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素,1798年生於山東省壽光市胡營村的一個貧寒之家。未進過學堂,卻天資聰穎,善讀好學,又性直心善。據傳說他少時得一天書,遂悉心鑽研,煉成奇功異術,能騰雲駕霧,善呼風喚雨,會大搬運,精魔幻法。他用所學之術,一生懲惡揚善,打抱不平,演繹出了許多至今流傳的動人故事。
(一)
那時的胡營村裡,有一個叫劉千田的大財主,他屯糧無數,家財萬貫,並擁有數百畝的土地,常年僱用著一些長、短工。這劉千田雖是本地首富,為人處事卻極其吝嗇。對待那些僱工,更是視為牲畜。重活苦活沒白沒黑的為他幹,飯卻管個半飽,還常常尋找岔子,剋扣僱工的工錢。
這年,正是豆子成熟之時,劉千田僱來了十幾個短工給他割豆子。這日,天還沒放亮,劉千田便吆喝起漢子們去上工。大夥唉聲嘆氣的來到地裡,一直割到臨近中午,劉千田卻遲遲不來送早飯,大夥又餓又累。毒毒的日頭下,漢子們個個汗流浹背,眼冒金星。有幾個實在幹不動了,便停下了活路,來到地頭的樹蔭下歇息。說來也巧,恰恰被帶著家丁來送飯的劉千田看到了。惱羞成怒的劉千田,惡狠狠的跑過來,大罵這些漢子們偷懶耍奸,要家丁把飯和水挑了回去。罰這些僱工中午不吃不喝,給他割完那一大片豆子。
在自家田裡勞作的的劉冰素,看在眼裡,恨從心生。他悄悄的站在一棵樹下,雙掌合起抱於胸前,面拜天空,口中默唸法語。突然間,就見黑壓壓的雲彩,從西北生起,滾滾而來。在這裡的天空越積越厚。劃過幾道閃電,響過幾聲沉雷後,雞蛋大的冰雹從天而降。只見那些冰雹,不左不右全都撒向劉千田的豆地中。等到雲開雹停,劉千田再看自己的豆田,剛剛還好端端的豆棵子被砸的東倒西歪,豆粒全都落在了地裡,只剩些裂開了嘴的空豆莢殘存在上面。而與其相鄰的別人家的豆田,裡面連個冰雹的影子都沒有,所有的豆棵子,齊刷刷的站在地裡,在正午的陽光下,隨風搖動。
此情此景,讓劉千田叫苦不迭。正當他不知所措時,一方紙箋從天上飄飄悠悠的落下,恰恰落到他的腳下。劉千田撿起一看,只見上面寫著:“行不義,遭天譴;想無難,要行善。”。
他看罷大驚失色。自此收斂了惡行,再不敢幹那些傷天害理之事。
(二)
古時的胡營,一條南北大路穿村而過,北通壽光縣,南連青州府。平日裡總有一些行人來來往往,也有些趕著馬車或推著小車的大商小販從此路過。村前的路旁,有一個很大的荷塘,裡面終年積水甚深。荷塘邊綠柳成蔭,常有些走累了的行人,在塘邊的柳蔭下歇息。村裡的劉來才,就在塘邊建起一座院落,前邊的房子做酒館,後邊的房子做客棧。春夏秋冬,笑迎著四面八方的來客,進店吃飯歇腳,掙來些辛苦錢養家度日。
這一日,六輛馬車出縣城,向南疾馳而來。但見掛掛馬車,都繫著鮮豔的紅綢,一輛馬車裝滿了金銀財寶,其餘的馬車上,裝的全是綾羅綢緞。駕轅拉套的都是清一色的棗紅大馬,匹匹膘肥體壯,毛色油亮。每輛車上都有一個押車的官兵,官兵個個手握腰中的刀劍,神色傲慢,耀武揚威。那些車把式,也都收拾的乾乾淨淨,動作利索地揮鞭策馬,一路疾馳,所過之處塵土飛揚。
這隊馬車,行至胡營,天已近晌。為首的官兵一聲吆喝,車把式們勒馬收韁,馬車紛紛停在酒館前的大柳樹下,十幾個人吆吆喝喝的就進了酒館。官兵和車把式分兩桌而坐,喝著店家沏好的明前茶。為首的官兵告訴店家,他們是縣衙內的差人,後天是青州知府老爺的壽日,今日受縣大老爺之命,前往青州府送賀禮。要店家快快把好菜好酒上來,他們吃吧還要急著趕路。
