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斯理演電影爆紅,很快就躋身一線影星行列,身價隨之一飛沖天,但他也明白演藝圈很複雜,成功來得越快,越要小心。
這天,經紀人馬克帶回來一個好訊息:一家影視公司要為世界頂級品牌米約手錶拍部廣告片,邀請他當男主角,並且開出了五十萬美元的酬勞。葛斯理欣喜地答應了。
影視公司老闆菲爾讓葛斯理先看劇本。雖然這是部廣告片,但劇本就像按照電影大片設計的:有謠傳說基地面臨核攻擊的威脅,葛斯理要扮演一個知道真相的特工,擺脫重重干擾,依照米約手錶的精準時間趕回總部彙報,阻止世界大戰的發生。
菲爾解釋說:“廣告最後會重新剪輯,但米約想追求最好的效果,所以必須嚴格按照劇本來拍攝。”葛斯理還有點遲疑,馬克提醒他,能被米約看上,辛苦點也是值得的,葛斯理便爽快地簽了字。
拍攝第一天,葛斯理正在化妝,跟他演對手戲的一男一女從旁邊經過,他大吃一驚,這不是喬納森和戴安娜嗎?這兩人可是老牌的國際影星啊!他驚歎不已,看來米約手錶這次下足了血本。
第一場戲在飛馳的火車上開拍:葛斯理正在餐車用餐,喬納森和戴安娜扮演的敵方特工過來跟他搭訕,他從對方的眼神中敏銳地意識到了危險,立刻跳起來逃走。兩人追上去跟他激烈打鬥,最後葛斯理開啟車廂連線處的車門,縱身飛躍了出去……
拍攝中,導演為追求真實,沒有安排替身,葛斯理從打鬥到跳火車都得親自上陣。這場戲拍了好幾天,葛斯理累得精疲力竭,還受了傷,馬克安慰他說,這是新人應該經歷的磨鍊。
接下來的戲更是緊張刺激,其中穿插著不少對米約手錶的美化:葛斯理跳車後幸運地落入河中,上岸後發現手錶竟然完好無損;他準時搭上了同事開來的汽車,途中卻被一輛高速衝來的大卡車撞飛到車外,在地上連翻幾個跟頭後昏了過去,但由於葛斯理的手腕正好挨著耳朵,手錶的嘀嗒聲奇蹟般地將他喚醒,他又重新搭車趕往總部。
隨著難度不斷加碼,疲憊至極的葛斯理中途幾次想放棄,馬克仍然勸他再忍忍,因為就只差最後一場戲了。
收尾的戲相對輕鬆:氣氛緊張的會議室裡,一位將軍指了指自己的手錶:“最後的時間到了,請下令吧!”主持會議的總統嘆了口氣,正要打電話命令反擊,這時葛斯理突然衝了進來,驕傲地將手錶舉在自己眼前:“您的時間快了一點點,我進來時還差幾秒。”隨後他公佈了證據,大家才明白是虛驚一場。
戲拍完了,葛斯理終於鬆了口氣,邊休息邊等待影視公司兌現酬勞。這天他正在翻看雜誌裡的影訊,突然大為震驚,立刻通知了馬克。待馬克趕到,他將雜誌狠狠地一摔:“你自己看,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影訊上是即將上映的年度大片預告,劇情居然就是葛斯理參與拍攝的內容,主演也有他的名字!葛斯理冷冷地問:“我說搞得挺像回事,原來真的是在拍電影啊!讓我拍這種大片,出場費怎麼也得五百萬吧?換成廣告片,五十萬就是高價了,電影公司的賬算得還真不賴!說吧,你演的又是什麼角色?”
馬克見詭計被揭穿,反而笑了起來:“誰讓你一直想炒掉我?我只好給自己留條後路。”原來,影視公司拍這部戲請了不少大明星,已經支撐不起高額成本,於是打起了葛斯理的主意,並提前做了馬克的工作,讓葛斯理籤的其實是一份電影合同。
米約手錶其實是這部影片的贊助商,葛斯理參與的劇情恰好是廣告植入的重要部分。影視公司僅靠廣告的收益就足夠支付葛斯理的報酬了,借他的名氣,也讓他演了很多,卻一分也不用出。這些事喬納森和戴安娜也心知肚明,只是都不會告訴他這個新手罷了。
葛斯理搖頭嘆息:“我真的早就該開了你。”不過他提醒馬克,電影還沒有上映,他要立即跟菲爾談談。
三個人重新坐到了一起,菲爾以為葛斯理只是心有不甘,勸道:“年輕人,在演藝圈混,付點學費是應該的。”
葛斯理笑了笑,將手錶伸到他面前:“菲爾先生,請您再仔細看看這塊手錶。”
菲爾和馬克一愣,都把頭低下去,卻沒看出有什麼不對。
葛斯理微微一笑,指著錶盤最下方的品牌名說:“您沒發現這根本就不是米約手錶嗎?”
菲爾再瞧,上面的英文居然是miya,而不是米約的英文miyo。
葛斯理在錶盤上輕輕一撕,取下一層特製的薄膜,下面才是米約手錶真正的品牌名。
“我清楚自己還是新人,擔心拍完廣告不能及時拿到酬勞,只好留了一手。”葛斯理笑著告訴菲爾,影片中有好幾處自己的臉和手錶緊挨著的特寫,他想在廣告投放前再主動揭穿,等自己拿到錢便會立刻補拍這幾個鏡頭。他也猜到沒人會懷疑手錶有問題,果真到現在都沒有人看出破綻。
葛斯理站起身,冷冷地說:“抱歉我已經約了米約手錶的老闆,很快我們就將見面,我會告訴他這部片子裡的手錶其實是個冒牌貨,您可以想象他會是什麼表情了。您不但得不到一分錢,還可能會支付高額的賠償金。”
接著他話鋒一轉:“現在離電影首映剛好還有二十四小時,您有足夠的時間重新召集攝製組,讓我補拍那幾個鏡頭,替換掉錯誤的內容,以確保電影順利上映。”
說完,他又掏出一份合同,輕輕地放在桌上:“當然,在那之前,您需要跟我重新簽訂一份電影拍攝合同,並提前將酬勞打在我的賬上。”
菲爾和馬克對視一眼,都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癱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