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9年2月21日黃昏時分,剛剛被蔣介石剝奪了一切行政職務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陳儀,從杭州驅車來到上海,住進了他位於北四川路安志坊35號的寓所。
這是一棟花園洋房。樓高三層,南向入口正門門廊有4根巨柱,高達2層樓,很是氣派:門廊兩側牆體各建一內凹的半圓形壁龕,龕內各立一尊古希臘女神為護宅精靈;建築平面呈門字形,當中凹陷,兩端突出,並建有半圓形露臺。整棟建築富麗堂皇。
房子是廣東富商賀守華20多年前所建,抗戰期間被日軍侵佔,作為軍官宿舍。抗戰結束後被國民黨陸軍第三方面軍接收,後來就成了司令官湯恩伯的私宅。不過湯恩伯也夠慷慨,房子到手不久,馬上轉送給了他的恩師陳儀。
暮冬,江南萬木蕭瑟、百溪凝霜,湧動的春光尚在大地下蓄積,然而九州內外卻已雲起龍驤,無處不充斥著激奮與躁動,種種跡象都在昭示,眼下已到了改朝換代的前夜,象徵國民黨統治下最高權力機器的國府行政院,此時已惶惶如驚弓之鳥,早早遷出南京,遠避廣州了。
陳儀對眼前的軍政敗相併無其他黨國要員那種如喪考妣的惶恐,私底下甚至還有幾分慶幸。出生於1883年、時年66歲的他,對這種已經在中國上演了幾千年的“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把戲很不感冒。年逾花甲之後,任何人的想法和年輕時都是不一樣的,陳儀也不例外。隨著馬齒日增,他對以往那種打打殺殺的日子再也提不起興趣,甚至愈來愈反感,為了“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的爭鬥難道真的比眾生的安逸幸福安居,自己也好有一個相對平靜的晚年便足矣。為遂此願,他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做一件於國於民真正有益的事。
陳儀安頓甫畢,樓窗外已是一片黑漆麻烏。暫時還感受不到亂世的紛擾,顯得頗為安寧,除了偶然掠過的光影和不遠處蘇州河上隱隱傳來的渡輪的鳴笛聲,並無任何惱人的市聲喧囂,然而陳儀的卻變得有些不安了。他事先邀約的那個人並未按約定的時間露面,這讓他不免焦慮。
此時的陳儀還渾然不知,就在他踏入35號的那一刻,這棟豪華的寓所已被軍統上海站的特工團團圍住。
2、
且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陳儀的背景。
1883年5月3日,陳儀出生在浙江省紹興縣城南投醪河的一所大宅院中,曾名陳毅,字公俠,後改公洽;年少時當過錢莊學徒,16歲入杭州“求是學堂”(浙江大學前身)唸書,20歲考入公費,就讀日本陸軍測量學校,後轉入日本士官學校第五期炮科。留學期間,正逢孫中山先生在日倡導革命,受其影響,陳儀加入“光復會”,與日後鼎鼎大名的徐錫麟、秋瑾、蔡元培、蔡鍔等結為盟友,還認識了紹興同鄉周樹人(魯迅)。1907年陳儀畢業回國,先當了幾年晚清政府的軍事教頭,辛亥舉義後,陳儀先後擔任浙江都督府軍政司司長和北洋政府軍事參議官。1916年蔡鍔以花柳障眼,在小鳳仙的掩護下逃離北京,陳儀奉袁世凱之命,奔赴雲南,追蔡返京。然而陳儀表面對袁大頭言聽計從,骨子裡卻對蔡鍔深表同情,風塵僕僕虛晃一槍,有意放蔡一馬,最終以“追不到”搪塞覆命,自己隨後也離袁而去。1917年陳儀二次東渡,就讀日本陸軍大學,成為首批入讀陸大之中國人,並且成績優異。1920年畢業回國,與朋友合資創辦裕華墾殖公司,經營絲綢、銀行、錢莊,一度與商賈結伴。1924年軍閥孫傳芳由福建進軍浙江,為避免在本鄉打仗,陳儀帶頭擁戴,投入孫的麾下,從而躲過了戰亂對父老鄉親們的禍害。孫傳芳對陳儀的行為大加讚賞,委他以浙江第一師師長,唆使他棄商行武。1925年浙奉戰起,浙一師奉命北進,助陣孫傳芳擊潰奉系張宗昌,陳再獲升遷,被委以徐州總司令一職。次年10月,又被孫傳芳任命為浙江省省長,仍兼浙一師師長。適逢北伐軍出師廣州,陳儀派人赴武漢會見蔣介石,明面上以出兵北伐為磋商籌碼,私底下卻秘密接受了蔣授予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軍長一職。幾個月後事機敗露,孫傳芳大怒,將陳儀繳械,還擼掉了他剛當三個月的省長職務。
