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天下霸唱 ◎縮寫 小麥
考古學家孫教授找到摸金校尉胡八一,向他透露一個天大的秘密:文革期間他在勞改農場結識觀山太保後人封團長,此人說自己四川老家有座明代觀山太保修築的地仙墓,內藏天下寶物,並有民諺為線索:好個大王,有身無首;娘子不來,群山不開;燒柴起鍋,煮了肝肺;鑿井伐鹽,問鬼討錢;鳥道縱橫,百步九回;欲訪地仙,先找烏羊。做了一輩子考古工作,孫教授想借此墓揚名。胡八一聽後很感興趣,於是,他叫上同為摸金校尉的老婆楊莎麗、兄弟王胖子,和孫教授一道前往封團長老家巫山縣尋寶。
胡八一等人在途中巧遇蜂窩山後人么妹兒,發現民諺線索直指巫山山洞,眾人遂進洞探險。巫山山洞直通壁立千仞、中懸棺槨的棺材峽,峽谷兩側的絕壁上,都鑿有凹在山體
胡八一根據巨人手指指向,在峭壁上找到一處洞穴。五人進入山洞深處,看見一座白色平臺上坐著一個身著蟒袍鉤帶的玉人,玉人頭戴沒有五官輪廓的銅面罩,後腦的銅面罩上卻是一張烏羊的面孔。整座白色平臺,竟是六具赤裸女屍的脊背,那些女屍分兩排跪在地上,而頭罩烏羊的玉人,就是端坐在由死屍搭成的軟席上。孫教授戴上眼鏡盯著看了半天,驚歎說這是名副其實的人凳,女屍體內灌注了硃砂,用來維持血肉不僵不腐。這裡不是古墓冥殿,而是一處祭祀場所。
這個洞穴連著一條奇深難測的古隧道。道口有一座墓碑,碑前盤膝坐著一具死去多年的男屍,不知是何人。墓碑上刻著題為《觀山指迷賦》的詩句,細看之下發現居然有那民諺的後半段:欲訪地仙,先找烏羊。嚇魂臺前,陰河橫空;仙橋無影,肉眼難尋;落巖捨身,一步登天;鐵壁銀屏,乾坤在數;黑山洞府,神闕妙境;銅樓百棺,瓦爺臨門;磕頭八百,授與長生。
一行人進隧道尋墓,隧道的盡頭是懸空的半山腰,前邊是倒T字形的峽谷,縱向的峽谷底部,有一道龍門,上鑿兩個大篆字嚇魂。
從隧道口到龍門之間有二十米左右的間隔卻沒有橋樑,楊莎麗撿起一塊石頭,投向龍門前的深谷,只見石頭飛到半空,忽然停住不動,像是落入暴風眼裡,浮在當空滴溜溜打起轉來,旋即晃了幾晃,便被神秘的渦流不知帶到了何方。這難以捉摸的危險氣流,恐怕就是所謂的陰河橫空了。
胡八一念著落巖捨身,一步登天,靈光一閃,招呼王胖子幫忙,將一塊幾百斤的岩石推下深谷。岩石太重,並未被龍門前的亂流吸住,而是墜入滿是迷霧的深澗。稍頃,山谷中迴響起爆炒鹽豆似的躁動之聲。驀地,只見無數巴掌大小的金絲雨燕從山崖底下飛出。原來嚇魂臺底部的峭壁上,藏有許多金絲雨燕巢,被岩石驚動的大群金絲雨燕傾巢而出,飛到峽口,頓時都被陰河的無形氣流捲住。金絲雨燕性喜叢集,被渦流捲成一團,燕子群中密集得幾乎連間隙都沒有了。峽底飛上來更多雨燕群,還在源源不斷地加入燕陣,形成了一條匪夷所思的燕子橋。孫教授喜出望外,大叫道:這就是仙橋啊!金絲雨燕橋隨時都會散落,咱們要抓緊過橋!
大夥兒縱身衝向橋頭,踏上這座仙橋。他們實際並非是踩著燕子過去,而是利用大群金絲雨燕堵住風眼的時機,憑藉燕子橋巨大的浮力半凌空地飛了過去。
落地之後,大家看到一隻巴山老猿從巖縫中探出頭來。老猿認識孫教授,孫教授也像遇到多年的老友一樣,不斷念叨著:老夥計呀,你還記得我嗎?這麼多年沒見,我老了,你也老了,你的主人封團長在哪兒?帶我們去找他吧
老猿好一陣抓耳撓腮,才扭頭鑽進了暗道。眾人大喜,連忙緊緊跟上,沿著嵌在峭壁深處的曲折暗道前行,來到一處一半暴露在懸崖絕壁外的巖洞之中。只聽孫教授啊的一聲驚叫,眾人這才看見在巖洞一口石槨附近,有具身材魁梧的男屍倚牆而坐。孫教授神情激動,趴在地上去看那具男屍的臉,失聲叫道:老封真是你?你怎麼死在這裡了?
在封團長破爛軍裝的上兜裡,胡八一找到了他的遺書。在遺書中,封團長講述了他的身世。原來這棺材峽裡藏有一座棺材山,原是烏羊王的陵墓,宋元時期封氏祖先在此處做盜墓勾當發跡,封家於是自稱棺山太保;明太祖年間,其後人一度為皇家效力,改稱為觀山太保,御賜有18面觀山腰牌。明末,觀山太保當時的首領封師古,痴心丹道不死之說,違背祖訓帶人挖開了棺材山,併入古墓避世而居,說自己即將修煉成長生不死的地仙。
留在外面的封家後人因戰亂背井離鄉,到封團長這一代,老封家就只剩下他一人。文革時,封團長從農場跑回老家找地仙墓,按照祖宗留下的《觀山指迷賦》,找到藏有開啟地仙墓入口鑰匙的巖洞石槨,可是打不開,最終功虧一簣。
么妹兒使用蜂窩山的手段將石槨開啟,發現裡面沒有屍骸,僅有一隻裝著毛筆的金匣,筆上刻著觀山神筆,畫地為門。孫教授依提示在峭壁上畫門,墨跡都幹了仍然只是一幅畫,眾人在失望和疲憊中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