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入選上海市刑事偵查系統三十大精品案入圍獎的浦東新區東溝鎮(現高行鎮)白骨案,探案者勘察路徑之巧、偵查思路之妙、緝查手段之高,堪稱名案。
探案人員從現場勘察入手,大膽假設,細心求證,終於讓白骨“開口”,叫腐屍“指證”,精確鎖定兇手,成功緝拿案犯。整個探案過程,至今回想起來,仍讓人拍案稱奇、擊掌叫好。
案發
春夏之交的這一日黃昏,浦東東溝警察署值班室跌跌撞撞來了一報案人,臉色蒼白,一迭聲地吼道:“撞見鬼了,撞見鬼了。”問及緣由,確讓人毛骨悚然。
他說晚飯後散步,溜達到東溝鎮東首一處停建的公房二樓,看見一具屍骨在蠕動的蛆蟲中間橫陳。
旋即,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機器高速執行起來,刑事現場勘察車撕裂心肺的警報聲劃破了夏夜的寧靜。現場位於東溝鎮東南部蔬菜地東隅的一棟爛尾樓內,四周雜湊著已初步建成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公房。警車到達現場,立刻有寄居在爛尾樓的眾多流民圍觀上來 。
勘察人員忍著刺鼻的腐臭屍味,在二樓衛生間內一個用紅磚壘起的窩棚狀的藏屍處,查見一具屍骨,骷髏頭朝北腳掌骨朝南橫著。骷髏下開裂的喉骨散亂著,屍骸雙腳踝骨處有黃銅電線纏繞至雙手臂骨後,反剪捆綁至腕骨處繞兩圈結紮。
法醫根據齧噬腐屍的蛆蟲繁殖週期推定,被害人已經死亡兩週時間,屍體經歷三百多個小時夏日高溫的炙烤,已經化為白骨,現場經過風雨的侵蝕,也已經面目全非,時間似乎要將現場上有刑偵提取價值的微量痕跡吞噬殆盡。屋內,鴉雀無聲,骷髏,張口無語,只有殘陽斜射進來的些許光線,映在齜牙咧嘴的骷髏上,白森森泛著幽光,骷髏上兩隻黑洞洞的眼窟窿和一隻黑洞洞的口,大張著,似乎在向刑警哭訴。刑警埋首於一摞白骨、一堆紅磚、一根黃銅電線,試圖從現場僅剩的、謎團一般的物件中讀出這起悲慘血案後面深藏不露的犯罪資訊。思索破案的大腦在高速運轉……面對此類受到時、空制約性強的殺人移屍案,刑警不因死者化為白骨,不因現場被偽裝,而輕易放棄、輕視現場勘察這個刑事偵查破案工作的首要環節,他們力爭在一堆白骨中提取有價值的痕跡資訊,從中讀出死者生前的體貌特徵、職業特質、生活特性,為查詢屍體身源,提供基本條件。
偵案
白骨無語,刑警憑藉經驗和技術,根據顱骨生長密合度,測算出被害人年齡在60歲左右;根據盆骨內徑,測定被害人為男性。根據喉骨裂痕,推定被害人死於喉嚨被掐窒息;根據脛骨長度,推算出被害人身高在1.65米左右。
藏屍的紅磚無語,刑警憑藉經驗和技能,推斷出現場要壘起藏屍的紅磚窩棚,需要進進出出運磚,案犯必須二人以上、能往返出入樓房不至引起周圍人員懷疑,且掌握砌牆技能。綁人的銅線無語,刑警憑藉經驗推斷出案犯心狠手辣必欲致被害人死亡,可能與被害人熟識,並且具有繩索結紮職業習性,有從事打包捆貨勞動經歷……突然,正在分析著現場的刑警們,幾乎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了屍骨上殘留衣片的翻卷處。這個發現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是案犯移動、拖拉屍體時形成的衣服褶皺。再根據現場沒有打鬥痕跡,認定該處是藏屍的第二現場,殺人第一現場不在此。刑警們分析案情的大腦像電腦般奔騰著,他們放眼四周漆黑的爛尾樓,努力復原罪犯殺人運屍場景:這應該是一件經過謀劃的兇案,排除由義憤而起激情犯罪。
案犯在甲地將60多歲老頭掐死、捆綁後,趁著夜色運屍到乙地,即他們熟悉的這個爛尾樓,尋找並開啟房間、搬磚、砌牆、藏屍。由是,這件甲地殺人、乙地藏屍的血腥慘案,刑警透過現場勘察,基本讀懂了白骨案背後深藏著的犯罪秘密,刻畫並鎖定了作案物件。進而運用逆向思維拓展偵查視野,對現場現象、案情表象做出全面、客觀、科學的分析,把視線聚焦在爛尾樓這一特定的時空維度中間,捕捉最佳戰機,在收隊返回的警車上,刑警透過警務通訊內線,連發三道“令箭”:一是組織警力查詢屍體身源。派出偵查小組,會同案發地警察署,以發現屍體地點為中心,在方圓一公里範圍內,全面排查兩週前失蹤的60歲左右、身高1.65米的男性。力爭透過屍體身源找出殺人第一現場;二是排查作案物件,以爛尾樓內寄居的男性青年為重點人群,派出刑警深入周邊警察署、派出所,重點排查轄區內近期或經濟反常、或手頭急需用錢、或行為詭異的物件;三是派員分赴附近建築工地、建材商店,注意發現兩週前曾購買、盜取、運輸紅磚的物件·……“三道令箭”織就了一張緝捕兇犯的恢恢法網。
