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詹姆斯·科克完成了兩次南太平洋的著名探險。這兩次探險的目的,是為了解開南方大陸的秘密。6月中旬,他率領著冒險號和堅決號離開了英國的朴資茅斯。
他們從大西洋往南航行,經過好望角改向東行。只要沒有流冰阻礙,科克都儘可能往南前進。1773年1月17日,兩艘船進入溫帶與寒帶的分界,亦即南緯66度30分的南極圈,成為最早進入南極圈內的人類。
不過,冒險號與堅決號只越過南極圈航行2、3小時,便被一片流冰阻擋。科克和隊員們只好回到北方,再繼續往東前進。
將他們當時的航行路線,與現在的南極大陸地圖對照,他們已經到達距離大陸沿岸250公里的地方,可惜當時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在南極海上繼續航行,1775年春天,才返回合恩角,接著便將航向指向英國。
雖然當時無法確認南極陸地的存在,事實上科克已經在南極大陸的外圍繞了一圈。
關於南極,科克曾在他的日記裡作過如下預言:“要探險未知的冰海沿岸並不容易,也相當危險,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再也不會有人願意繼我冒險的後塵,我確信南方有大陸存在,但是無法被發現。”
然而,科克對於南極大陸探險的悲觀結論,並沒有給英國或美國的獵海豹及捕鯨者太大的影響。
19世紀初期,這些人進入南極海域,調查潮汐和海流情形及結冰狀態,終於發現了新的魚場,及海豹繁殖的地方,並確認了許多島嶼,及南極半島沿岸。
其中一位美國的海豹獵人帕馬,在尋找新的海豹獵場時,發現了南昔得蘭群島中的列塞普遜島。
當時,他可能從列塞普遜島上的山坡斜面,看到了南極半島。這位海豹船隊隊長可能是最先發現南極大陸的人。他所發現的地點,是廣大的山嶽地帶,並且比南昔得蘭群島有著更厚的冰雪和濃霧,荒涼無比。
為了要和美國的獵海豹船隊會合,帕馬只好放棄登陸。但是在歸返南昔得蘭途中,帕馬指揮的英雄號卻被濃霧所籠罩,為避免撞擊冰山,只好拋錨停航。
帕馬站在瞭望臺上,鳴過汽笛後,霧中竟然傳來回音,他以為是迴響,然而過了30分鐘後鳴第二次汽笛時,也同樣獲得迴音。
第二天早上霧散了以後,英雄號的船員們發現自己的小帆船竟然置身於兩艘大帆船中間,帕馬趕緊下令掛起美國國旗,同時那兩艘大帆船也分別掛起了俄國的國旗。
接著,俄國船派了一艘小船到英雄號邀請帕馬搭乘他們的船。帕馬坐上俄國船,才知道這個船隊是俄皇所派遣,由法比昂·範·貝林史卡辛上校所指揮的探險隊,目的在環繞世界。
俄國探險隊沿著冰海邊緣航行,環繞南極大陸一圈後,於1821年元月中旬,亦即在遇見帕馬之前,曾經發現一個小島,並將之命名為彼得一世島。
1月末,這兩艘往東航行的沃斯土克號和米尼號,又發現了一個新的陸地,而且將這個地區命名為亞歷山大一世地。在這裡將之稱為“地”是很適合的,因為那確實是被冰所覆蓋的廣大陸地的一部分。
同年,英國獵海豹者詹姆斯·威德爾,也率領著珍號和比佛依號,航向南奧克尼島,接著從那兒轉向南方航行,尋找新的海豹獵常兩艘船在南極海透過了最危險的流冰地區,而到達南緯74度14分的地方。
此時冬天已經接近,狩獵海豹的季節也過去了,威德爾決定回航。雖然他們連一頭海豹也沒有獵到,勢必得不到工資,然而為了不使海員們過分失望,威德爾便舉行一個小規模的儀式,分別在兩艘船上掛起英國國旗,命令船員們將船駛向比科克更接近南極點380公里的地方,然後鳴放禮炮慶祝他們所建立的紀錄。
其實,很早以前,海員及探險家們便知道磁北極和磁南極的存在。他們經常用繩子綁著一小片磁鐵礦,迴轉之後可以指向南北,每遇暴風雨看不見星星時,便利用這種小鐵片測知航行的方向。
地球上有地理的南北極,和地磁的磁北極與磁南極。地磁極和地理學上的兩極並非同一地點,詹姆斯·柯拉克·羅斯於1831年所發現的磁北極,是在加拿大北部的布提亞半島上,距離地理學上的北極點大約有180公里。
