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的力量

[ 現代故事 ]

小石是個培訓師。她年輕那會兒深受傳銷毒害,在買了好多沒什麼效果的化妝品後,也耳濡目染練就了推心置腹的演講能力。我特喜歡聽她說話,因為什麼不著邊的事打她嘴裡說出來都能讓你堅定不移地相信,人家東拉西扯引經據典特別有說服力。

  前幾天,她給我講了“心想事成”的道理。小石說,人就是小宇宙,我們的念頭和想法就是小宇宙向大宇宙發射出的訊號,當你總是意志堅定地想著一件事的時候,這事就能發生。因為大宇宙無法分辨你是想要什麼還是怕來什麼,所以,必須只想好事,小石還舉了個例子,是外國的,說有個人失業了,到處投簡歷也找不到工作,後來打算“心想事成”,就每天西裝革履,按上班點兒出家門,逛游到下班點兒回來,而且晚上還要想想明天的工作計劃,跟真在上班似的。半個月後,奇蹟發生了,有個大公司給他發來了邀請,他得到了想要的薪水和工作。

  我託著下巴說,“這不就是做白日夢嗎?中學時我滿牆貼著溫兆倫、王傑的招貼畫,也沒見過真人。”

  小石說:“這叫吸引力法則,當你把想得到的東西想得越仔細,收到的也會越快,得讓老天知道你要什麼。而且,成功學裡專門有一個術語叫‘目標視覺化’,比如你想住別墅、開名車,就得把別墅和名車的畫貼自己眼前,一睜眼就能看見,告訴自己,這才是我要的生活。”

  我說:“這不是妄想症嗎?我認識一個大爺,成天指著抽屜說裡面有個存摺,上面有好幾個億。兒女一到,他就張羅給孩子們分錢。其實抽屜裡什麼都沒有。”

  小石當即阻止了我的念頭。她說我這麼想就不對,必須想好的,並且讓我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我覺得她說的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於是我邊走路回家邊琢磨。走得有點渴,搓著口袋裡的打折券,想去肯德基買杯雪頂咖啡。但一抬眼,看見星巴克了,我猶豫了—下,對大宇宙說:“這才是我要的生活。”於是推門進去,咱不過七塊五的日子,咱買杯喝的必須30塊錢起。

  舉著咖啡到外邊,一口下去,跟喝了麥乳精似的。為了堅定自己過有點文化的日子的信念,我盯著杯子上的logo告訴自己:“這才是我要的生活!”因為咖啡上邊還擠了好多奶油,膩不說,還糊在杯子頂上,扔了還覺得怪可惜的。於是,我站在大馬路上,拿吸管兒挑著往嘴裡扒拉。本來還想把杯子拿回家勵志用,但後來黏糊糊地弄了我一手,在我見到下一個垃圾箱的時候,毫不猶豫就給扔進去了。

  轉天,小石一大早給我打電話,說她在肯德基。我奔過去向她彙報了我首次“心想事成”的感受。點了杯咖啡,人家服務員說,可以再給我一個漢堡,不要錢,因為是早餐時間。我特別高興。見到小石的時候,她盤子裡也堆著一堆白給的東西。

  小石繼續冥頑不化地向我推廣她的成功學。她說:“咱倆哪天去趟海信廣場,認認那些牌子去,那是咱要過的生活。”我說:“那咱買嗎?要是需要踐行,我就不去了。”小石說:“不買,就是看看,然後想想這些衣服是咱的。”

  我覺得我都要暈倒了——那還去海信廣場幹嗎,直接去銀行得了看著金庫想,這些都是我的,全歸我一個人花。

  對於這樣的成功學,我用了一上午時間進行批判。耗到中午了,我們在那兒把白給的漢堡吃了,6塊錢又吃又喝,蠻好,這才是我要的生活。

  我擦著嘴問小石:“你還要用冥想改變生活嗎?咱不是巫師,哈利·波特都沒這法力。”想得到,我們必須付出努力,這才是最質樸的成功學。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