劉來才和店裡的夥計們一陣忙碌,山珍海味上了滿滿兩桌,兩個夥計再抬上一罈陳年老酒放於桌邊。一店人陪著笑臉,小心的侍候著這夥人吃吃喝喝。
這夥人吃飽喝足之後,個個打著飽嗝,擦著油膩膩的嘴巴,別說客氣話,就連招呼也不打,徑直向店外走去。
劉來才忙追過去,臉上擠出笑容,向為首的官兵要飯錢:“大爺,你們事急,光忙著趕路了,還沒付銀兩呢。”
“哈!要銀子?老爺吃遍了縣城裡的館子,還沒掏過一文錢。來你這窮鄉僻壤的小店裡吃頓飯,是賞臉給你面子,不向你要錢,就已經是便宜你了。”
為首的官兵,橫眉豎眼的教訓著劉來才,其餘的人也拔刀摔鞭的一起威脅,硬是要走。劉來才一看急了,拉住那為首的官兵死活不放。官兵們惱羞成怒,拳腳相加,一頓猛打,直打得他滿地亂爬。放牛歸來的劉冰素,趕緊跑過來勸阻著官兵,讓店夥計們把劉來才攙扶進屋中,自己坐在柳樹下義憤難平。
這夥人好酒好菜撐了個肚兒圓,又在這鄉野耍夠了威風,紛紛上了馬車欲要離去。車把式解韁松閘,揮鞭打馬,奇怪的是那馬車卻紋絲不動。車把式們一個個下得車來,把各自的馬車仔仔細細的檢查了一遍,見從頭到腳都好好的,便重新上車,驅馬再走,可是,任憑他們把鞭子摔得“啪啪”響,馬匹被打得撩蹄子,那馬車依舊一動不動。這夥人,剛剛還威風十足,這回卻一籌莫展了。
此刻,劉冰素慢慢站起走來,對那幫人說:“大爺們,莫打馬了,這走不了路,可怪不得馬呀。”
這夥人忙問是何緣故。劉冰素正言道:“俗話說,吃了人的嘴短,拿了人的手短,你們欠了人家的,就腿短了。這腿短,還怎麼走的了路?”
那夥人聽罷此言,火冒三丈,大罵:“一個臭放牛的,竟敢在爺們面前撒野,再放臭屁,把你剁了!”
劉冰素見這夥人,橫行慣了,聽不進勸阻。就說:“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罷了,你們走吧。”
隨即,劉冰素高喊三聲馬走,只見那些馬匹,頃刻間來了精神,用力拉起馬車,向旁邊的藕塘疾奔而去。到了塘邊也不止步,一起躍進藕塘。不一會,水便漫過了馬車,所有的貨物全浸在了水中。
那些官差,看到為縣大老爺押送的禮品,片刻間成了水中之物,一個個嚇得呆若木雞。
“你們只知道自己吃飽喝足了,這些馬兒連一口水還沒喝過呢,等它們喝足了水,自己就會上來的。”劉冰素說完,朗聲大笑,摔著放牛鞭,趕著牛群,向村中走去。
(三)
那時的胡營村,就有了大集。
鄰村有個叫趙狗的地痞,因家裡有人在府上做官,他便狗仗人勢,欺男霸女,橫行鄉里。每逢集日,趙狗就帶一幫狐朋狗友來趕大集。他在集上不買菜不割肉,滴溜溜的一雙賊眼,專在人群中尋找那些俏麗的大姑娘小媳婦。哪個女子要是倒黴被他看上,可就遭了殃。他先是領著那幫子人,在集市上盡興的調戲,再追著女人到家中,糾纏不休。被他糟蹋過的良家婦女不計其數,這方百姓敢怒不敢言,那些年輕的女子,更是嚇得再也不敢來趕集。
這一日,又逢胡營大集。趙狗又帶著那幫烏合之眾來碰運氣,看是否能遇見有姿色的年輕女人。這幫人,吆三喝四的來到集市上,從東串到西,從南尋到北,找遍了大街找小巷,一直找到日頭西下,也沒找到一個年輕的女子。眼看著天越來越黑,集市上的人也越來越少。趙狗懊惱起來,恨自己不該把好女人嚇得都不敢出來趕集。
這時,就見一條衚衕深處,走來一個年輕女子。這女子,貌若天仙,傳情的眉眼,勾人神魂。她穿一身粉紅長裙,帶著一陣濃濃的香氣,風擺楊柳般走了過來。那趙狗人都看傻了,直著眼看著那女子走過了自己的身邊,等她回眸一笑時,才恍然回過神來,疾跑幾步,追了過去,咽幾下口中的饞涎,裂開長著大黃牙的臭嘴,粗聲大嗓的喊道:“請問小姐,是哪村人氏?”
