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萬歲!六旬奶奶那燃燒的大學夢

[ 現代故事 ]

中國人口學會發布訊息稱,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提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5年將突破2億。隨著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老人很容易被時代潮流“拋棄”。近些年來,由於空虛和孤獨抑鬱致死甚至跳樓自殺的老人不斷增加。因此,如何讓老年人過得幸福,是個至關重要的社會問題。

  有一位天津老太太,在年近六旬的時候,還懷揣著一個驚人的夢想——考大學。為此,她竟在初中畢業38年後重返校園,經過三次高考,終於實現了大學夢。但她也因此惹來議論紛紛,為此很多人不理解,就連她的親生兒子都罵她“瘋了”!可是,因為堅持讀書,這些年來,她越活越年輕,成為一名青春煥發、激情飛揚的“奶奶大學生”!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她的故事又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快憋瘋了!

  “另類”老人不考上大學不痛快

  今年64歲的仝正國出生於天津市塘沽區。她從小特別喜歡讀書,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優等生。1965年,她從塘沽一中初中畢業後,因出身問題未能繼續升學,而是做了一名工人。可是,她心中卻一直裝著一個大學夢,每次下班回家,經過母校門口時,她都會停下來望上幾眼,就像少女留戀商店裡買不起的紅裙子……

  帶著這種遺憾,仝正國從一個花季女孩變成了妻子、母親。她的丈夫慈元富是一名海員,常年出海,而她每天上班、帶孩子、做飯洗衣,生活瑣碎而繁重。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她很想去試試,但兒子慈兆存才3歲,她唯有把夢想繼續埋在心底。1997年,好不容易熬到兒子大學畢業,她又得為兒子操心買房、結婚。2000年,她終於退休了,可又要照顧小孫女萌萌。2001年,國家出臺取消高考年齡限制的規定,仝正國再也忍不住了,她激動地向全家人宣佈:“我要去上高中、參加高考!”

  然而,仝正國的想法被全家人認定為“發神經”—— 一大把年紀了,還考什麼大學?再說,她去讀書,誰來帶萌萌呢?得不到家人的支援,仝正國特別鬱悶,覺得自己活了幾十年,卻連唯一的夢想都實現不了,太失敗了!那段時間,她就像丟了魂似的,整天茶飯不思,帶孫女也不上心……

  2003年8月底,萌萌要上小學了,仝正國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她要和萌萌一起去上學!55歲的她瞞著家人,來到母校塘沽一中申請念高一。當時的校長閆國樑才40歲,聽了仝正國的要求,他驚訝地說:“仝大姐,您不是跟我開玩笑吧?”仝正國卻正色道:“為了這個夢想,我已經憋屈了38年,我再也不想錯過機會了!”

  閆校長開始沒答應,但仝正國接連幾天來找他,她眼神裡的激情和渴望終於感動了閆校長,同意她入學。仝正國激動極了,可兒子慈兆存得知後,卻很生氣:“別的老人都是每天在家做飯,打打麻將,接送孩子上學,多好啊!真不知道您是怎樣想的!”仝正國不以為然地說:“我已經幹了幾十年的家務,早就厭煩了。我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上大學,我都快60歲了,如果還不行動,這一輩子就沒機會了!”

  正在海上工作的慈元富聽說後,也打來電話責備老伴:“你都一把年齡了,還折騰個啥呀!你要上學也可以,隨便找個老年大學,有時間就去唱唱歌跳跳舞,這樣也不耽擱照顧家裡。幹嗎非要一根筋去考大學?”仝正國反問道:“你把大海當做終生事業,可你想過我的夢想嗎?我為這個家奉獻了幾十年,現在,讀書考大學是我唯一的願望,不能實現它,我死也不甘心!”

  2003年9月,仝正國不顧家人反對,成了塘沽一中高一(2)班的一名新生。兒子兒媳氣得不讓她接送孩子,平時也不來看她,她成了“空巢老人”。重重壓力下,她賭氣道:“我一個人過更好,方便學習!”從此,她廢寢忘食地惡補各科知識:每天中午,她在學校食堂吃飯;下午下課後,為了節省時間,她買盒飯回家;晚上從7點做功課一直到凌晨1點;她還專門準備了一個鬧鐘,每天從5點40分開始,每隔10分鐘鬧一遍,確保在6點整準時起床……

  為了趕超“孫子輩”的同學們,仝正國學習態度非常認真。她主動要求班主任李小曉不要對她搞任何特殊照顧,就把她當成一個普通學生。儘管她以前自學過成人高中課程,可那是八九十年代的教材,而現在的新教材難度要高得多。她對語文、政治似懂非懂,地理、歷史很多不明白,數理化和英語更是猶如聽天書一般。怎麼辦呢?