當時根據預測,磁南極的地點是在南緯66度,東經146度的地方。為探測出正確的位置,世界上有3個國家分別組成3支探險隊,英國是由詹姆斯·柯拉克·羅斯擔任隊長;法國的路易·菲利浦王也為了“法國的光榮”,特派杜蒙·杜維爾前往南極大陸探險。
美國,則派查理士·威克斯上尉為前往南極大陸調查船隊的隊長,進行大規模的探險。
杜維爾從法國出發時,原本是受命前往南太平洋巡邏,但是,當菲利浦王聽到英國的磁南極探險計劃後,便命令他去調查南極地區。由於杜維爾對於居住在太平洋諸島的民族有濃厚的興趣,因而對國王的命令並不大熱心。
而且,宇宙號和傑雷號於1837年9月從法國出發時,杜維爾計劃先往熱帶地區探險,以至於船本身的構造並不適合於南極的航海,同時裝備也不充分。
進入南大西洋後,宇宙號和傑雷號便因為視窗太寬,使得冷水像瀑布一樣進入船艙。翌年1月,它們還是進入了威德爾海,接著為打破威德爾南進的紀錄,而繼續往南前進。
但是當他們到達南緯63度39分的地方時,就被流冰圍困住了。由於事先沒有固定的計劃,所以他們決定繼續設法尋找水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沿著冰緣前進,可惜他們只是在冰海邊徘徊而已,最後,他們只好把方向轉向北方。
接著,便利用短暫的南極夏天,調查南極半島的格蘭漢地,待夏天過去後,便從南極海往北航行,1838年後期到第二年間,依照最初的計劃,一直在南太平洋巡航,調查南太平洋諸島的民族資料。
1840年元旦,他們又從塔斯馬尼亞島的荷巴特往南前進,1月19日,杜維爾終於發現了世人期盼已久的南極陸地,那是由無數冰山和雪原所圍繞的地方,山地從東向西延伸,有些地方的冰甚至裂開,冰崖上也留有冰山崩潰時的痕跡。
為探查內陸,杜維選了一艘小船登陸,但是因為沿岸全是冰的斷崖,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在阿地尼地附近的一處登陸,插上法國國旗。接著,又將島上的企鵝,命名為尼企鵝。
據指南針顯示,磁南極是在他們的東方,而且距離遠,宇宙號和傑雷號便決定向磁南極前進。這時候,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841年,同時朝往磁南極前進的法國和美國人,竟然在長達2200公里的巨大南極大陸沿岸相遇,真是一件十分奇特的事。
1月29日,在濃霧中宇宙號和傑雷號瞭望員,忽然發現了一艘奇特的軍艦。
那是一艘掛著美國國旗的軍艦,就出現在前面不遠的一個小島旁邊。
認為南極為法國領土,並調查磁南極,完成輝煌成果的杜維爾下達歸航的命令,將船隊駛回法國。
自此以後,法國探險隊再度到南極,已是一世紀以後的事了。
其實,杜維爾的功績,也只是為法國獲取了從阿地尼地到南極點,一塊範圍很窄的南極領土權而已,並沒有獲得多大利意。
杜維爾回到法國,發表宣告說他於1840年1月18日發現南極大陸,威克斯上尉則宣告他於1月19日看見南極大陸,是最先發現南極大陸的人。
事實上,威克斯才是南極大陸的發現者,原因是杜維爾在航海中透過了換日線,但是他沒有將日期增加一天,因而按照航海日記的記錄,年輕的美國海軍上尉威克斯,比杜維爾提早大約10小時發現南極大陸。
威克斯所指揮的美國探險隊,是在1838年8月從美國維琴尼亞州出發的。這支探險隊在過去所有前往南極大陸航海的探險隊中,是航海裝備最差的一支,不僅所使用的船不適合極地探險,威克斯本人也是位過分嚴格的指揮官。
船隊中的每一艘船,都沒有加強對冰和寒冷氣候的裝備,而且四方形的大孢窗,對於南大西洋的大浪來說,未免太寬了些。
這支探險隊共有3艘軍艦,它們分別是文生斯號,孔雀號和波波依斯號。另外原先還有兩艘補給的船,但是因為速度太慢,半途中就被威克斯遣回國。
