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房
這天,80後戀人張銘和周黎芳在酒店舉行了熱鬧的婚禮。張銘高興地把新娘迎進了租來的婚房裡。客人散盡後,他愧疚地對新娘說:“黎芳,委屈你了,一年後咱們一定買房!”周黎芳理解地點點頭,夫妻倆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
婚後,夫妻倆一邊關注著房價,一邊省吃儉用,準備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愛巢。
不久,夫妻倆所在城市的房價有的已經漲到近萬元每平方,而他們的工資卻在原地踏步。張銘的爸爸媽媽都在一家效益不是很好的企業上班,周黎芳的爸爸在市農業局工作,媽媽在移動公司打零工,雙方家長經濟情況都不是很好,無力幫他們。眼看著房價一天天飛漲,買房夢想離他們似乎越來越遙遠。
春節的一天,周黎芳的朋友周蘭喬遷新居,夫妻倆一起去慶賀。看到朋友的新房,周黎芳夫妻倆非常羨慕,他們夫妻所在單位效益還不如自己啊!
周蘭笑著說:“什麼都是逼出來的,我結婚這幾年來沒買房,也不見有什麼存款。於是,我們一咬牙,先借點錢把首付、裝修對付過去,等到你真為了還按揭而揭不開鍋時,雙方老人難道真會見死不救?”
在回家的路上,張銘見妻子對周蘭的一番話還回味不已,就笑著打趣:“你還不起按揭,你父母真的願意出錢幫你還?就算父母心疼你,偶爾賙濟點,但按揭可不是賙濟一時能了事的,那是個長期枷鎖啊!除非他們每月都賙濟你。”
周黎芳仔細地想了想後,興奮地說:“要是把我父母的名字寫進房產證,他們是不是就有義務還按揭了?”
“從債權角度來說,是這樣的。”
周黎芳說:“我是認真的,到時,我們依舊是還貸主力,他們只要每月能給我們接濟一點,減輕點我們的還貸壓力,我們心裡也會踏實些,即使我們失業下崗,父母也有責任幫著頂一頂。”
張銘有點遲疑地說:“把老人的名字寫進房產證,會不會將來對房屋產權起糾紛呀?”周黎芳說:“我父母就我一個女兒,他們難道會和我們爭奪產權嗎?”
張銘覺得此法可行,不巴望他們能幫多少,關鍵是心裡踏實,就當是他們每月借自己一點錢,以後好好孝順老人就是了。同時他們還打算只寫周黎芳父母的名字,張銘父母的經濟情況要緊一些,就不寫上去。
經過一番考察,夫妻倆在某小區看中一套120多平米的大房子。當週黎芳向父母表明她的想法時,父母親竟然滿口答應了!就在周黎芳為幾句話就搞定父母而高興時,殊不知,周父周母打的卻是另外一套算盤。這年頭,年輕人離婚很常見,萬一哪天女兒女婿鬧離婚,房產證上有自己的名字,還能多分割點份額!
2、意料之外
幾天後,周父周母拿著自己的身份證到女兒的出租屋,準備一起去辦理手續。正巧張銘的父母也在,得知親家要在兒子的房產證上落名,張銘的父母雖然猜不透是什麼原因,但他們找了幾個朋友打聽,都分析說最大可能是對方防最壞打算,好為周黎芳分割財產加重份額。
張銘的父母大吃一驚,很氣惱親家的心計深。雖然他們現在是幫兒子還按揭,但房產證上兒子勢單力薄,萬一真到那一步,兒子豈不吃虧?為此,他們也不甘示弱,也要湊份子。
於是,雙方老人經商量,都同意共同幫扶小夫妻一把,但都要求在房產證上寫上雙方的名字。在辦理產權證時,他們一家六口浩浩蕩蕩地殺向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了相關手續。就這樣,一本奇特的房產證就產生了,上面除了署有張銘和周黎芳夫妻的名字外,共有人一欄上,還寫有四位老人的名字。
辦好手續後,雙方老人按照事先的約定,每月各拿出1000元幫張銘夫妻還按揭。因為有了四位老人分擔還貸壓力,夫妻倆的日子過得比較瀟灑。當別的朋友為按揭焦頭爛額時,他們卻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因為是現房,裝修後,小夫妻倆就搬進了新家。每天下班回家後,周黎芳都把新家擦洗得窗明几淨,然後在大大的陽臺上欣賞風景,日子過得非常滋潤。張銘經常幸福地摟著妻子讚歎說:“娶妻如投資,我算是選對股了,沒你的高招,我們哪有這麼瀟灑?”
