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的冬天,十八歲的上山知青宋軍因為身體強壯,從打枝丫的知青隊裡,被調到歸大楞小隊接受培訓。
歸大楞,也叫“抓大楞”,就是把從山上冰溝裡放下來的木頭,靠八個人的力量,碼成整齊的木楞,好方便裝車。
到歸大楞小隊報到後,鬍子拉碴的隊長拍著宋軍的肩膀說:“小夥子身板不賴,看樣子有把子力氣,先到二組學學技術磨磨肩膀吧。”
來到二組,宋軍一看,都是些四五十歲的老工人,工作任務是抬一些直徑四十厘米以下的小原木,年輕氣盛的宋軍有點兒不高興了:我身上的力氣使不完,讓我和一幫老頭兒抬小木頭,這是瞧不起誰吶!因此,他的心思根本就沒在學習上,這邊抬著小木頭,眼睛卻總是瞄著一組,看他們抬著幾十厘米甚至上百厘米直徑的大原木,七個人隨聲附和著領槓那悠揚好聽的號子,邁著整齊穩健的步伐,將四米或六米長的大個兒原木,抬上楞頂,真叫爺們兒呀!
二組長看出了宋軍的心思。這抓大楞不光要有力氣,精神也要高度集中才行。在一步一個臺階般的木楞上行走,跟走在懸崖峭壁上沒什麼兩樣兒,稍有疏忽,有一人滑倒,就會使整個八人抬瞬間散架。不管你是被木頭砸到還是擠到,都會受重傷。在木楞上一腳蹬空摔下來的也不乏其人。二組長擔心宋軍走神,出什麼閃失,休息的時候就問他:“你小子是不是覺得在我們這裡大材小用了,覺得一組那才叫爺們兒,掙的也比咱們多?你先把基本功練紮實了,到時候我自然會送你過去!”宋軍不屑一顧地說:“你們這些老師傅,就會拿大話嚇唬我們知青。抬木頭憑的是力氣,若是技巧那麼管用,你們這些老工人為什麼來抬小原木,不去抬大原木?論經驗和技術,你們應該是最棒的吧?”後面這句話,把二組長噎得半天沒上來氣兒,也點燃了他的火爆脾氣,他跟隊長嘀咕了一番,隊長就笑眯眯地走過來,拍著宋軍的肩膀微笑著說:“敢於勇挑重擔是好事兒,值得表揚!我做主,你就到一組先試試,如果可以的話,就留在那兒,我們正缺壯勞力呢!”說完喊過一組長,對他說:“一組長,小宋想到你們組幹活兒,你把二槓的倆人換下來,我和小宋抬一槓!”
宋軍瞅著已經五十多歲、瘦了嘎呀的隊長,吃驚地說:“隊長,您都那麼大歲數了,身體能行嗎?”隊長呵呵一笑說:“你頭回抬大原木,我放心不下,和你一起槓,也好有個照應!放心吧,我還沒老呢!”說著,從換下來的那兩個人手中接過“把門”,宋軍也緊跟著從另一人手中接過了“尖槓”,隨另外六個人來到一根直徑七八十厘米、長六米的大原木前。大家各就各位後,領槓的喊出了第一聲號子。這號子說是喊,其實應該說是唱更標準:“哈腰嘛掛鉤——”
號子就是指令,其餘人在隨聲附和“嗨喲”的同時,必須同時將手握的卡鉤掛在原木上。這時,領槓者緊接著喊出第二句號子:“挺住腰桿——”大家附和“嗨喲”。“起呀嘛來哦——”隨著大家隨聲附和的第三句“嗨喲”的聲音未落,只聽宋軍“哎喲”一聲,一個前趴栽倒在地。