使用情況和對產品的要求都作了記錄。這樣,她的客戶就被她牢牢地抓住了。陳佳憶很喜歡孩子,對客戶熱情周到;佳憶的工作經驗和學歷,教會了她如何接聽客戶電話,如何起草商業信函,以及如何研究市場。

建立自己的品牌

談到自己的成功,陳佳憶說:“很多中國留學生到了美國,想的就是拿到一個學位,然後找到一個薪水高的工作。其實,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綜合能力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這包括社會活動能力、組織能力、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理財能力等等。當然,有的人也會去打工,但他們只是掙零用錢而已,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這些勞動可以為未來的人生奠定一些基礎。”

那麼,如果別人也進入這個行業,投入資金,尋找大陸供貨商,然後仿效她開一家中國兒童產品的大貨倉,壓低價格,陳佳憶又該怎樣面對這種惡性競爭呢?

陳佳憶說,除了要豐富產品系列,提供更周到的服務外,我和國內的玩具製造商結成了聯盟,確定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我的公司除了從他們那裡進貨之外,還負責向他們提供市場資訊,根據美國兒童的要求開發新的產品。我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自己的品牌。

陳佳憶向筆者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美國婦女打來的,原來她想要兩副鐵環。佳憶愣了半晌,才想起鐵環是什麼東西,那是農村孩子自己製作的一個簡易玩具,用來在上學的路上滾著玩的。她哪裡會有這個東西,而且國內也沒有人生產它。

佳憶只好說:“很抱歉,我們沒有這個產品。你覺得布老虎怎麼樣,那也是農村孩子玩的,樣子很可 愛。”這位媽媽說:“我是從一箇中國同事那裡瞭解到這個玩具的。我的兒子身體較弱,不太喜歡鍛鍊,我想買一個可以在室外玩的玩具。據說滾鐵環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與協調能力。”

陳佳憶立即聯絡國內的廠商,讓他們抓緊時間製作,然後再託運過來。到貨後,佳憶立即郵寄給客戶,並製作了說明書,告訴她鐵環是如何玩的。兩副鐵環只賣了10美元,而佳憶的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數目。但是,佳憶並不認為這是一件賠本買賣,因為後來這個客戶又從她的公司買了不少東西,而且介紹了不少新的家庭購買中國傳統玩具。

正是這種客戶至上、服務第一的精神,使陳佳憶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小行業裡做出了大文章。如今,佳憶不僅僅是一個商人,還是一個溝通中美文化的使者,透過“中國傳統玩具網”,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發現了中國玩具的藝術性、趣味性和科學性,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