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糧人的家國事

[ 現代故事 ]

丈夫:步履匆匆,足下生輝

這裡的“丈夫”說的是毛陶然,因為長相老成,大家都親切地喊他“老毛”.他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市——一個浙贛交界的縣級市,在18歲那年就成了一名糧管所的防化員,從此一直在糧食行業裡摸爬滾打,先後擔任糧管所所長、飼料廠廠長、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地方收儲公司總經理等職務,2008年,他進入中央儲備糧衢州直屬庫工作。談起工作,老毛總有說不完的話……

1993年,老毛臨危受命,來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飼料廠救急。那時的江山市第二飼料廠已經徹底斷“糧”,銀行的存款賬戶裡沒有一分錢,還拖欠著幾十號員工一年的工資。老毛靠著糧管所的資源賒了180噸玉米,帶著員工挨家挨戶下鄉調研,調整了過去不受市場歡迎的飼料配方。為了抓質量,他領著所有幹部到一線檢查每道工序,發現夜班的生產效率不高,就連著幾個月專挑夜裡查崗,發現問題後立即整改。半年後,飼料廠總算扭虧為盈,可老毛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就被調到了江山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作……

2008年,老毛被組織上調入中儲糧浙江分公司衢州直屬庫工作。浙江轄區的稻穀收購主要集中在金華和衢州兩地,每年7月份早稻成熟時,老毛往往是趕在早上5點前出門,那個時候天上繁星點點,星光照著他匆匆的腳步。作為領導,老毛哪怕不到場,所有工作也能照常進行,可他不放心,一定要親自守著糧食入庫,盯著車輛排隊過磅,有時忙活到夜裡10點才收工。

2019年,老毛到玉環任職,為照顧他的口味,庫裡特意為他準備了辣菜,在發現員工吃不到這道菜後,他趕緊叫停了“特殊餐”.2020年6月,妻子朱超君在上海做了手術,但臨近汛期,老毛放心不下工作,索性帶她來玉環休養。每天中午,老毛都要跑回去給妻子做飯,食堂的廚娘勸老毛多帶一份員工餐回去,老毛卻堅定地拒絕了。他知道玉環菜價貴,員工的福利要實實在在地用在員工身上,不能因為私事佔用員工的福利。妻子在玉環養病一個月,老毛卻沒請過一天的假。

2020年8月,颱風“黑格比”正面登陸浙江省樂清市,相距不到50公里的玉環直屬庫如臨大敵,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250毫米,風力一度達到17級。為了確保人安、糧安、庫安,老毛領著幹部、員工值守了幾天幾夜,一面排查,一面加固。颱風登陸的那天夜裡,愛攝影的同事給老毛拍了一段影片,畫面裡,老毛穿著雨衣,面板黝黑,眼神裡透著堅定,又見他一伸手,狠狠地一把抹去了臉上的雨水、汗水,危難時刻,平時看著精瘦的老毛,硬是帶領全體幹部、員工撐起了整座糧庫……

妻子:一樹繁花,最美芳華

老毛和妻子朱超君都來自農村。20世紀90年代生活拮据,夫妻倆先在熟人開的招待所租住了半年,又搬到了學校宿舍。宿舍是學校用一間老舊的平房改造成的,又窄小又悶熱,雨天外面下大雨,屋裡就下小雨。1994年,兩口子開始籌劃買房,可7萬左右的購房款對老毛家來說顯然是鉅款,哪怕能分三期支付,每一期房款也要從親朋好友那裡東挪西湊。朱老師回憶,當時從朋友那裡借到的最小的一筆錢是50元,買房後的第一個春節,夫妻倆還了一部分借款,居然只剩下了5元錢。

朱老師愛教書、愛學生,一天,她意外得知訊息,有四個陌生男子等在校門口,要來接班裡一個姓徐的學生。朱老師本能地警惕起來,她叮囑孩子不要離校,自己則悄悄從學校後門出去,到孩子小姨家求證後才知道,孩子父母在外有債務糾紛,對方討債不成,就來打孩子的主意。她要孩子的小姨親自來接,以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22年後,那位徐同學特意帶上妻兒,專程從哈爾濱回到江山,登門向朱老師道謝。

班裡的另一個學生很愛哭,入學時有嚴重的注意力缺陷。為了讓孩子能正常地和大家交流,整整5個月,朱老師每一節課都這樣耐心地教導他:“請把你的手搭在我肩上,請你看著我的眼睛,請你聽我說,請你跟我做。”她握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畫教他識字寫字,其他孩子也學著手把手地教他。漸漸地,孩子的成績從2分到23分,再到60分以上。每當孩子取得一點進步,朱老師都會使勁擁抱他,鼓勵他。久而久之,孩子不哭了,總是像小尾巴一樣跟在朱老師後面說:“老師,我跟你說……”

朱老師因長時間站立授課,導致腰椎間盤嚴重突出,進而有致殘的風險,被校長逼著回家治療。做了手術拆了線,狀態剛有好轉,她就悄悄溜回了學校……

兒子:潤物無聲,一路前行

從兒子小毛記事起,夫妻倆就約定,要給孩子充分的話語權和選擇權,家裡不管啥事,都要一起來商量決定。老毛說他兒子小時候不喜歡吃青菜,他就擺事實提建議:“我們是按三個人的量準備的,要是我和你媽全吃了,可能會吃撐了;要是倒掉,實在浪費,要不,你少吃一點?”小孩也欣然接受:“那我選最小份的。”瞧,尊重孩子就能得到理解!

上了初中以後,小毛想和班裡的同學一起選擇私立學校,他們夫妻倆也不反對。2008年,老毛調到中央儲備糧衢州直屬庫工作,想讓小毛轉學到衢州,但小毛也有自己的判斷:“換個環境需要適應一個學期,不划算,我考過去讀高中吧!”在復旦大學醫學院讀了一年臨床系,小毛想過要換專業,老師們覺得可惜,老毛夫妻還是支援了兒子:“你決定了,就不要後悔。”不管對錯,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說百遍不如做一遍,老毛是糧食企業人,對糧食有天然的親近感。假期裡,他們兩口子經常抽出時間帶著兒子,到鄉下外婆家參加田間勞動。炎炎夏日,他們一起下田割稻,手臂被稻子葉片扎得又紅又癢,卻都堅持了下來。幹完活兒,老毛就帶著孩子一起捉泥鰍、摸螺螄,讓孩子實地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活的艱辛。

在學業上,小毛向來心有方向,學得紮實而又輕鬆。2014年,小毛透過自主招生考入復旦大學; 2017年,小毛被學校選派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學習;2018年,經過層層競選,小毛以優異的成績,從3000多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獲得“復旦大學十佳優秀畢業生之星”“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並如願獲得全額獎學金,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兩年,一家人相隔得比以往更遠:老毛在玉環守糧,朱老師在江山教書,小毛更是在遠隔重洋的澳大利亞深造。人隔得遠,但心卻聚在了一起。這種良好的家風,不僅幫助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學習崗位上閃耀發光,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身邊的人……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石頭傳奇
下一篇: 阿P計賺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