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為彌縫

[ 民間故事 ]

宋代的宋祁修書愛用冷僻的字詞,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他偏要寫成“震雷無暇掩聰”,並常常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博學多才。

  歐陽修參加編修《新唐書》後,看到宋祁愛用冷僻字,很想給他提出來,但礙於對方比自己年長二十歲,不便直說。

  一天,歐陽修去探望宋祁,正巧宋祁不在家,他靈機一動,便在門上寫道:“宵寐匪貞,禮闥洪休。”隨後就在附近散步。

  宋祁回來,瞧見這八個大字之後,便問道:“是誰在門上亂畫?”

  “啊,您回來了,那是我寫的!”歐陽修趕上前去,接著又說,“對不起!把您的門弄髒了。”

  宋祁見是歐陽修,轉怒為笑。但這個愛用冷僻字的老手,望著門上的字,一時也蒙了:“你這寫的是什麼意思?”

  歐陽修笑了笑,“就是‘夜夢不祥,題門大吉’啊!”

  宋祁笑道:“你就寫‘夜夢不祥,題門大吉’好了,何苦用這種冷僻的字眼呢?”

  歐陽修哈哈大笑:“這就是您老修書的手法呀!”

  宋祁恍然大悟:這個晚輩在變著法兒給自己提意見呢!於是哈哈一笑,愉快地接受了歐陽修的批評。

  明朝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指出:“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因此,發現了別人的不足,理直氣壯地直接指出,不如心平氣和地巧妙指出。後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夠體現出批評者的涵養和氣度。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