有四位老人分擔按揭壓力,夫妻倆想早點兒結束房奴生活,所以他們選擇了5年按揭。本來,他們打算等按揭還得差不多了,再要孩子。誰知,到了年底,周黎芳竟意外懷孕了。雙方老人得知她懷孕後,非常高興,強烈要求周黎芳安心保胎,生下這個孩子。於是,夫妻倆決定留下這個孩子。
為了保證孩子健康,周黎芳開始請了長假,每月只能領到300元。小夫妻制訂的“五年計劃”一下子被打亂了:首先是家裡收入銳減,其次因為周黎芳得加強營養,開銷又增加了。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
雪上加霜的是,周黎芳的爺爺在鄉下勞作時,不小心跌倒,右腿粉碎性骨折,右半身偏癱。高額的醫療費絕大多數是周黎芳的父母負擔。
之前,他們每月資助女兒的1000元還是拼命從牙縫裡節省出來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他們不得不斷了對女兒的資助。
元宵佳節,張銘還掉按揭後,加上父母資助的1000元,總共只有1800多元,而且馬上又要吃兩個朋友的喜酒。張銘不由得暗暗發愁,路過超市時,他看到超市正在熱銷元宵,他看了看,最終還是捨不得買。
第二天下午,張銘下班後,看到超市正減價銷售元宵,當張銘稱好兩斤元宵時,卻發覺錢包不見了。妻子知道後,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啊!一個大老爺們,去和那些老頭老太爭搶什麼便宜貨啊!現在好了,便宜貨沒買到,倒賠上這個月的生活費!”
張銘也恨自己不小心,對妻子賠著笑臉:“我不是想讓你吃上元宵嗎?”誰知周黎芳並不領情:“我不吃元宵就過不去了?現在我們正是困難時期,能節省一分就是一分,你怎麼這麼不會過日子啊!”
聽著妻子喋喋不休的數落,張銘的氣也上來了,夫妻倆爆發了結婚以來的第一次爭吵。周黎芳一氣之下回了孃家。
第二天,張銘找朋友借了1000元錢救急。下班後,他到岳母家準備接妻子回去,但妻子卻對他不理不睬。在老人的勸導下,周黎芳才和張銘回去,出門時,周母還塞了400元錢給女兒。
吃過一個朋友的喜酒後,那1000元錢就所剩無幾,他想起岳母給妻子的400元錢,就跟妻子商量,先拿200元錢湊足400元送禮。誰知周黎芳一口拒絕了。沒法,他只有找父母借錢。此時,張父張母才知道親家已經“斷供”3個月了,雖然事出有因,但他們還是覺得不公平。
張銘從父母處借到禮金後,也不回家邀妻子。而周黎芳在家收拾停當,還等著張銘叫她一起去喝喜酒,可是一直不見張銘來叫她,她也很生氣。一連幾天,他們互不理睬。
周母知道小夫妻鬧矛盾後,責怪女婿,明明女兒有孕在身,還要惹她生氣。後來周母得知是張銘問女兒要禮金,沉著臉說:“那400元錢可不是拿給你們做生活費的,而是我省吃儉用給她買營養品補身子的!”岳父雖然不說什麼,但臉色也沉得怕人。
聽著岳母對自己的責怪,張銘心裡也不舒服,自己到底有什麼錯啊!他心頭甚至閃過一絲這樣的想法:我父母每月還供著自己1000元呢!要是你們不“違約斷供”,我們的壓力也會小一些啊!不過他還是很體諒岳父母的難處,並感激他們的幫助。
於是,張銘再次厚著臉皮向父母借生活費,張父張母再次給了兒子500元。但是,想到親家本應該負擔部分按揭的,現在變成他們和兒子一肩挑,張母就感到很不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