從維琴尼亞出發6個月後,三艘軍艦在火地島南端的奧倫奇港集合。然後,威克斯所乘坐的波波依斯號及另一艘補給船,便朝向威德爾海前進。他們發現威德爾當時的冰雪狀態,比威德爾當初發現該海的情形更為惡劣。
同時,孔雀號和另一艘補給船飛魚號,則為了前往科克曾經到過的西經105度線而往西前進,但是前面有很多的冰層阻擋,冰海的水路也很狹窄,孔雀號終究無法到科克所創的最南紀錄———南緯71度10分的地方。
1839年5月,正值南極的冬天,美國的探險人只得返回比較溫暖的水域。7個月後,船隊又繼續往南前進,終於在1840年再度進入南極地區,此時最先看見的陸地,便是英國獵海豹人約翰·巴勒尼所發現,並宣佈為英國領土的巴勒尼群島中的一個小島。
3艘船沿著帶狀的流冰向西前進。途中,孔雀號因為撞到冰山毀損,以致使威克斯向西航行的計劃,只好賴文生尼斯號和波波依斯號實行。威克斯確信只要能突破向南的冰帶,便可進人大陸沿岸,1月底,他穿過巨大的冰山,終於找到機會平安將船駛入灣中。
在位於東經140度30分,南緯66度45分這個海灣的內部,愈往南前進地勢會愈高,前面還有一個寬約100公里的陸地(可能是阿地尼地附近)。至此,威克斯便自信的發表南極大陸的存在,並依據海員之一的姓名,將該海灣命名為派那灣,然後和文生尼斯號分開,獨自指揮波波依斯號前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遇上了杜維爾的船。
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是沿著南極大陸航行的,然而文生尼斯號的船員健康狀況很差,船具和繩子也都結了冰,連甲板也都被冰所覆蓋;船艙又很狹窄,海員們居住的房間也不夠,發給他們的衣服更不適合極地寒冷的氣候,這些我們可以從旅行記的插圖中看出來。
1840年2月中旬,文生尼斯號遇上了巨大的冰河,致使他們無法繼續往南前進。威克斯認為既然無法再航到恩德比地,至少也得到達沙克雷新冰棚附近,亦即東經97度37分的地方。於是,文生尼斯號就把航向改向東北,波波依斯號也跟在後面航行。
威克斯在他的航海日記中如此敘述:“下達開始回航的命令後,海員們臉上露出難得的高興表情。”
3月中旬,雖然探險隊員們所穿的衣服十分簡陋,食物也很寒酸,他們仍然完成了偉大的航程,返回澳洲的悉尼港。此次由威克斯所指揮的長達2500公里的南極大陸冒險,到目前為止是所進行的南極海域探險中最重要的一次。
英國也想發現南極大陸。可是英國政府一直到1839年,才開始預算探險隊所需的經費,而且派給柯拉克·羅斯爾兩艘英國軍艦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這兩艘船都很小,而且速度很慢,外型也不美觀,惟一和威克斯船不同之處,是它們適合在冰海上航行。
此外,船體的構造很結實,又有預防進水的耐水隔板,甲板的厚度也加倍,隊員們都有足夠的禦寒衣物,船艙裡,甚至還裝備了當時最新的產品———肉類和蔬菜罐頭。過去的航海,船員們的主要食物就是肉乾和餅乾,現在有了容易儲存的罐頭,在長期的南極航程中,食物就不會那麼單調。
1839年9月,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從泰晤士河出發,透過多佛海峽,開航前往澳洲。經過11個月的航行,探險隊於翌年8月,進入塔斯馬尼亞的荷巴特港,在這裡整頓船隻,準備前往南極。羅斯因為威克斯和杜維爾已經發現南極大陸,因此決定不再去已被調查過的海域,而決定前往人跡未到的南極大陸東部探險。
11月12日,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從塔斯馬尼亞的荷巴特港出發,前往南極。羅斯的兩艘船在漂流的冰山群中穿梭,航行了將近兩個月,才透過流冰區,終於在次年(1841年)1月9日突破流冰帶,進入水面。船的前方是廣大的水面,看不見陸地,為尋找南極大陸,他們繼續在沒有冰的海面上往南前進。
