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默尼汗Andy Moynihan(1961-2004),男,英國人,工程碩士,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首任技術總工。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期間,主導長安福特首款轎車“福特嘉年華”在中國重慶成功與發展。
千里迢迢為了它
在長安汽車走向國際化的程序中,每一款車型、每一個生產基地,都凝聚了長安員工與合作伙伴的汗水和智慧。安迪·默尼汗就是支援長安事業發展的外國夥伴之一,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提供技術支援。如今他靜靜地安息在這裡,永遠守護著傾注心血的這份事業。
在長安福特廠區花園的草地上,有一塊墓碑,每個剛到這兒的年輕人都很奇怪:為什麼墓碑會出現在廠區裡?當他們走近,就會看到上面刻著幾排小字:“安迪·默尼汗,工程碩士,1961-2004。由衷感謝安迪·默尼汗先生為長安福特建設發展做出的貢獻。”
這個故事還要從2001年說起。
那年,長安牽手福特,長安福特工廠正式在重慶落戶。新公司成立後急需生產新品開啟市場,安迪·默尼汗就是在那時前來提供技術支援的外籍工程師之一。
六月的一天,安迪飛行了近15個小時,從英國抵達重慶。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作為福特公司德國技術開發中心的資深工程師,他被任命為長安福特第一任技術總工,任務就是將他帶來的新產品——C195車型在這裡成功投產。
來中國之前,安迪已經預料到此次任務的艱鉅,可沒想到竟會艱難到如此地步。硬體上,僅有的幾臺生產裝置全部處於除錯階段;唯一圍建起來的廠房,居然還沒有房頂;軟體上,僅有的四名技術人員,都是從長安汽車微車製造工廠調過來的,毫無轎車製造經驗。
安迪隨即給福特總部的老闆打電話:“你確定不是開玩笑?這裡沒有一個成型的廠房,沒有一臺能用的裝置,根本不具備生產的條件,你叫我到這兒來是喂鳥的嗎?”
老闆說:“不,安迪,中國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它的汽車產業不久將迎來蓬勃的春天。公司派你去,是經過反覆討論的,請你一定要將最好的技術帶給長安福特,幫助他們完成C195的投產。”
安迪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我好像是在經歷一個神話。”
老闆笑著說:“神話也會變為現實的,我相信你!”
安迪最終被老闆說服了。看著眼前的一切,他思考了很久,憑藉著在福特工作了20年的經驗,他決定首先從技術人才的培養入手。
安迪用了兩個月,把C195的設計理念、製造工藝、技術標準傳授給專案團隊的四名成員。同時,C195的樣車零件也相繼從福特印度工廠發往長安福特。安迪結合理論與實踐,親自裝車教學,給專案團隊成員進行最直觀的工藝示範……
一個故事感動了他
老闆的勸說,僅是讓安迪從行動上接受了總部的安排,而使安迪從內心深處把自己和長安福特融為一體的,是他聽到的一個故事。
那天,安迪和專案團隊的一個工程師聊天,那工程師是從長安汽車微車製造工廠調過來的,他說了這麼一件事——
1981年秋,這時的長安廠到了“軍轉民”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幾萬人吃飯和發展的問題,有人提出造汽車,但到底應該學著造哪種車呢?於是廠裡派了兩個技術員到廣交會去考察。這天,兩人又看了一天,車看了不少,可就是沒有一款適合長安廠去學造的車。
這天展會結束,兩人走在回賓館的路上,突然,一輛很特別的小車和他們擦身而過,兩人不約而同追了上去。追了幾條街,車主終於從後視鏡裡看到了他們。車主很奇怪,以為有什麼事,就停下了車。兩人趕緊跑上來,向車主解釋:“我們是四川來的,見您的車很漂亮,這是什麼車?效能怎樣?”
車主被兩人的真誠和執著打動了,索性熄了火,讓他們看個夠,並告訴他們車的牌子、效能、生產廠家。兩人激動不已,掏出筆記本仔細記了起來。
原來,這是一輛日本鈴木生產的微型汽車。
後來車主走了,兩人站在路邊興奮不已:這不正是長安要造的車嗎?外形小巧,價格便宜,小排量的發動機,耐用,實用性又好……
回到賓館,兩人顧不上吃飯,連夜向廠裡寫報告。
很快,廠裡組建了汽車研究所,直接從各部門抽調了一百多名技術幹部和員工投入汽車開發。1984年11月15日,第一批長安牌微型廂式貨車和微型載貨汽車正式下線。就這樣,一次“追車”,追來了長安第一次創業,也追來了長安未來發展的新希望。
這個“追車”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安迪,他深切感受到長安人勇於追求、奮發創業的精神。
八月的重慶熱得人喘不過氣,工地上幹活的工人,總能看見一個上身穿著講究、下身水靴掛泥的“老外”在現場跑來轉去,旁邊還跟著一個滿身泥漿的翻譯。安迪白天在沒有房頂的廠房頂著烈日裝車、教學、收集資料,晚上還要熬更守夜,打越洋電話與歐洲團隊開會商量解決辦法。
在C195投產前,安迪每天奔走於“衝、焊、塗、總”四大工藝製造工位指導生產,18個月沒回過英國,連與家人通電話的時間都屈指可數。每次電話裡,兩個女兒都抱怨:“爸爸只有汽車一個女兒!”
我要在這裡守護她
2003年1月18日,長安福特第一輛轎車C195成功下線,命名“嘉年華”。下線儀式現場,安迪激動地說:“18個月,從無到有,夥伴們,我們做到了!你們是長安福特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2003年9月,兩年沒回過家的安迪突然提出休假申請。看著那張疲憊的臉,長安福特總裁泰益克立即批假,並叮囑他早日回來,嘉年華的生產還需要他來把關。
半年後,泰益克的辦公室裡迎來了三位特殊的客人,她們是安迪的妻子與兩個女兒。安迪夫人手裡緊緊地抱著一個精緻的盒子,說:“泰益克,我把安迪送回來了!”
泰益克十分驚訝,問:“安迪夫人,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安迪夫人含淚說:“去年安迪回英國休假,他感覺身體很不舒服。我們走了好多家醫院,最終確認他是肺癌晚期……病床上,他一直惦念著嘉年華好多問題沒解決,想快點好起來回中國修改工藝。
”可就在上個月,安迪走了,臨終前他跟我說:‘凱瑞,在中國,我度過了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段時光,我喜歡那些聰明、勤勞、智慧的夥伴們,喜歡用中文與大家打招呼,喜歡那裡辣椒的味道。長安福特就像我的第三個女兒,我多希望能看著她長大,可是恐怕沒有希望了。親愛的,對不起,請你和孩子原諒我最後的自私,答應我,我死後請把我帶回中國長安福特,我要在那守護她,看著她成長、壯大。我和女兒們尊重他的遺願,將他的骨灰帶回中國。“
在這片土地上,眷戀著長安福特的安迪永遠安息了。
廠區的花園綠意盎然,墓碑靜靜地安放其間,風吹日曬,雖磨平了字跡,卻磨滅不了長安福特人的那份初心。好奇的年輕人來到這裡,深深記住了這位前輩的名字——安迪·默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