好在時局轉眼驟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新任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投桃報李,授陳以委員頭銜,並委派他前往德國考察。主要任務兩項:一,加強中德經濟合作,吸引大財團來華;二,聘請德國顧問,特別是蔣介石素所仰慕的德國軍事顧問,邀請他們來華為其強軍增力。這給了陳儀報效施才的機會。然而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已被《凡爾賽和約》剝奪了外派軍援的資格,此事眼看無法完成。陳儀舞動三寸不爛之舌,前後滯歐長達半年以上,成功會見了德國總統興登堡,首先在經濟上獲得突破,德國著名軍工企業克虜伯公司答應為老蔣提供全套兵工廠裝置,比埃爾-伊法公司承諾投資中國鐵路建設,貝爾公司也表示願意幫助發展通訊事業,陳儀還當場和這些公司簽訂了價值100萬馬克的意向性合同,購買了一批國內急需的軍火。最後他先順利地帶回了幾位德國工業和經濟專家,七個月後,德國軍事顧問團25人也如約來華,以“幫助蔣介石消滅各地軍閥”,順便“把中國變成德國的市場”。顧問團中有軍事教官10人,軍械與物資補給專家6人,民政警事顧問4人。
德國顧問到華後,蔣介石抽調了兩個師的兵力,專門組建成教導師,交與德國人訓導,陳儀擔任該師總監。陳儀一步踏準,步步踏實,自此往後,他的官運如同被催施了成長激素,一路亨通,陸續出任軍政部兵工署署長,軍政部總務次長、政務次長,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等要職,1937年晉升陸軍上將,兼任福建綏靖公署主任、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1941年陳儀離開福建赴職重慶,出任行政院秘書長(院長蔣介石),一年後改任經濟會議秘書長(主任蔣介石)、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秘書長(主任蔣介石)、國家總動員會議主任,輔弼最高國務達四年之久,還曾一度代理陸軍大學校長(校長蔣介石),1945年5月當選國民黨六屆中央執委。從陳儀這一系列任職中,不難看出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依賴,兩人之間的關係簡直到了如影相隨的地步。站在蔣介石的光環下,陳儀擔負起了真正的操盤手和信託人的角色,忠誠、實力、代言、低調。
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儀代表中國政府接管被日本統治了50多年的臺灣,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不料一年四個月後即因“二二八事件”遭朝野內外痛貶,被迫去職,掛國民政府顧問銜賦閒上海,但蔣介石對這位干將的賞識並未終止。1948年6月,蔣介石眼看半壁江山去矣,幻想憑藉長江天險,與中共劃江而治,浙江的戰略地位大為凸現,按“浙人治浙”方針,陳儀又一次被列入唯一人選。陳雖以“體衰力辭”,卻最終拂不過蔣介石的面子,再度出山,當上了浙江省政府主席。
夜色越來越深,陳儀期盼的那個人卻遲遲不來,這讓他的焦慮又加深了幾分。天氣雖然很冷,可他光禿禿的腦門上竟然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