不久,船前方的冰原上便出現了山影,艾爾帕斯號以及泰拉號的海員們都很高興地歡呼:“發現南極大陸了”。那是完全被雪所覆蓋的山群,偶爾也可以看到巖峰,在冰原上高達2000至3000米。在險要的高峰之間,山谷裡的冰雪變成了冰河,往下移動的流冰就像是向海面伸出數米長的舌頭一般。
1月12日,羅斯的船隊便到達距離大陸沿岸約四五公里的地方。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他決定將該地命名為維多利亞地。
羅斯和副指揮官法蘭西斯·克洛基先行登陸附近的小島,並命名該島為普吉遜島。接著,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又繼續航行,終於到達南緯74度20分的地方,威德爾於1821年在南極大陸所創立的南進紀錄,終於被羅斯打破,而且前方還有沒有流冰的水面可繼續前進。
1月28日早上,他們發現一個島嶼上有高山,而且愈接近該島,愈無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冰天雪地的酷寒小島上,竟然會有不斷冒著白煙的活火山。
羅斯將那座不斷冒著煙的活火山命名為艾爾帕斯山,與它並排的熄火山則命名為泰拉山。
羅斯決心找到磁南極,因而繼續沿著該島前進。最後,他雖然沒有發現磁南極,但是卻發現了一個比活火山更驚人的景象———在小島的東端,竟出現了一望無際的白色冰原。
“那真是令人咋舌的景色,愈接近冰崖的部分,高度益增,這個與海面垂直高約40米至60米的絕壁,便成廣闊冰原的邊線。”
對於當時所看到的情景,羅斯接著敘述:“頂部完全平坦,靠海的絕壁面一點裂縫或突起都沒有,簡直就像是削過一樣。”
這個厚達200至300米的海上冰原,便是他們往南極大陸的最大障礙,而這個冰原,也就是今日的羅斯冰原(或冰棚)。
羅斯知道再也無法繼續往南前進,只得沿著冰的絕壁,繼續往東前進。
2月5日,他們完全被冰封鎖而無法繼續前進。不得已,只好將船駛回維多利亞地。船開到以探險隊軍官姓名命名的馬克馬多灣時,羅斯放棄尋找南極點的念頭,命令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將航向改向北方的塔斯馬尼亞。
1841年,羅斯探險隊調查了大部分的羅斯冰原。次年2月,他們到達南緯78度10分的地方,這是南進最遠的紀錄,往後60年間一直無人打破。當時,羅斯發現了冬天來臨的徵候,因而沒有繼續調查冰原的東端,便率領探險隊回國。
11月,羅斯獲得英國政府的許可,在南極度過第三個冬天。
在這個最後一年的冬天,羅斯計劃從威德爾海再往南進入更深的海域,同時探測格蘭漢地的東海岸。然而,他卻忽略了南極的氣候變化,這個季節裡,大風、濃霧和暴風雪又持續不斷。
每天夜裡,瞭望員都大喊:“前面有冰山。”然後指揮官就發出:“全體到甲板上集合!”的命令。這樣連續多次,探險隊的隊員根本無法安眠。據說泰拉號的船長克洛基,在那個冬天裡一直都站在甲板上,偶爾也只是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根本沒有上床睡過覺。
當初,威德爾在1823年所使用的船,乃是裝置最簡陋的獵海豹船,在沒有極地航海的裝置下,創造了南緯74度15分的南進紀錄;而羅斯使用的是結構最堅固的艾爾帕斯號和泰拉號,沿著羅斯海南下航行到羅斯冰原的邊緣,卻因為當時的氣候並不適合航行,僅只到達南緯70度的地方,船就被冰層封鎖而不能前進。至此,羅斯只得立刻停止在威德爾海所定的計劃,結束4年的南極探險,返回英國。
50年後,重新領先進入南極大陸探險的,仍然是英國人,他們將羅斯海到羅斯冰原所形成的扇狀地區視為根據地,再度前往南極內陸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