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開著東風天龍大卡車,回到了古樟縣的家。馮明感覺自己太失敗了,跑了一個月的運輸,只賺到了三千塊錢!要知道,他光買車就花了二十八萬!
馮解放就住在馮家的對街,他見馮明回來了,便主動過來問侄子的收入情況。馮明打腫臉充胖子,道:“我跑一個月賺了三萬塊!”
馮解放幹了一輩子司機,他瞄了一眼近乎嶄新的卡車輪胎,說:“跑了不到五千公里,能賺三萬塊,你小子挺牛的!”
馮明頓時臊得滿臉通紅。事到如今,他只得實話實說:“我只賺了三千……二叔,您當了一輩子司機,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看在我爹死得早的份上,您幫幫我吧!”
馮解放同意幫馮明,但他要求馮明對他說的話要絕對服從。
三天後,馮解放抱著一個罈子來到馮家,對馮明喊道:“走吧,咱們爺倆先去槐縣!”
馮明看著他抱著的罈子,詫異地問:“二叔,你出門怎麼還帶著個累贅?”馮解放一瞪眼睛,說:“這才不是累贅,這叫路菜,是我頓頓離不了的好東西!”
接著,馮解放讓侄子開車來到縣城的配貨站,拉了一千塊錢的小貨,直奔八百里外的槐縣。一千塊錢跑槐縣,純屬兩個字——白玩!
槐縣縣城外面的山區有大片的槐樹林,公路兩旁的樹林中聚集著大量的養蜂人。馮解放讓馮明在槐縣的縣城裡卸完貨,他親自打著方向盤,然後將天龍大卡車,停在了槐花最密的槐樹溝。
馮明納悶地問道:“二叔,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你停車幹啥?”馮解放說:“你下去好好將車檢修一下,有大活兒等著我們!”
馮明下去檢修天龍大卡車,馮解放則直奔一家養蜂大戶的帳篷而去。帳篷裡的養蜂人名叫黃三,黃三兩口子養了三百多箱蜜蜂。
馮解放向黃三買了幾斤蜜,接著便和對方嘮起了家常。這時,從旁邊帳篷傳來一陣回鍋肉的香味。
馮解放連聲說道:“你婆姨炒的回鍋肉好香,要是再加點我老馮的路菜,那就更香了!”
黃三迫不及待地說:“你有路菜?趕快拿來,炒到裡面,咱們一起吃!”
馮解放立刻從車上將路菜罈子抱了過來。黃三的婆姨取出一些酸辣鮮香的路菜,切碎放到了回鍋肉當中。炒好後,那味道簡直讓人鮮掉舌頭。
馮解放和黃三邊吃邊聊,最後,他從衣兜裡摸出了一個小鹽袋,說:“黃老弟,我怎麼感覺最近這幾天,槐縣要下大雨?”
養蜂的人最怕下雨。一下雨,蜜蜂根本沒法採蜜,不僅嚴重影響蜂蜜的產量,而且潮溼還會讓採蜜的蜜蜂成批死去……黃三從收音機的天氣預報裡,已經知道槐縣在未來三天內,要有一場降雨,但這場雨究竟有多大,時間有多長,天氣預報卻無法準確地告訴他。
馮解放將潮乎乎的鹽袋開啟,將裡面的鹽粒丟到了黃三帳篷外的火灶中,燃燒發出的爆裂聲沉悶而低啞——這就說明,未來的降雨不大,可是會持續一週左右。
黃三找來另外兩位養蜂人一商量,決定合夥僱馮解放叔侄二人的車去一千里外的清涼山,那裡的山區因為天氣涼,槐樹花開得晚,現在趕過去,正好趕上採蜜的好時間。
叔侄二人用大卡車將幾百個蜂箱運到清涼山後,三家養蜂人一共給了馮明6000塊的運費。馮解放卻說拉蜂箱子輕巧,非要少收500塊不可。馮解放正幫黃三卸車時,黃三的手機響了,是槐縣養蜂的同行打來的,槐縣果然下起了連綿的細雨,而且不知道啥時候能停!
叔侄二人收費低廉,服務到位,經過黃三的介紹,那些被困在槐縣的養蜂人都願意僱他們的車。叔侄二人立刻趕回了槐縣。他們不分晝夜,接連趕運了七八趟蜂箱,一下就賺了幾萬塊。
馮明一個勁兒地對馮解放豎大拇指,說:“二叔,您說,接下來咱們準備幹啥?”馮解放說:“去一千里外的綿陽運麥!”
清涼山區的麥子質量不錯,因為位置偏僻,所以價錢比綿陽的小麥低一點。叔侄二人收一車麥子運到綿陽,那差價也就剛剛夠卡車跑這段路的油錢,這運麥的生意,純屬白玩。
馮解放聽完馮明的疑問,鬍子一翹,道:“哪有那麼多廢話,聽我的,包你賺錢!”
