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對聯賞趣

[ 民間故事 ]

農曆七月初七,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在浩瀚的聯海中,有的對聯與七夕相關,七夕節賞七夕對聯,別有幾分情趣。

  明末清初著名戲曲理論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為宋建三。宋建三生於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所居之地名為“百花巷”。有一次,正值宋建三壽辰,李笠翁觸景生情撰就一壽聯,聯雲:“七夕是生辰,喜事業功名從心,處處帶來天上巧;百花來壽域,羨玉樹芝蘭繞膝,人人佔卻眼前春。”聯語道出了宋建三事業有成,家庭美滿,都因佔天時(出生七夕節)、地利(居住百花巷),可謂立意見巧,想象奇特,匠心獨運。

  傳說每年“七夕”之時,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民間有聯雲:“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聯中既有星星名稱“牛女(牽牛星和織女星)”對“參商(參星和商星)”、“星”對“曜(日、月、星都叫曜)”、“河(銀河)”對“鬥(北斗)”,又有數字“二”對“兩”,還有方位“左右”對“西東”,可謂對仗工穩,意趣盎然,讀來耐人品味。

  明代詩人高啟、楊基為至交好友,常作對互娛。相傳有一天,兩人徘徊月下,高啟觸景吟道:“玉兔搗藥,嫦娥許我十五圓。”楊基應聲對道:“喜鵲成橋,織女約郎初七渡。”上下聯巧用神話“嫦娥奔月”、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信手拈來,流暢自然。聯中的“許我”、“約郎”兩詞頗具人情味,讀來妙趣橫生。

  民間流傳著一描寫七夕的對聯,聯雲:“雲漢秋高,涼生七夕;天街夜永,光耀雙星。”此聯有的認為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夕》中的“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兩句詩,作者拈詩撰聯,蘊含深意,渾然成趣。

  從前,隨州一祝氏財主請一先生為其兒子祝小葉當塾師,並許諾每逢七夕為先生加幾個葷菜。祝財主平時十分吝嗇,一連數載,祝財主均未踐諾。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祝小葉作對道:“客舍悽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葉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祝財主又失信,先生再傳學生祝小葉作對:“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祝財主見了,又代其子對道:“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到了重陽節,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只得再傳學生作對:“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祝財主在旁聽了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記得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祝財主自知理虧,悻悻離去。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人面桃花
下一篇: 唐詩裡面說酒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