女子回身淺笑,答:“趙公子人貴眼高不認識小女,小女是前曹莊的,早就耳聞公子的大名,對公子有情有意了。”
女子此言,把趙狗樂得猴兒似的抓耳撓腮,急切切的問:“美女既然對趙某有意,今夜可願與我共度良宵,同赴仙境?”
女子聽罷,咯咯一笑,回曰:“小女若中公子之意,你就把這幫礙眼的雜種轟了去,跟了我到住處,好好快樂。”
趙狗狂喜,轟了隨從,跟了女子走去。來到女子住處,餓狼似的脫淨身上的衣服,把女子壓在身下盡行歡事,這女子也是風情萬種,千嬌百媚。趙狗銷魂蝕魄的快活到深夜,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村前的草垛邊見到了趙狗。此時的他,早已氣絕身亡,一隻母狗趴在他的身旁,伸著長長的舌頭,不住的舔他那光光的身子。
聞訊趕來的村人,看到趙狗暴死,無不拍手稱快。人群外的劉冰素,望一眼被自己用一隻母狗戲弄而死的惡人,笑著說:“這樣的狗東西,只配和狗在一起了。”
他輕摔牛鞭,信步向村前的埠嶺走去。
(四)
古時的集市上,就有了收地鋪錢的人。
那時,在胡營集上收地鋪錢的,是本村的劉二槐,也是土生土長的的莊戶人。開始做事時,還算是本分,到了後來也染上了吃、拿、搶、要的惡習。平日裡拿趕集人的瓜果梨桃,要是逢年過節,就會變著法的要人家的雞鴨魚肉,,拿回家去飽口福。
這年的大年集上來了個賣豬下貨的,是青州人。那漢子一根扁擔,挑著兩個條編的大筺,裝著滿滿的豬頭,都是鮮鮮亮亮的。來到集上,剛擺好攤子,趕集的人就圍上來,爭先購買。劉二槐收著地鋪錢,來到跟前,那下三爛的眼望著筐裡的豬下貨,直流口水。便裝腔作勢的喊:“喂,掌櫃的交地鋪錢了!”
聽到劉二槐的喊聲,那漢子停下生意,一邊遞煙一邊問交多少銀兩。劉二槐板著臉說:“這兩個筐佔地方不大,可是圍著的人多,就交一兩銀子吧。大過年的,就算照顧你了。”
那漢子聽了,知道劉二槐是在欺他一個外鄉人,心裡不甘,便死活不交。劉二槐見他不受頭,就兩眼一瞪,惡聲惡氣的說:“不交銀子可以,趕緊收了攤子滾蛋。要不然我叫人來砸了你的攤子!”
漢子開始怕起來,就苦苦哀求:“你行行好吧,這是最後一個年集了,不趕快賣了這些下貨,我拿什麼給老婆孩子置辦衣物。你就行行好吧!”
劉二槐見自己已威住這漢子,口氣就緩了下來,“佔地交銀子,這是天經地義的,。要想在這集市上賣下去,就快快把一兩銀子交了。”
劉二槐一邊要著銀子,一邊蹲下身子,挑兩個肥肥的大豬頭拿在手,貪婪的望著漢子說:“你這豬頭好鮮亮......”
漢子看出他的心思,極不情願的說:“你要是稀罕就拿一個回家吧。”
劉二槐嗔怒道:“我這一兩銀子就值一個豬頭嗎?小氣!你不交錢,我就拿兩個抵了吧。”
說罷,劉二槐不管那漢子如何傷心,提著豬頭就要離去。一旁的劉冰素見這傢伙又做壞事,就要教訓他一番,口中便默唸起法語來。劉二槐剛走了幾步,感覺到手中的豬頭在動,他好奇的低頭一看,就見手裡的兩個豬頭,成了血淋淋的人頭,那人頭上的眼睛,還翻著白眼珠怒視他,。劉二槐失魂落魄,大叫一聲,扔了要跑,。那兩個人頭卻骨碌碌的滾到他前面,咧嘴呲牙的要啃他,把個劉二槐嚇得雙腿發軟,癱坐在地,哭爹叫娘。
劉冰素走了過去,踢他一腳,怒道:“以後別再做這類惡事,快把豬頭還了人家,滾蛋吧!”
