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回到家,剛要脫去溼透的汗衫,突然聽到手機響,他看了一下號碼,不認得,沒接。半小時後,手機又響了,還是那個號碼。打電話的人很執著,他只好接了。對方是一位女士,很焦急的樣子,上來就問他是不是姓餘,名字是不是叫餘震。餘震說:“是呀,我這名字從來沒改過,生來就這麼叫。”他聽女士的聲音很陌生,便問:“你找我有事兒?我可不認識你。”女士很激動,說:“你不認識我,我卻認識你呢。你看看你的銀行卡,裡面是不是多了一萬塊錢,那是我錯打到你賬戶上的,請幫幫忙,還給我好嗎?”
媳婦小曼接過電話,說既然你說是錯匯到我們卡上了,可有憑據?對方說有啊,公安局都查過了,是他們讓我們來的,我們已經到你家樓下了。
人家已經找到家門口,看來這事假不了。夫妻倆安頓好了孩子便下了樓。在樓梯口,果然見到一男一女兩個青年,手裡還拎著一箱牛奶以及一大兜水果。對方見到餘震夫妻,急忙走上前。女士說,前天,領導留給她一張字條,讓她快點給字條上面登記著的人匯款一萬元,因為一時大意,她將一行數字的末位看錯,而顯示出來的名字的後一個字,恰好是震字,就毫不猶豫地把錢匯出了。因為收款人遲遲見不到錢,今天打電話催問,女士起初以為他是在開玩笑。可對方屢次三番催促,透過核實她匯款的卡號,這才發現匯款出錯。女士急了,拉上丈夫跑到銀行,希望幫助轉回。銀行雖已實行24小時到賬制度,卻過了“後悔時間”。女士只好報案。
警察來到銀行,將整個事情梳理一遍,並將錯發收款人餘震的情況從電腦系統裡調出,確認了他的家庭住址,這才讓女士同她丈夫找上門。
“你們是找到我了,可我還不知那張銀行卡在哪兒呢。”餘震想了想,自己的那張卡已經一年多沒用了。
小曼邀請女士及其丈夫到家裡先坐會兒,又催促餘震翻找那張銀行卡。
餘震平生還從來沒遇到過這種事,平白無故讓人家找上門來,並在人家的注視下翻箱倒櫃。唉,沒辦法,這是幫助人的事情,人家焦急萬分,這麼大老遠跑來,多不容易呀,咱受點兒累算什麼,找吧。
半個小時過去了,書櫥、大衣櫃、高腳櫃、梳妝檯等都翻了個遍,可還是不見那張卡的影子。“實在不行就掛失,反正你不用著急,你的錢就是你的,我是不會要的。”餘震見找不到那張卡,只好先安慰兩人。小曼甚至連飯也不做了,一塊兒幫丈夫絞盡腦汁回憶,許久,依然想不起那張銀行卡到底放在了哪兒。
“這要是找不到,人家會不會以為咱是故意的呢?”小曼臉紅了,開始嗔怪丈夫粗心大意。餘震本來就覺得氣不順,加上媳婦一嘮叨,心裡不服氣,正想反駁,這時,六歲的女兒跑進來,手裡舉著一張卡片,嘴裡叫著:“這卡是我的,是我的,爸爸早就給我了。”小曼一看,正是那張銀行卡。原來,一年前,餘震用光了卡上的錢,覺得再沒了用處,就隨手給孩子玩兒了。孩子喜歡這花花綠綠的卡片,當寶貝似的藏在自己屋,這時見家長尋找卡,便拿來小小炫耀一下。
小曼在家照顧孩子,餘震和那對夫婦到附近的銀行櫃員機上檢視,驗證了那位女士說得完全正確。餘震馬上取了裡面的一萬元,交給女士。女士連聲感謝,眼裡甚至閃現出淚花。女士的丈夫要給餘震幾百塊錢作為謝禮,但被婉拒。
回家後,餘震說了經過。小曼卻總也想不通,這世上的稀罕事兒真多。恰恰那位女士匯錢的收款人也叫餘震,而且,女士的領導留給她的那張字條,偏偏號碼的最後數字“9”模糊不清,讓女士看成了“5”,而收款人名字的後一個字又偏巧是個“震”字。這也太巧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