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

[ 現代故事 ]

呂亞萍是微信迷,微信群就有幾十個,一刷就騎虎難下。

這天一早,呂亞萍預備送女兒紫涵去幼兒園。檢視女兒指甲時,她突然發現女兒手背上有幾道深深的抓痕。她這才想起昨晚女兒帶著哭腔說,讓媽媽看看小手。當時她急著在微信群裡搶紅包,就隨口支開了女兒:“乖,媽媽正忙著呢!”

呂亞萍一邊找碘酒棉籤給女兒處理傷口,一邊心疼地問:“寶貝,是不是幼兒園有小朋友欺壓你了?”呂亞萍知道,幼兒園有不少狡猾的孩子,手腳不知輕重,常常在遊玩中弄傷別人。平時這種事她是聽朋友們講得多,她往往能勸著說,孩子們究竟年紀小、不懂事,欠好太計較。沒想到現在發生在女兒身上,她還真覺得心裡有點堵。

不過,女兒倒是沒當回事,咧嘴笑了:“是涵涵,涵涵抓的。”

呂亞萍心一沉:“是哪個涵涵?為什麼不告訴教師?”

女兒地點的小三班,除了女兒,還有三個叫涵涵的孩子,分別是儀涵、琳涵和夢涵。到底是哪個涵涵傷了女兒呢?

見媽媽神態嚴厲,紫涵小嘴癟了一下,不敢往下說了,呂亞萍見狀更難受了。她想,這事也欠好找教師問責,開罪教師對女兒沒優點,那就找家長吧。

呂亞萍思索了一番,帶著女兒早早到了幼兒園門口,站在一邊調查:要先確認“行兇”的小朋友,再找她的家長談談。

不多會兒,儀涵媽開著寶馬車送女兒來了,儀涵媽一身名牌,顯得很有素養。兩個小朋友一碰面,就親親抱抱的,憑這親熱勁兒,抓傷女兒的人,就不可能是儀涵。

接著琳涵也來了,琳涵媽戴眼鏡,斯斯文文,知識分子容貌。琳涵同紫涵打過招待後,也不忘向呂亞萍一鞠躬,說:“阿姨早上好!”這麼懂禮貌、有涵養的孩子,怎麼可能傷人嘛!

這麼說,便是夢涵了。呂亞萍正想著,夢涵拉著媽媽的手步行過來了。一見幼兒園大門,夢涵就哭哭啼啼:“我不要去幼兒園,我要爺爺奶奶。”紫涵向她打招待,她都嚇得往媽媽死後躲。

這個夢涵,看上去挺膽小,但膽小就不會傷人?那可不一定!呂亞萍俯下身,在女兒耳邊輕聲問:“寶貝,是夢涵抓了你嗎?”女兒愣愣地搖搖頭。孩子搞不清狀況,但呂亞萍心裡覺得八成是了,正預備上前找夢涵媽聊兩句,哪知園長走了出來,把夢涵媽請去園裡聊起了什麼。呂亞萍想:看來今日機遇欠好,那就等下次吧。

回到家,呂亞萍又拿出手機刷微信,突然她想到:微信裡不是有小三班家長群嘛,找到夢涵媽,微信上說幾句也行,還以免當面聊尷尬。想到這兒,呂亞萍點開“小三班家長群”,發現群裡好多家長都沒備註孩子的名字。呂亞萍掃了一圈,就看到一位叫“涵涵媽”的家長。細想起來,這個“涵涵媽”還挺嚕囌,經常能見到她講話。因為對方隱藏了資訊,一時還欠好判定是哪個涵涵的媽。

呂亞萍正苦思著,群裡有了動靜:是班主任姚教師在群裡發了孩子們做早操時的照片。

立時,群裡熱烈起來。呂亞萍發現幾張照片上都沒紫涵,她正想讓教師再拍一張,可群內現已被讚許刷屏了:“美人教師好美麗啊!”“小朋友們真萌,真是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呂亞萍直嘆自己蠢,是呀,讚許教師,讓教師先對家長有好感,以後就會多關注他家的孩子,如此一來,哪還會發生孩子被抓破手、都不知道是誰幹的這種事?

不過,呂亞萍在微信界也不白混,她很快就在群裡來了一段:“教師們真是辛苦了!我們家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都覺得累,三位教師要辦理二十多個孩子,要支付多麼大的精力!向你們致敬!”