那劉二槐再定睛看那地上的兩個人頭,此時又成了鮮亮亮的豬頭,他趕緊撿起,放回到漢子筐裡,在人們的笑罵聲中,夾尾巴狗似的溜走了。
(五)
這一年,從春到夏,雨水漣漣,北邊的鹽場歉收,村裡一直沒來過賣鹽的,家家戶戶都缺了鹽吃。到了秋天,終於來了一個鹽販。那人把鹽車子停在大街中央,叫喊著賣起鹽來。
村裡的人聽到喊聲,紛紛跑了來想要購買。可那鹽販卻自恃貨缺,把價格提了幾倍多,任憑人們討價還價,他硬是少了一分也不賣。人們家中都急著用鹽,可價格實在太高,又都捨不得買。莊稼人吃鹽不但是為了調口味,他們終日勞作,沒了鹽吃體力就會衰減,那些老人和孩子離了食鹽,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晌午時分,劉冰素從田間勞作歸來,見此情景,就來到鹽販身邊,一本正經的說:“這位大哥,你就這一小車子鹽,還不夠我一頓吃的,,何必要這樣高的價格,還不如公公道道的開個價,早賣完了早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享福去。”
鹽販聽了劉冰素的話,哈哈一樂,道:“聽你這口氣,我這一車鹽,還不夠你吃一頓的,今天我倒要見識一下,看你怎樣把我這一車鹽吃完。”
劉冰素見那鹽販已經咬鉤,便裝出一副憨樣,說:“我只是說說算了,要真把你的鹽吃完了。你後悔都來不及呢。”
鹽販卻認真起來,要和他打賭:“你要是一頓吃完了這些鹽,我不但分文不要,還趕回去,再推一車來白送於你。”
劉伯素問:“此話當真?”
鹽販正言道:“說活算數!大家在此做證,他要吃不完這一車鹽,就按剛才的價格付俺這一車鹽錢。”
劉冰素說一聲好,叫大夥在此作證。
劉冰素來到鹽車前,解開鹽袋,雙手大把抓鹽,往張開的嘴裡放。他哪是吃鹽,簡直是向嘴裡倒鹽。在場的人鴉雀無聲,瞪大眼睛看呆了。不到一袋煙的功夫,滿車的鹽被他吃了個精光。眾目睽睽下,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張著大嘴,把那些鹽袋子,連同推鹽的小車全都吞入了口中。
此時的鹽販,眼瞅著自己的鹽和車子,被他吃了個無影無蹤,想想還要再回去推一車來白送給他,心疼的放聲大哭起來。
劉冰素見其如此傷心,便走到他身邊,拍一下他的肩膀,安慰道:“大哥,不要傷心,我只是教訓你一下,以後再來賣鹽可要價格公道了。別哭了,你那鹽和車子在前邊的場院裡,一切都好好的,快去推了來,早賣完了回家吧。”
那鹽販半信半疑的來到前邊的場院,見那車子和鹽果真都好好的放在那裡,他破涕為笑,趕緊推了回到大街上,按合適的價格出售,很快就賣完了。
從此這個鹽販和劉冰素結成了好友,。每當村裡缺鹽,劉冰素就捎去口信,他便推了鹽來這裡賣。
(六)
在劉冰素的村子裡,有一個寡婦。年輕的丈夫撂下幾畝田地,棄了她和兩個小小的孩子暴病而亡。
這家中孤兒寡母的沒有了勞力,每到耕種收穫時,寡婦也不得不僱幾個短工幹那些農活。她為人善良,平日裡總留著那些好吃的給幫工們吃。
這年也是豆子成熟時,就僱來了三個男人收穫豆子,她頓頓做了好吃好喝的給那些短工享用,誰知那三個男人見她無依無靠好欺負,便使奸耍滑。一天就能幹完的活,要磨磨蹭蹭的幹三天。那幾畝豆子用了七、八天,才割完運進場院裡。打豆場時,也是拖拖拉拉的消磨著時光。