治安防控與刑偵布控聯動、案情通報與案犯資訊互通傳遞,迅速構建起了立體式、全方位的“大刑偵”網路,瞬間,浦東東溝地界,佈下了天羅地網,當天即有“漁獲”。在田頭地尾勞作的東溝村民,正就白骨案議論紛紛之際,警方查詢屍源的協查通知發來了,立刻有鎮東村民反映,借住在村裡、從事收購廢品的江蘇興化人小唐夫婦,這些天哭哭啼啼,正四處找尋其叔叔老唐。老唐年齡、身高與協查通知所描述的死者特徵相符。
聞訊而至的刑警們立即展開調查。經瞭解,失蹤的唐某今年60歲,兩年前,來滬做廢品收購業務。兩週前,唐帶著現金,外出收購廢品,一去再沒復還。刑警立刻讓老唐侄子、侄媳,趕到封閉的案發現場,辨認屍骨上殘剩的衣物,兩人見到經過清洗的衣褲,一眼就確認,與其叔叔失蹤前穿的衣褲一致。經過進一步瞭解獲悉,其叔叔身高,與現場勘察推斷死者身高一致,又經過基因比對認定同一,死者身源旋即確定。
深入社群的刑警經過調查獲悉,死者生前從事廢品收購業務,與鎮上外來租住戶多有往來,其中有些就寄居在公屋爛尾樓內。唐某化為白骨,隨身攜帶收購金化為烏有,同時都與公屋、爛尾樓有牽絲攀藤的聯絡,於是,刑偵目光高度聚焦這幾幢樓。刑警挨門逐戶查訪,有了重大發現,在東幢樓403室,搜尋的刑警敏銳地捕捉到了散落在牆角的一段電線。因為有白骨案現場勘察經歷,刑警已經對捆綁屍體的電線在腦海中有了深刻檢索“記憶體”,遂即截獲這段電線送檢。
結果很快出來,送檢的電線型號、材料、截口與現場捆綁屍體的電線特徵,認定同一,案犯殺人犯罪的第一現場,也隨之被刑警認定,至此,403室居住者作案嫌疑就此被鎖定。
擒兇
查該室居住者李玉,皖籍,年前來滬借住入戶,一週前去向不明,李平日以偷盜、變賣廢銅爛鐵謀生。進一步調查獲悉,李玉與租住在樓上、樓下的幾個無業同鄉,時常為賭博、盜賣廢銅爛鐵的事湊合在一起,死者唐某,生前也常來此,與這幫人搗鼓廢品收購的事情。
白骨案深藏不露的謎底,漸漸浮出了水面。李的居室發現作案工具,且具備殺人、移屍、藏屍作案條件,分析被害人生前與加害人之間有收購廢品及金錢交往,不排除因財起殺意的因果關係。查詢並正面接觸李玉的時機已經成熟,偵破組當機立斷收網。
派出緝拿李玉的刑警,透過布建在東溝皖籍人員中的耳目,得悉李近期混跡在凌橋地區,刑警趕至當地派出所瞭解到,李玉一週前已因偷盜摩托車被警方拘押,富有經驗的刑警不由地會意一笑,刑警調閱李玉盜車案案卷,發現李前天竟然在公開場合作案,其果然是在玩“犯小事躲大罪處罰”的伎倆。刑警馬不停蹄趕赴看守所。
李見風塵僕僕的刑警,不審、不問他偷盜摩托車的事,而是單刀直入,審詢其隱案,知道躲在拘留所避風頭的如意算盤被擊碎,自己殺人移屍行徑被警方“鉚牢”、東窗事發了,頓時汗如雨下,心理防線崩潰,為了與同案犯“搶跑道”爭取從寬處理,索性來個“竹筒倒豆子”爽快,他徹底交代了作案經過:7月初的一天下午,李與同鄉程連進兩人在鎮東村幹活,邊給廢銅爛鐵捆綁打包,邊聊著天,正聊到為沒錢喝酒、沒錢打牌犯愁,合計著“搞些錢”,見到前來招攬廢品收購生意的唐某,知道唐有收購廢品的錢財,兩人頓生殺機。他們將唐某騙進借住處403室,乘唐某不備,由程抱腳,李用雙手掐住唐的脖子至其窒息死亡,劫取李身上現金。兩人怕事發,合計到深夜,用廢電線捆綁已經斷氣的老唐,將屍體搬移到東北面停建的公房二樓,用磚頭把屍體砌蓋隱藏。一切做停當,二人分了贓,各奔東西逃命。
案情徹底明朗。事不宜遲,刑警立刻布控捉拿程連進。一週後,當程潛入東溝鎮東一發廊時,被布控的刑警擒獲。李玉則由辦案刑警依法將其從治安拘留所轉押至看守所,執行刑事拘留,並報檢察院批捕。至此殺人劫財的兇犯,雙雙鋃鐺入獄。東溝懸疑重重的白骨案謎底,終於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