公然,群裡安靜了,想必也引起了教師的留意吧。呂亞萍正得意,不料“涵涵媽”跳了出來:“教師,家長嘴上這麼說,無非是想讓您為自家孩子多拍些照片。”

很快,姚教師發了一個無奈的表情:“現在早操現已結束了,以後有時機再拍吧。”

呂亞萍見狀氣壞了:看破別說破,這是微信群的規矩,可對方這麼一說,顯得我們都是帶著意圖拍馬屁嘛。瞧對方這愣頭青的姿態,也許是琳涵媽!知識分子嘛,多少有些世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以為是。

呂亞萍正琢磨著,群裡又有人打出“祝教師們教師節高興”的字樣。登時,群內鮮花、祝福此伏彼起。呂亞萍反響也快,馬上建議:“要不我們一起給教師們送份禮物?”眾人齊贊。有人說:“快到中秋了,就送那款花開富有的月餅吧。三個教師一人一盒,一盒才兩千多。”

呂亞萍心一顫抖:她現在還揹著房貸呢!但事是自己挑起的,她只能硬撐:“不貴!孩子們初入園就碰上幾位這麼好的教師,這但是他們人生路上的第一批導師啊!”

這一來教師們也坐不住了,紛繁表態說不必。正彼此推讓,冷不丁那個“涵涵媽”又蹦出來了:“月餅有些俗,高脂肪、高熱量,美人教師們肯定不愛。”呂亞萍見狀一喜,忙問:“那您說呢?”

“網上有給教師集資買房的,我們實踐些,就給三位教師在鄰近租套三室一廳,”“涵涵媽”說,“這樣住得近些,方便照料孩子們。”

群內一會兒沒聲了。

看來這“涵涵媽”不是琳涵媽,是儀涵媽吧?只要開寶馬的,才有這麼狂的口氣。呂亞萍又氣又尷尬,遽然想到早上有朋友給她發過一條音訊,呂亞萍想了想,把音訊也轉進了家長群:“下週一,園前封路,車輛不許進,請我們彼此轉達。”

其實呂亞萍這個朋友是自來水公司的,那條路下週要做個水管維護,這歸於內部音訊,還沒公開告訴。她成心將音訊內容改得含糊,是想讓群友們猜她的工作不一般,社會關係廣,要能引起教師的留意,就更好了。呂亞萍還特意提示“涵涵媽”:“寶馬千萬別開哦!”

“涵涵媽”馬上回了個笑臉:“我可不開寶馬,不過園前要封路修水管的事我現已知道了,也請我們到時候多留意。”

呂亞萍傻眼了:這個“涵涵媽”也不是儀涵媽,莫非便是夢涵媽?她音訊如此靈通,看來背景不一般啊,難怪早上園長也邀她談事情。要是這樣,還真欠好輕率“宣戰”!

下午放學,呂亞萍去接女兒,見了女兒,她氣得不輕,因為女兒手上赫然又多了兩道紅紅的抓痕。

“又是涵涵抓的?”見女兒點頭,呂亞萍再也忍不了了,她在微信群裡找到“涵涵媽”:“紫涵的手又被您家孩子抓破了,我得和您談談了,我在幼兒園對面的茶舍等您!”過了一會兒,呂亞萍在茶舍裡餘怒未消,就見姚教師走了進來,對她說道:“我便是‘涵涵媽’。”

原來,自從有了家長微信群,有的家長會在群裡極盡所能地展示自己,以圖引起教師的留意,好讓教師多關照自家孩子。這一來,很可能構成家長間的攀比。為阻止這種現象,姚教師就藉著班裡叫涵涵的孩子多,在群裡裝成了“涵涵媽”。一旦群內呈現不良預兆,教師不方便出頭言說的,她就以“涵涵媽”的名義宣佈言辭,有時能化解不少問題。

“園方也留意到了這種現象,正擬定群規呢。很快,我這個‘涵涵媽’就能退群啦,”姚教師笑著說,“對了,紫涵的手怎麼了?”

一旁的紫涵見狀,“哇”地哭了:“昨日被蚊子咬的當地,我抓破了,媽媽看到了,就放下手機來陪我,所以今日我自己又抓了……”

呂亞萍腦中“嗡”的一聲:是自己沉迷微信,疏忽了與孩子溝通,逼得女兒不惜自己撓破手,來引起她的關愛。瞬間,呂亞萍漲紅了臉,心裡很不是味道……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如此捐款
下一篇: 是誰報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