事情傳到劉冰素的耳中,這天他來到寡婦的場院邊,,見那三個短工掄著棍子正在有氣無力的砸那些乾透了的豆棵子。劉冰素也不聲張,,他解下系在脖子上的毛巾,一撕兩瓣握在手中,口唸法語。張手撒開時,已成了兩支肉嘟嘟的肥兔子,蹦蹦跳跳的就跑進了豆場裡。那三個愛偷懶的男人,見兩隻兔子送上門來,立刻來了精神,掄起手中的棍棒,追著兔子使勁的砸。那兩隻兔子卻機靈得很,東躲西藏的就是砸不到。
等到那三人把棵上的粒子砸乾淨了,一旁的劉冰素再念法語,那兩隻小兔子乖乖的跑回到了他跟前,他伸手接住,拿在手中抖了幾下,又變成了撕開的毛巾。三個僱工看的是目瞪口呆,等回過神來,知道是高人教訓他們來了,趕忙麻麻利利的收好豆子給寡婦搬回家中,再把那些豆秸垛好,工錢也不要,偷偷的溜走了。
(七)
古時的莊稼人,都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的年頭,田裡的莊稼長得好,有個好收成,也就有了一年的溫飽。要是遇上災年,興許會顆粒無收,人們只好拿起打狗棍,挎上要飯筐,四處裡逃荒要飯。
這一年適逢大旱,到了夏天,田裡的莊稼正需要水分時,卻連續數日未下一個雨滴,那些高粱大豆,眼瞅著一天天的焉下來。百姓心裡火燒火燎的。村裡老老少少盼雨心切,每到晚上,戴著柳條帽,拿著香火紙草,來到灣塘邊,擺上供品,人人磕頭作揖,祈求天降甘霖。到了第二天滿懷希望的仰望天空時,卻依然見不到一絲雲彩,地裡的莊稼被烤得要著火似的。大夥個個愁眉不展。
是日,劉冰素取來一根井繩,放到院中,慢慢開啟,跨步騎於上面,口中唸唸有詞。片刻,那井繩變成一條長龍,載著劉冰素直上天空。劉冰素上到天際,朗聲念起法語,邀集雨雲,不一會,黑雲從四面八方向這裡聚來,一陣電閃雷鳴後,大雨傾盆而下。直下得田間流水,溝滿壕平。劉冰素才收了雲彩,騎著長龍向下降落。
村裡的百姓,興高采烈的跑到街上歡慶降雨,這時,就見劉冰素騎著那條龍飛降而來,在大街的寬敞處穩穩落下,手拍幾下長龍,變回成井繩,輕輕盤好,拿了往家中走去。村民們看罷無不稱奇,從此人們知曉了他的神功,對他更是分外的敬重。
(八)
劉冰素為人善良正直,一生懲惡揚善,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有一些受其懲罰的惡人卻對他恨之入骨,想方設法欲加害於他。
這一日,村裡來了一個道士,口稱要種瓜給百姓吃。那道士,當街堆起一個土堆,在土堆上插一個穴,放上隨身帶來的一個瓜種,再要來一瓢水澆在上面。就見土堆之上,一株瓜苗,瞬間生出,眼瞅著伸蔓長藤開出了花,結上了一個西瓜。一會的功夫,那西瓜長成了人頭一般大。看奇景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那道士就說,西瓜已經長熟,他要割下分於大夥吃。隨即,揮起攜帶的長刀,猛力向西瓜砍去,就聽“噹啷”一聲巨響,那把長刀,已被震得斷為兩半。做法的道士驚出一身冷汗,惶惶離去。
原來,這個道士是受惡人之託,今日來這裡做法,要殺害劉冰素。怎奈劉冰素早有預料,他將身藏於村西神廟裡的巨鍾之內,那道士的刀砍下時,硬是被崩斷了。
據有關資料記載,劉冰素生性開朗大方,一生身體強壯,終年88歲。傳說其囑託家人,在自己去世後,要一絲不掛的葬於神廟以西的那塊荒地之內,三年後再將此墳開啟。誰知在他入藏後的第二年,心急的兒子,就去開啟了劉冰素的座墳。只見一條蛻變中的龍,從墳塋裡爬出,艱難的爬行一會後,伏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