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理財,財就理你

[ 現代故事 ]
我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而就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理財這個詞兒誕生了。可以說,我們是同個年代的人。

  同為90後,我們的緣分也格外深,從記事起,我就知道有個東西叫錢,有一種賺錢方式叫積累,有一種增長手段叫理財。p>很小的時候,理財這個詞兒是上世紀90年代才誕生的,我也是90年代出生的,可以說,我們是“同齡人”。同為90後,我們的緣分也格外深,從記事起,我就知道有個東西叫錢,有一種賺錢方式叫積累,有一種增長手段叫理財。

  很小的時候,長輩為了鼓勵我一直以來“好孩子”的表現,時不時會獎勵我一兩塊錢買零食吃。雖然年齡不大,但也有“積少成多”的概念。慢慢存了十多塊錢,沉甸甸的硬幣在口袋裡叮叮噹噹地響,確實讓我頗有成就感。因為喜歡聽硬幣碰撞的聲音,無論我走到哪都會把全部財產帶上。當時還計劃著存夠20元錢買一個威武的奧特曼。

  從那時起,我知道,錢是不能放在褲兜存的。

  上小學後,隔幾天我就會捧個“100分”回來邀功。外婆每次都會給我頒發“獎學金”——1張5元紙幣。我問媽媽要了一個紙信封把錢攢了起來。一學期下來,竟能存兩三百元。到後來,信封滿滿的再也放不下錢了。

  這時,我想有沒有可以永遠都裝不滿錢的信封呢?從爸爸口中我知道,有個叫銀行的地方。想存多少就存多少,並且還會給我利息。

  小學畢業時,我便有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元。上初中後,另一種理財方式引起了我的興趣。那時整個中國都在為股票沸騰,全民炒股成了一道獨特風景線。

  在父母指導下,2008年暑假,我以5元、4.7元分別買入了中科合臣與眾和機電。買入後,這兩隻股票振盪執行,獲利空間很小,虧損也不大,在有所下跌的過程中我都請求父母親追加了資金,本金達到了3000元。經過耐心操作,這筆錢在2008年底變成了3400多元。

  看著自己透過炒股賺來的“利潤”,我更堅信了一個道理——“你若理財,財就理你”。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