馮明開始在清涼山區收麥,而馮解放買來蘿蔔、辣椒和豇豆等上好的路菜原料,一一晾乾後,又加進他的路菜罈子中。
三天後,一車麥收齊,叔侄二人開車直奔綿陽而去。綿陽地區麵粉廠林立,馮解放讓馮明開車,直奔最大的西川麵粉廠。
馮解放找到了麵粉廠的劉廠長,劉廠長看著他運來的麥子,為難地說:“馮師傅,這麥子好是好,但我能給的價錢卻不高!”
“不讓我們賠本就成!”馮解放從車上取下了他的路菜罈子說,“我們邊吃邊談!”
馮解放的路菜被送到了麵粉廠的食堂,廚師經過巧手加工後,讓劉廠長吃得一個勁兒地點頭。
劉廠長問道:“馮師傅,您的路菜醃製有什麼絕招嗎?”
馮解放說:“我的絕招就在這個老罈子上!我用這個罈子醃製了幾十年路菜,那些有益的菌群都已經在罈子壁上安家了,菌群越豐富,路菜越美味。劉廠長,你要是喜歡,我就將這個罈子送給你!”
綿陽縣的麵粉廠很多,他們不僅打價格戰,而且打質量戰,清涼山的麥子質量確實好,但讓劉廠長去組織專人收購,這顯然於費用上不合適。馮解放最後笑呵呵地亮出了底牌,說:“劉廠長,只要你把往清涼山方向運送麵粉的任務交給我,我保證每次送完麵粉,回來就帶回一車清涼山的小麥來!”
劉廠長一把拉住了馮解放的手,興奮地說:“好,咱們就這樣定了!”
雨季過後,本來是運輸業最慘淡的一段時間,可馮明卻利用運面送麥,在兩個月裡又賺了幾萬塊!
眼看到了年底,清涼山的小麥也收得差不多了,叔侄二人就告別了劉廠長,開車離開了綿陽,回到了古樟縣。
馮明問道:“二叔,眼看就要過年了,我們休息休息,過完年再幹吧?”馮解放搖搖頭,說:“你先把車大修一下,修完車,我再告訴你到哪裡賺錢去。”
一週後,馮明就將車大修完畢,馮解放從家裡搬出一罈子路菜,又找馮明來了。這次馮解放要領著馮明到甘孜縣城去。甘孜可是四川最偏僻的一座縣城,以前馮解放當司機的時候,每年都從省城往那裡運汽車配件。
去一趟甘孜至少20天,這來回一趟,可能就趕不上過年了,馮明不由露出了遲疑的神色。馮解放見狀,眼睛一瞪,道:“過年去一趟,運費可是平時的三倍!”
叔侄二人開著卡車去了一趟省城,然後滿載著一車價值20萬的汽車零件,直奔甘孜而去。車走到半路時,突然天降大雪,叔侄二人只得住店避雪。第二天一早,雪過天晴,他們給卡車輪胎裝上防滑鏈,然後繼續上路,只見雪光溜滑的路上,往甘孜去的汽車基本上都停了。
叔侄二人一路小心駕駛,終於在十天之後趕到了甘孜,可是他們剛剛卸完貨,再次天降大雪,甘孜通往外面的公路徹底斷掉了。
甘孜大雪成災,縣裡的大小車輛都被緊急呼叫,參加救災工作,叔侄二人也不例外。可是救援工作還沒幹上十天,他們天龍大卡車的傳動軸就折斷了。
甘孜縣城中根本就買不到新的傳動軸。接下來,參加救援工作的另外十幾臺天龍卡車,也因為配件的問題,有一半都不能動彈了。
馮解放將十多個天龍大卡車的司機找到了一起,然後就著他那罈子路菜,喝了一頓酒。酒至半酣,馮解放慷慨激昂地說:“救災是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拆了我們的車,給大家分零件!”
馮明結結巴巴地道:“幹嗎要拆我的車,拆別人的車不成嗎?”
馮解放對著馮明的屁股狠狠地踢了一腳,罵道:“當初你是怎麼答應我的,不聽我的話,我一腳踢死你!”
就這樣,馮明的這臺車成了十幾臺天龍車的備件倉庫,那些車一旦零件損壞,就會到馮放的這臺天龍車上,拆下零件,然後繼續參加救災。一個月的救災結束,馮放的車已經被拆得不成樣子了。
馮解放的義舉感動了救災委員會的王主任,王主任這天找到馮解放,說:“馮師傅,您能有如此境界,難能可貴,我代表災區人民感謝你!”
一個半月後,甘孜直通外面的雪路被艱難打通,甘孜的災情總算過去了。甘孜縣縣政府為慶祝救災勝利,召開了慶功大會,獎勵了馮解放和馮明一臺新的天龍大卡車和8萬元的獎金。
馮明開著新車回家的途中,他一個勁地說馮解放拆車拆對了。馮解放卻嘆息一聲,說:“你不知道長進,真的讓我很失望!你從小就聰明,可都是些小聰明。其實,這一路上,我一直在用‘路菜’點化你。路菜是方便自己的菜,但同時也是造福大家的菜,利益共享,合作雙贏,才是這道菜的真正寓意!”
馮明聽完,認真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