  仝正國是個不服輸的人,她給自己下了死命令:無論哪門功課,從書的第一頁看起,從第一個字讀透,不懂就問,老師、同學、親友甚至鄰居都是她的老師。有很多次,她捧著書本去求教左鄰右舍的學生,一問就是兩三個小時,人家問她:“你這樣不累嗎?”她卻笑著說:“不累,越學越有勁!”

  儘管如此,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仝正國還是沒一門課程及格,英語更是隻有十幾分,成了周圍人的大笑話!她十分著急,為了學好英語,她報名參加了新東方一個從初中英語語法開講的培訓班。2004年夏,慈元富出海回來休假,一到家,就發現原本養花、養魚的窗臺已經被成摞的試卷“霸佔”;客廳的茶几堆起了半人多高的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廚房、臥室、洗手間、陽臺的牆壁、門窗和鏡框上都貼滿了“小補丁”,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英語單詞和數理化的定義公式……

  “這哪像個家啊,簡直就是瘋人院!”慈元富氣憤不已。仝正國卻說:“現在我們家有書香氣了,我覺得挺好!”那幾天,兒子兒媳帶著孫女來看爺爺,萌萌翻到了奶奶的英語試卷,立即大呼小叫起來:“奶奶才考了22分!我要是考這麼低的分,爸爸會打屁股的!”一家人捧腹大笑,仝正國卻是哭笑不得。

  決不放棄!

  執著奶奶三度高考終圓大學夢

  被小孫女“嘲笑”後,仝正國更加發奮讀書了。由於數理化太難,上高二後她選擇了文科。經過努力,2004年12月,她在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中,除了英語只有54分外,語文、政治、歷史、地理都及格了,最高的一科考了87分。她十分欣喜,學習勁頭也更猛了。她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清晨5點就醒了,根本用不著鬧鐘。然後,她就開始聽英語磁帶,跟著大聲念。

  2005年1月,慈元富退休回家了。他本想享受一下晚年生活,可老伴每天去上學,家裡沒人做飯,晚上她又要挑燈夜讀,大清早就起床唧唧呱呱地念英語,吵得他十分心煩。他忍不住抱怨道:“你還是別上學了吧,這樣下去日子沒法過了!”兒子也勸她說:“媽,您不幫我們帶孩子也就算了,可總不能讓爸每天吃盒飯啊!”

  可是,激情澎湃的仝正國是九頭牛都拉不回頭,無奈,慈元富只好任她去折騰,而自己則不得不承擔起了做飯拖地等家務。如此一來,原本以為可退休享樂的他,反而成了老伴的“保姆”。

  有了老伴的幫助,仝正國更加可以一心學習了。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她的各科成績都達到了七八十分!她特別興奮,慈元富卻越來越坐立不安。2005年8月,慈元富聽說原單位想返聘他做輪機長,熱愛航海的他便毫不猶豫地拿著自己的工資卡重新去上班了。仝正國急得不行,“我馬上就上高三了,你得繼續支援我啊!再說,你把工資卡拿走幹嗎?”慈元富振振有詞地說:“我必須把財政大權拿回來!不然,你大學沒考上,我們家也差不多破產了!”

  原來,退休在家這半年,慈元富親眼看見仝正國為了讀書“花錢如流水”:她唯一的消遣是逛書店,一逛就是成堆的輔導書往家裡搬;家裡的電話費每月至少要七八十元,全是她向老師同學請教問題時打的;一年做各科試卷起碼三四百套,這些都得花錢買……老兩口每個月加起來有近3000元的退休工資,居然不夠她一個人一個月的開銷!

  見老伴心意已決,仝正國心裡有些失落,唯有慶幸自己還有幾萬元積蓄,可以堅持下去。升入高三後,她更忙了,幾個月沒在家裡做飯,每天都吃快餐。由於年齡大,長期坐在書桌前埋頭讀書,她漸漸患上了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以及關節炎等疾病。她的視力也衰退得很厲害,雖然她讀初中時就有近視,但三十多年沒有增加,自從上了兩年多高中,近視度數居然增長了200度,以致她上課不得不準備兩副眼鏡——看黑板用近視眼鏡,讀書寫字用老花鏡。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