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北雲臺山一帶,蓋房時有撒飄糧的習俗。飄糧,是一種比元宵略大的小蒸饃,在正午時分,由工匠念上梁歌時,隨著一把把短麥秸同時撒出,寓意蓋房大吉,五穀豐登。
虎路峪村的宋習剛身材魁梧,為人質樸,是位出色的工匠頭。村裡人都說宋習剛人有排場,事兒也有排場,因此,他就成為全村撒飄糧的不二人選。
北街朱二嬸家蓋房子,請了七八位工匠,單單落下了宋習剛這位工匠頭,大夥兒不解,宋習剛更是鬱悶。朱二嬸的房子每進展一步,宋習剛心裡就焦急一分。眼看著到了撒飄糧環節,還不見朱二嬸來請,宋習剛坐不住了。
這一天,他主動帶把錘子來到了朱二嬸家:“二嬸,這幾天事多,沒有顧上來幫忙,今天得空了,撒飄糧的活我來幹吧?”朱二嬸沒有料到宋習剛會來,她臉上一紅,先是搖了搖頭,又擺了擺手,之後才語無倫次地回答:“你忙,你只管忙,這邊他們幾個就夠了……”
宋習剛沒有料到,自己主動上門幫忙,朱二嬸會當面拒絕。他尷尬地站在那裡,臉上一陣青一陣紅。朱二嬸見狀,意識到自己的話裡有毛病,可覆水難收,她想了一會兒才說:“習剛呀,撒飄糧這活,咱村裡除了你,還有誰能幹?我知道你事多人忙,釘椽這類活就讓年輕人幹吧!”
朱二嬸這番話等於搭梯下臺,宋習剛聽了才稍稍緩過勁來。可宋習剛心裡卻繫了疙瘩,一直在想朱二嬸不讓自己幫忙蓋房子的緣由。
到了撒飄糧的時候,宋習剛沿著梯子上房,卻有點心不在焉。他口中唸唸有詞:“一步低,兩步高,手把銀梯上天橋。俺一上上到架板上,叫聲主家來遞鬥。”聲音不似平日裡洪亮。
朱二嬸將裝有飄糧和麥秸的鬥遞上去,宋習剛接鬥在手,他才興奮了起來。
宋習剛伸出大手,在鬥裡一抓就迅速揚在空中,用足丹田氣喊道:“頭一把先敬天。”聲音之大,半個村子都聽得見。之後宋習剛抓第二把揚在空中,喊:“第二把再敬地。”然後他抓一把揚一把,喊道:“東一把,西一把,哪裡人多往哪撒。老頭老婆吃飄糧,走起路來穩當當。姑娘媳婦吃飄糧,心靈手巧織鳳凰……”
宋習剛胳膊伸得長且高,聲音嘹亮還有韻味,猶如在舞臺上表演進入了忘我境界,既有形又有聲,把朱二嬸一干人逗得哈哈大笑。
飄糧撒完,宋習剛沿梯子下來,將朱二嬸拉到院角無人處,說:“二嬸,每回撒飄糧,我都偷偷藏兩個飄糧,拿回家給孩子吃。咱們村子裡窮,一年吃不上幾次白麵,孩子稀罕呀!是不是我這事辦得不體面,您老才不願意用我呀?”
宋習剛的這番話,朱二嬸沒有料到。她愣愣地看了宋習剛好一會兒,才一拍大腿說:“咱娘倆想岔路了,蒸的飄糧還有,等會兒你再給孩子拿幾個!”
宋習剛更有點摸不著頭腦了:“二嬸,那您老為啥不願意讓我來幫忙?”朱二嬸反問宋習剛:“咱蓋房子是準備給你柱子兄弟娶媳婦,這事你知道吧?”宋習剛點點頭說:“知道呀,柱子兄弟的物件不是俺姨家表妹嗎?咱兩家馬上就是親戚了,我不更得來幫忙嗎?”
朱二嬸這才解釋道,家裡沒錢買木頭,大梁不比大腿粗幾分,檁條不比胳膊粗多少,房子蓋得湊合。不請宋習剛,是害怕他看見,傳到他表妹的耳朵裡,黃了這門婚事。
宋習剛恍然大悟,這才看到,朱二嬸眼裡噙滿了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