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副教授,1977年在四川省青川縣下鄉,1978年考入西南石油大學開發系,198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1994——1996年參加塔里木塔中四油田的開發、生產和建設。1998年10月,他到S國參加油田開發、生產和建設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海外地組織應對過多起安保突發事件。在2013年12月的油田武裝衝突中,他組織10個班次飛機緊急撤離700多名中方員工,最終帶領23名員工堅守戰區,歷經戰火,保障和維持了南S國P區主力油田的基本運營,提升了中國石油國際石油公司的品牌形象。
事發突然
王傑,今年58歲,是中國石油S公司副總工程師。他原是西南石油大學的副教授,1998年10月,中國石油實施“走出去”戰略,他從此成為一名海外石油人,加入到海外油氣合作專案建設中,沒想到一干就是21個年頭。
剛到S國時,氣候和環境的惡劣程度完全超乎王傑的想象,白天氣溫基本在50攝氏度以上,地面溫度甚至達到70攝氏度以上;外出野外作業隨時要提防眼鏡蛇、蝮蛇、毒蜂、毒蠍的致命攻擊。
除了炎熱的氣候和多發的地區性疾病,政治和安全風險更是地處非洲的海外油氣業務區別於國內業務的重要特徵,也是作為業務管理者最難控制的兩大不確定因素。
2011年,S國一分為二,主力油田留在了南S國,輸油管道則歸屬於S國,但是雙方並沒有就管輸費標準達成一致意見,矛盾由此引發。
2012年1月22日,南S國政府強令中石油的油田全面停產,那天,大批政府官員和軍警駕車來到了油田,他們驅逐了所有來自S國的技術操作人員,準備強制切斷電源,實施關停。
王傑當時是P區的採油廠廠長,他看著眼前的情景,心急如焚:南S國P區所產原油的傾點高,如果不能阻止政府的強行關停,那麼滯留在管線和裝置裡的原油將會很快凝結,裝置和設施就有報廢的危險,後果將是災難性的,經濟損失也將是巨大的!
王傑找到了南S國政府的一名負責人,向他反覆解釋不能切斷電源、不能立即關停的原因。顯然,那官員並沒有完全聽懂,遲疑之間,他對現場的指揮就放慢了速度。王傑趁此機會,一面在現場與政府官員持續溝通,以便儘量爭取時間;一面緊急從各井隊徵調車輛,動用了大概十幾臺泵車和幾十臺水罐車,清掃管線和裝置。大約一週後,他們完成了管線清掃工作,油田安全平穩關停。
後來,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中國政府的全力斡旋和推動下,S和南S兩國達成了油田復產的共識。
槍聲陣陣
如何讓停產近15個月的油田儘快恢復生產,又成為擺在王傑他們面前的一大挑戰。南S國物資極其匱乏,交通十分落後,加上在油田停產期間,當地部落衝突給油田造成了嚴重破壞,營地被軍隊佔領,交通通訊設施全部癱瘓,當地員工大量流失,油井控制室的空調、圍欄等設施被盜搶,電纜被割斷,這些都給復產造成了很大困難。
王傑和同事們組織維修力量,儘快修復被損壞的儀器裝置;同時制訂科學完備的復產方案,進行了一些流程改造。2013年4月,經過嚴謹、周密的安排,歷時6個晝夜,油田復產成功。
同年12月15日,南S國首都發生激烈的武裝衝突,戰火快速蔓延到P區油田周邊。此時,油田現場還有773名中方員工以及近2000名當地員工在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局勢越來越緊張。油田機場早已被政府軍接管,大批軍隊和彈藥物資向油田集結,公司的當地僱員和外籍合作方人員有的以休假為由離開油田,有的不辭而別。種種跡象表明,為爭奪石油重鎮,一場大戰已不可避免。
透過研判,中國石油也開始有計劃、分步驟地撤離中方人員,但是,當時油田現場的中方員工都在關鍵崗位,全部撤離,油田怎麼辦?
在大部分中方員工安全撤離後,王傑再次主動要求和另外57名同事留下,維持主力油田基本運營。12月25日,油田外圍的當地保安和軍隊撤走了,附近響起了零星的槍聲。
26日凌晨一點多,王傑突然被對講機吵醒——75公里外的外圍油田生產監督劉潮勇報告:現在營地外有非常密集的機關槍聲,所有油田的當地安保人員都已經逃跑,請示是否立即緊急轉移。
王傑馬上意識到形勢不妙,當即下達“緊急轉移到安全地帶,等候救援”的指令。他讓劉潮勇始終開著對講機,保持聯絡。劉潮勇馬上挨個房間叫醒熟睡的中外方員工,集結人員,清點人數,準備轉移。
忽然,對講機裡傳來密集的槍聲,就是那種在非洲特別常見的、架設在皮卡車上的重機槍擊發的聲響,並響起了劉潮勇“別動,趴下”的命令聲,還有玻璃被擊碎散落的聲響……
記住你們
大概十多分鐘後,槍聲停了下來,劉潮勇問王傑接下來怎麼辦。按照應急預案,緊急情況下應向附近的一個避彈房轉移,但此次事發突然,已無法執行既定的方案。槍炮聲中,劉潮勇提醒大家不出聲,不開車,不開啟手電,沿小路向距離最近的原油處理站中控室爬行。
王傑聽著話筒中越來越激烈的槍聲,他的心也越來越緊張。
轉移途中,有一名印度籍僱員由於臥倒太急,摔斷了胳膊;有一顆子彈從一名僱員的上衣前大襟穿過,卻沒有傷到——真是萬幸!
此後,王傑一邊與劉潮勇保持通話,一邊向公司領導報告現場情況,請求協調附近的政府軍支援。正當大家驚魂未定之時,凌晨兩點多鐘,一名當地僱員的同部落人員通知說:反政府武裝準備一小時後攻擊中控室。王傑與劉潮勇在電話中研究後,認為交戰雙方的目的不是為了損毀油田,留在中控室應最為安全。經公司領導同意後,王傑即命令劉潮勇等人在中控室待命,不要黑夜中到室外草叢樹林中躲避,避免成為交戰雙方攻擊的目標或被抓為人質。
後來的戰事發展證明,這個決策是明智的,儘管子彈不斷擊打在中控室圍牆上,火箭炮也不斷從上方穿過,但中控室並沒有遭受到正面攻擊。
凌晨四五點,槍聲基本就停了下來,早晨七點多鐘的時候,政府軍的增援部隊陸續到達,很快擊潰了反政府武裝,王傑的同事們終於脫險!王傑記得,在經歷了一夜戰火的磨難後,劉潮勇回到了主營地,先向他彙報了油田關停的情況,然後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報了平安,劉潮勇的語氣平靜,只是拿著煙的手還在不住地發抖。
這次戰火中的堅守,也進一步增進了南S國政府對中國政府和中國石油的理解、信任,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形象,為今後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12月,一位負責非洲事務的中國官員到南S國斡旋停火,專程到公司駐地慰問。他說:“我代表政府感謝中石油將士,在國家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選擇留下,挺住了!歷史會記住你們,國家會記住你們!”
王傑遠赴海外時,父母已近70,女兒剛6歲。21年來,他基本上沒有輔導過小孩的學習,也無法盡孝,但與其他許多同事相比,他仍然感到自己是幸運的,因為20多年來,已有43名戰友把他們的生命留在了異國他鄉,他們以一腔赤誠、一種責任、一股激情,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詮釋著人生的價值,塑造著中國石油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